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视角探索体育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2014-02-06 03:01陈俊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众国家体育

王 建,陈俊钦

(1.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从建构主义视角探索体育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王 建1,陈俊钦2

(1.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当今,体育已成为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橱窗,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其形成过程需要由对象客体、信息传播途径和认识主体三个部分组成。要以体育塑造国家形象,良好的体育实体是形象塑造的前提;而良好的体育事实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公众,才可能被公众所感知;公众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其认知与情感系统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并将选择过的信息编码嵌入大脑,从而形成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通过体育塑造国家形象,不仅需要构建符合大众价值观的体育实体,还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塑造一个能被大众认知和认可的媒介形象。

体育;塑造;国家形象;建构主义;文化软实力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年代里,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威望、地位和利益,国家形象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课题。

1 国家形象与国家体育形象的概念

1.1国家形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形象的定义,可把形象理解为是人对事物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形象是以具体事物形态为基础的,融合进个人的情感而形成的对事物总体印象和评价。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目前学界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管文虎教授等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1]”。孙有中认为,管文虎等对国家形象的理解注意到了需分开“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但并未注意到二者所形成的国家形象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并不完全等同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并不是照相似地反映事物的形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所实际获取的相关信息及其具体的视角、经历、知识、价值观乃至情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一国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同一个国家得出大不相同的评价。可见,一国的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往往大相径庭,这是国家形象问题研究者不可不察的[2]”王珏,汪伟民在分析国家形象的内涵与外延时提出:“国家形象具有广泛的内涵与外延,涉及国际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体育、教育、人权、宗教、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3]”学者们对国家形象的内涵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国家形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这一点的认识是一致的,都认为国家形象的形成不仅取决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硬实力,也取决于价值观、精神、道德、体制等文化软实力,同时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国家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

1.2国家体育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了满足,于是把目光转向了精神与文化层面,在这一背景下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今天,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心体育,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育已经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现象。因此,体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也逐渐在增大。今天,一个国家体育的实际状况基本上能反应出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基本面貌,也就是能成为反应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视角,亦可成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现状通过国际上各种赛事和交流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不断给公众留下印象,这些印象经过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看法、评价和认定,即形成了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某个国家的体育形象。据此,国家体育形象可以理解为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一个国家体育本身、体育行为以及各种体育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体评价和认定。国家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

2 从建构主义视角审视体育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

关于国家形象的形成,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观点。本质主义认为形象即是客观事实的再现,国家实体有自己内在的本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国家形象就是其实体本质在头脑中的真实印象。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并不是对象国所能独立完成的,因此国家形象并不完全反应国家的客观真实,它是以客观实体为基础,但受信息传播过程的失真影响,也受公众的认知与情感的倾向性影响。事实是,当一个国家的有关信息通过媒介传达到公众的感觉器官后,需经过大脑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再融入大脑中的认知与情感结构,最终才形成了个体对这个国家的形象,并影响着个体对这个国家的态度。

在探讨国家形象的形成过程时,体育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可以把它当作是形象形成的对象客体,公众则是认识的主体,以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途径是形象构建的中间环节。李智认为“总之,国家形象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国际社会)关系,一种在国际社会内与对象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承认、认同的关系,它具体表现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或‘角色’。显然,国家形象的形成是国家特征的自我设定与他国(或国际社会)的社会承认两方面的结合,换而言之,国家形象是基于国际社会承认之上的国家特征的自我设定。脱离他国或国际社会承认、认同,就形不成一国的国家形象。[4]”

建构主义理论更适合一般人文社会学问题的解读,更能够反应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形象的形成过程至少要有三个环节构成,即由对象客体、信息传播途径和认识主体三个部分组成。体育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首先始于一个国家的体育客观事实的外显信息,也就是国家的社会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活动以及体育教育科技水平的实际情况,这种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要塑造良好的国家体育形象和国家形象,一个国家良好的体育现状是基础和前提。因此,要让公众通过体育对一个国家产生良好的印象,首先这个国家要有能显示出令人赞赏的体育事实。然而,国家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不能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公众,也是不可能在公众脑中形成形象的。塑造形象的第二环节就是要让关于体育客观事实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各种媒体,它是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数量最多、传播速度最快的途径,但它可能会被媒体附加上自己的价值观而失真;二是来自国家的体育物质或文化产品,通过人们对产品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获得信息,这种信息很真切,但有局限性;三是熟人的口碑,可信度较高,但传播范围有限;四是直接体验,这种体验非常真实,但获得信息的成本高。在这四种途径中,媒体传播的受众最多,影响面最大,因此,为了增强国家形象的社会传播,国家往往会借助媒体这个渠道,加速、扩大这一进程。[5]当公众从各种渠道看到、听到或感受到一个国家的体育信息后,每个人固有的认知与情感系统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选择自己认为能从体育事实中反应国家面貌的有关信息,再将选择过的信息编码嵌入大脑中的认知与情感结构,最终形成某一国家的形象。体育塑造国家形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

