基于教师培训调查的需求分析

2014-02-06 05:13冯光伟翟启航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3期
关键词:参训目标培训

冯光伟 翟启航

(1.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 南京 637009;2.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教师培训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参训教师、送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承训单位以及主讲教师等。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如何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一直是教师培训关注的话题,对教师培训作全面的需求分析,是理性满足各方需求的前提条件。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又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为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笔者选择了川北地区35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对教师的培训情况作了调查,希望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培训作全面的需求分析,以期提高培训质量,理性满足各方的培训需求。

一、培训需求主体分析

说到教师培训需求,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参训教师的需求。从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来看,多注重研究参训教师本身对培训的需求。如《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问题与需求分析方略》(莫晓东2003),《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李红惠2010),《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赵德成2010),《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谢巍2012)等。事实上,培训需求的主体不止一个,需求主体分析应包括国家的需求、学校的需求、地方政府的需求、主管部门的需求、培训机构的需求等。

1.国家的需求。国家对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体现出来。顺应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加大了对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的改革力度,加速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进程。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我国通过了《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了教师的入职标准。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使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2012年,《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出台,成为教师培养、选拔、任用与评价的重要依据。2012年0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对教师的培训需求。满足国家需求,必须首先领会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从培训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培训管理与评价都要体现国家对教师专业标准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育大变革时期,由国家所主导的培训等更应该体现国家意志。

2.学校的需求。学校是办学的基本单位,是办学的独立实体,担负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学校组织受多种环境的制约。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学校组织变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改革开放以后“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学校教育都彰显了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直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也是教师培训不容回避的主题。

教师培训除了要考虑制约学校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学校组织的内在分析也是需求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色,“关于教师培训的学校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组织特征、学校组织环境、学校管理者态度和学校培训资料等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教师培训中的用力方向。”[1]教师培训虽然不能解决学校发展的一切问题,但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特色与风格的打造、学校管理方式的形成、学校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教师的民主参与,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

3.教师的需求。教师的需求是教师培训的最直接的依据。在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培训低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为根本和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教师培训需求分析。[2]调查表明:在350名接受调查的参训教师中,从未接受过培训需求调查的人占65%,接受过培训内容需求调查的人占21%,接受过培训方法需求调查的人占11%,接受过培训时间需求调查的人占5%,接受过培训管理需求调查的人只占3.6%。可见教师的培训需求,很难真正反映到培训设计中来。相应地在教师培训满意度调查中,总体评价非常满意的比例只有7%,比较满意的占48%,感觉一般的占41%,较不满意的占11%,很不满意的占3%。分项调查最满意的依次为:教师水平16%、内容选择14%、目标定位14%、学员参与12%,最不满意的依次为:食宿安排22%、费用收取18%、后续指导17.8%、效果达成16%。最不满意的比例高于最满意的比例,反映出教师需求的不满足。

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设计往往从培训者的实际出发,根据现有的培训资源,体现设计者的培训理念,运用成熟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主要是看培训教师表演的过程,而不是从受训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满足受训教师的需求去开发培训资源,设计培训方式,引导教师参与,形成培训成果。关于参与培训的机会的调查表明:86%的教师参与的培训是组织安排的,教师自主选择参与的培训仅占14%,可见教师的培训需求更多地来源于外在需求,这也是许多参训教师主体意识不强,主动精神不够,培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4.培训机构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担负着教师培训的光荣使命,根据培训任务及管理机关的不同,培训机构也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及私立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培训机构自身建设、教师培训价值的体现、培训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师培训目标的达成等。培训机构需求的满足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外在的因素主要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人们对教师培训在教育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内在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培训价值的体现。不同的培训机构需求不一样,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的需求、教师的需求,是所有培训机构的最大需求。上面关于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调查表明: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是不高的。总体评价中,教师对培训非常满意加比较满意的比例只有55%,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高达14%。这说明教师培训机构的内在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满足教师培训机构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界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培训的水平显得尤其重要。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针对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为全面深化培训改革,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培训机构满足自身需求的指导性文件。

培训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常常使培训需求定位困难,明确需求主体是需求定位的前提。培训需求主体分析,应在承认主体多元的前提下,尽可能协调、满足不同主体的培训需求。培训需求虽有多个主体,但培训绩效最终只能从受训教师身上体现出来。一切需求只有真正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培训才能脚踏实地,只有真正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其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二、培训需求目标定位分析

培训需求目标是培训主体对培训结果的预期。体现在培训方案中即是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在分析各方需求目标的基础上确立的。培训目标的确立不一定能体现各个培训主体的实际需求,常常表现为培训机构的意志。下面是某培训机构,英语学科主题式送教培训,为期两天的培训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培训主题为: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培训目标是:

1.通过培训,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加深对农村教师的特征理解;

2.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

3.把握农村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理解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理念、新要求,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分析这一目标定位会发现:这一目标确立存在着目标太宽泛、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两天时间的培训,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可能解决诸如教育理念、师德修养、学生发展、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呢?围绕“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主题,确立新课程条件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课堂教学问题诊断,探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培训目标,将会使培训的主题更鲜明,目标更明确,教师的收获也更实在。

需求目标让培训机构解读出来就是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根据指向的远近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目标主体的指向分为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

总体目标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即教师专业标准所规定的理念与师德、理解与认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针对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训主题所确定的总体培训目标。前者有利于把握教师培训的方向与大局,后者有利于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提高培训效率。

具体目标是指针对具体培训任务和不同的培训对象所确定的培训目标。每一次培训都有不同的培训任务,即使是同一个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主题就有不同的培训目标,或侧重观念更新,或侧重技能训练,或侧重问题解决。总之,要避免培训中的千篇一律。近年来,随着教师培训的机会增多,有的教师渐渐对培训丧失了兴趣,因为讲的都是那些内容,听来听去不过如此。有的人甚至两次培训重复听同一个教师讲同样的内容。具体目标还表现在同一次培训中,为不同的参训教师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不仅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还应当注重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师培训中体现因材施教。通过革新培训方式,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参与机会,尽可能满足每个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组织目标是参与教师培训的组织对培训结果的期待,指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等组织对教师培训的期待与要求。学校目标往往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特色打造、学校组织管理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则更注重绩效考核、管理与评价;地方政府在教育上的政绩主要靠升学率,只要是有利于升学的培训,政府的态度往往是非常积极的。分析组织的目标有利于在培训中争取各方的支持,使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到培训中来,从培训的委托方成为培训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开发利用培训资源,使培训效益最大化。近年来,许多培训机构加强与地方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取得了成绩。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U-G-S)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政府合作成功开展人才培养与教师培训的典范。

个体目标指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确定的培训目标。相同的一次培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期待,只有深入了解教师的需求,才可能满足教师的愿望。对培训目标定位的满意度调查表明:教师对培训目标定位非常满意的占10%,满意的占37%,比较满意的占40%,较不满意的占13%。可见,培训目标定位不准已成为个体需求不满足的重要选项之一。

三、培训需求内容分析

培训内容受培训目标制约,有什么样的培训目标就应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2011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这是教师培训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那是对教师培养或培训的总的课程设计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培训内容设计要求。培训者对于培训对象过去参加过什么培训一无所知,培训对象的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以至于每一次培训设计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十全大补式的培训,从观念更新、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到技能训练、心理健康等一应俱全。而且理论多、操作少,重复多、创新少,陈述性知识多、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少,统一讲授多、个性化培训少。有调查表明,教师接触最多的培训内容依次为:教育理论67%、师德师风45%、专业知识38%、教育技术36%。但教师最欢迎的培训内容却是:教学策略与方法70%、专业知识51%、教育技术38%、教育理论28%,同时参训教师对心理健康与教育科研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分别达到27%与22%,而对师德师风最有兴趣的人只有4%。这说明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设计与教师的需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教师的需求倾向于专业方向、操作层面,比较注重教学效果的达成与教育问题的解决。而培训机构多注重整体设计、观念层面。《意见》明确指出:“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这为教师培训需求内容的分析指明了方向。

培训内容是达到培训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培训内容设计不是信手拈来,拼凑而成,而是要经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而成。培训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1.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都是教师培训内容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2.培训任务要求。无论上级要求,还是学校委托,每一次教师培训都有具体的培训任务,培训任务明确,培训内容就明确具体。比如:新课程培训,就主要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培训。班主任培训就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内容、问题、方法等开展培训。

3.参训教师需求。教师培训的效果主要从参训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培训内容必须首先是为培训对象所接受的或认可的。不为培训教师所接受的内容无论多么有价值也不会体现出培训效果。了解参训教师需求,为教师提供菜单式服务,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教师培训绩效的重要举措。

4.培训资源的提供。培训机构设计培训内容常常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培训任务多了,培训资源也会涸竭的。“国培计划”注重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建立了全国共享的“国培计划”专家库,要求每一个培训项目,高校教师、一线教师、外地教师要有适宜的师资比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家形成优势互补,在培训内容选择上给教师更有效的影响。