3 建构主义对体育塑造国家形象的启示

3.1符合大众价值观的体育实体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基础

公众心目中的一个国家体育形象总是有事实依据的,虽然形象并不完全等于事实的拷贝,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以体育来塑造国家形象,首先要塑造事实这一源头。总的来说公众一般不会对好的事实产生坏的印象,也不会对不好的事实产生好的印象,可能产生的只是一定偏差而已。那么,我们要让人家对我们的体育有个好印象,前提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体育必须是符合大多数公众的价值观;再则要考虑的是应如何对外展示我们的体育,让公众看到或听到的信息能被接受和认可。公众能否认可我们的体育事实,不但取决于事实本身,还取决于公众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在塑造体育形象时还应当了解公众的体育价值观,弄清他们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而且还应注意到国内与国外公众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引起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评价结果。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对事物普遍的评价标准;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能否给民众带来幸福生活是人们对事物评判的共同标准。人们需要体育是因为体育能给他们带来健康,带来快乐,带来幸福生活;同时人们也希望获得公平的体育权利,希望体育弘扬正气和高尚的道德精神,这些都是民众对国家体育评判的依据。如果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方式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确实给民众带来更多更好的体育锻炼机会,给民众带来健康、欢乐和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和谐和道德规范,那么这种体育无论在世界上那个地方都是受人欢迎和羡慕的,都会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体育缺少公平公正,甚至沦为纯粹的政治或经济的工具,成为少数人操纵的体育;或成为一些人牟取利益,追求金钱的手段,那么无论再怎么塑造都不会给公众留下好形象的。因此说,要通过体育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就要塑造体育事实本源,从源头上塑造一个好的国家体育形象。

虽然说世界上对体育的评价存在普遍性的价值观,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具体的国情不同,对于同样的体育事实,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评价可能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是大相庭径的。比如,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在国际大赛上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取得优异成绩,令我国民众精神振奋,感到自豪和欢欣鼓舞,由此产生国家日益崛起和强大的形象。但是对于其它国家的公众来说,未必会产生与此相同的形象,他们中的一些人,则可能感到不爽和压力,给他们留下的是一个争强好胜、咄咄逼人的国家形象。因此,我们在对外展示国家体育实力时,应当考虑到外国公众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在展示体育实力的同时塑造一个让人可接受的良好形象。如果在崛起的同时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甚至为奖牌不择手段,违反体育道德精神,那么实力再强也只会给世人留下讨厌的形象。关于这一点,在以体育塑造国家形象时是必须注意到的。

3.2体育媒体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体育信息传播给公众的四个途径中,媒体的传播是最重要的。对于各种国际体育活动,能亲眼看到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多数公众只能是通过各种媒体得到这些信息。而媒体传播给大众的体育信息,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媒体在获得有关的体育信息后,一般要进行必要的编辑后再传播给公众的,这就使媒体可以按照自己价值观和意愿来筛选、加工这些信息,导致了媒体传播出去的体育信息发生了一定的“失真”,形成了体育的媒介形象。体育媒介形象源于体育事实,经过媒体的加工后传播出去而成一个新的体育形象。“这一形象区别于原来存在的现实体育形象,而是以一种被媒介价值观修正后的姿态出现,并通过大众媒介强大的影响成为公众对体育信息的获取和认知的主要方式。体育的这种通过媒介构建起来的形象,不是其现实世界中真实的面貌,而是有大众媒介对其现实形象进行重构后的形象。[6]”当今,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十分强大,其传播面十分广泛,一场精彩的赛事,通过媒体的传播可以让全球的观众同时观看。实际上世界上多数的公众接受的是媒体传播给他们的体育媒介形象,体育形象的媒介表征被多数公众当作真实形象接受,并以此来构建他们自己的国家体育形象。体育与媒体结合使体育的影响力更大,同时也使媒体有了更为强大的形象塑造功能,使得媒体的掌控者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影响公众的国家形象的形成。