四、培训需求满足方式分析

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多方面的,需求的满足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同的培训方式,必然产生不一样的培训效果。在关于教师培训方式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参与培训的方式主要有:短期集中培训(67%)、校本研修(58%)、片区教研(46%)、远程学习(35%)。在短期集中培训中,参训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为:师徒结对(75%)、案例研讨(63%)、观摩点评与自主反思(47.9%)、讲座(6%)。但实际培训中,教师接受最多的培训方式却是讲座式(76%)。在关于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比例只有7.5%,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率达74.5%,而不满意的比例却达到18%。可见,培训方式已成为参训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

《意见》要求“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需求满足方式分析,就是要求在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培训方式设计。有效的培训方式设计,离不开对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环境等因素的分析。

1.分析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方式。目前,教师培训已从学历补偿、能力提升向专业标准迈进。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讲授式培训势在必行。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前提是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师培训的目标的变革决定了教师培训方式应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自主意识、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要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必须注重对教师教育个性的培养,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2.分析培训主体确定培训方式。威廉姆·汉普顿和黑索尔·汉普顿《在继续教育的学习理论》中认为:“即使科目相同,成人的继续教育与儿童的教育也有很大差异。理由很简单:年龄带来了经验,与之相互影响的是与小孩初次教育所不同的学习方法。”[3]成功的培训方式离不开培训主体的共同参与。这里的培训主体主要指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不同的培训教师有不同的培训方式,选择受教师欢迎的培训风格的教师,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率。受训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也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表达的能力。培训方式的设计应转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师培训,忽视成人学习者的主体性与个体资源,忽视成人学习规律而单纯灌输知识的做法,强化教师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以达到教师观念、态度与行为的改变。

3.分析培训环境,确定培训方式。独立作业、观摩、实验、小组学习、课题研究等学习方式在教师培训中较受欢迎,但这些方式往往也受环境的制约。比如,现场观摩学习必须有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支撑,分组学习必须有充足的学习场地,课题研究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指导教师。培训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五、培训需求引导分析

培训设计需要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但培训需求并不能完全左右培训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认识几个新朋友,趁培训机会出来散散心,也是一些教师的培训需求。尤其是当教育处在变革时期,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变革有一种畏惧感,教师经历着变革所带来的冲突与不适应。教师此时的培训需求往往是被动的或外在的,有的甚至会阻碍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引导,变外在需求为内在需求,激发教师勇于挑战自我的培训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培训需求引导可参照下列几种方式进行:

1.解读相关文件引导培训需求。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教师培训本身的变革,一次新的教育变革往往伴随着相关文件出台,解读文件精神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措施。无论《新课程标准》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时解读,必有利于参训教师领会文件精神,顺应改革大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使教师培训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成为规范教师培训需求的指导性文件。

2.解读培训方式引导培训需求。每一次成功的培训设计,都凝聚着培训者的心血,选拔培训专家、设计培训内容、探索培训方式与培训策略是培训准备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培项目,由首席专家领衔,一线专家和外地专家共同参与,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对培训设计本身进行解读,让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目标,领会设计意图,激发培训热情,作好参训准备工作,有利于形成培训期待效应,扩大培训成果。

3.协调需求矛盾引导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存在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外在需求与内在需求的矛盾。“如果社会提出的‘希望状态’不被教师认可,那么这种希望对教师个人来讲是外部所强加的,它只能对教师形成一种学习压力,却难以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4]国家需求、学校需求只有转化为参训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才能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协调培训需求,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组织需求作保障,把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行动指南。做到国家需求与学校需求,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培训需求协调应贯彻方针顺应国家需求;办出特色体现培训机构需求;尊重主体,满足参训教师需求;加强联系满足学校与地方需求;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培训主体的培训需求,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4.激发成长欲望,引导培训需求。教师专业标准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教师这一职业比其他任何职业都更具有终身学习的必要。但不是每个教师都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对教师的自我报告式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有时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师培训需求,尤其是教师高层次的培训需求,这就需要激发教师成长的欲望,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锐意进取,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确定教师培训需求的依据多种多样,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训的前期调查在培训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也是培训的客体,基于教师培训调查的需求分析,必然是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但调查并不局限于教师培训本身,能有更广泛的调查研究必能更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益。▲

[1]余新.学校组织发展: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基点[J].中小学管理,2012(3):46.

[2]赵德成,梁永正,朱玉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科学,2010(5):64.

[3][英]威廉姆·汉普顿,黑索尔·汉普顿.继续教育的学习理论[J].方晓译.外国教育资料,1995(4):12-15.

[4]莫晓东.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问题与需求分析方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77.

猜你喜欢
参训目标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师太”扛枪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