迅速发展的现代媒体技术使得媒体塑造国家形象功能日益强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来塑造自己的国家形象。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人利用强大的媒体力量,借机会大力宣传英国的文明和进步,宣传英国的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展示其竞技体育的实力,给人们留下本届奥运会就像是在开英国全运会的感觉。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试图给世人塑造一个老牌帝国仍然保持着其优雅繁荣的国家形象。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新闻媒体构建的正面体育媒介形象可以振奋人们的精神,可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但媒体反复的负面形象传播则也会阻碍体育运动的发展,甚至会唱衰某些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育负面形象进行批判性的传播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充分认识问题所在,但是如果一味的宣传负面形象,则可能阻碍体育运动的发展。李红卫曾以我国足球形象的媒介构建为例探讨了这一问题。她指出,我国各种媒体对足球情绪化的集体负面宣传,导致在大众头脑中形成了我国足球运动全面衰败的坏形象,这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无疑是没有好处的,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媒体在构建体育媒介形象时应当理智和负责任,不能感情用事,不能附和大众的情绪化倾向,应当更多地从正面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智对待问题。我国体育相关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应当真正认识到媒体塑造的媒介形象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媒体对体育媒介形象的设计,运用媒介塑造一个有利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形象。

目前,我国对外宣传的体育媒体总体力量还较为薄弱,传播的信息量和力度仍处于弱势,因此需要加强体育媒体对外宣传力度以确保通过体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外宣传是跨文化的宣传,我们应当注意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媒体设计的体育媒介形象,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感受是有区别的。因此,体育媒体在对外宣传时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征,了解世界上大家普遍接受的体育价值观,以便让外传的信息能被外国公众较好地理解、接受和认可。对于目前我国十分有限的对外体育宣传,还应当注意在总体上进行设计,重点考虑让有利于良好国家形象塑造的信息能得到更多的传播机会。在具体的传播节目安排上,应加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社会体育健康开展的传播信息。注意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一个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自强不息、热爱生命、追求和谐与双赢的国家形象;宣传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让人形成一种国家以人为本、社会文明和谐、民族欣欣向荣、人民身体健康的美好形象。

3.3加强体育交流与举办国际赛事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3.3.1 加强体育国际交流塑造国家形象

人与人的形象塑造离不开人际交往,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的关系,留下良好印象。体育活动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平台,也是国与国交流的好平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世界各国都希望向世界展示本国的体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把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基因的国粹——武术,作为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一个重点,通过较为广泛的武术交流活动,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重视将我国文化推向世界,我国主动在世界各地举办孔子学院以推广传统文化,在孔子学院中常将中国武术作为文化传授的一项内容,以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武术工作者在世界各地办武馆,向当地群众推广武术,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一些武术工作者组织武术表演团体,到美国、欧洲、东南亚甚至非洲国家作精彩的武术专场表演,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武术的魅力,我国武术界和文艺界共同创作了以武术为主要元素的舞台剧,如《风中少林》《功夫传奇》《功夫诗·九卷》等。“据《中新网》报道,2010年《功夫传奇》在美国布兰森演出236场,2011年将演出405场。这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武术‘走出去’开辟了一条新路。《功夫传奇》在海外取得的成功成就了中国影响力,而且这种中国影响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传播与国人形象的塑造上,使得诸多异域观众第一次对中国文化有了感性的情感认知。[7]”中国武术已经成了国家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成为全球知晓的一种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俄罗斯在中国举行了“俄罗斯年”文化交流活动,普京总统为此亲自来到我国,在参加俄罗斯年开幕的紧张日程的安排中,专门抽出时间到嵩山少林寺做一次私人访问。可见,中国武术和少林寺在这位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的总统心目中,具有多么高的地位,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武术作为承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国家符号,作为可有力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助力中国与国际社会对话的桥梁,理应成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力量,其传播更应着眼于国家形象构建的高度为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不遗余力。[8]”改革开放后我国主动与世界各国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龙舟运动推广到全世界,并举行国际龙舟比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派出了数以千计的各种项目教练员到国外任教,扩大我国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体育界学者走出国门,参加各类国际体育学术会议,与各国学者共同交流,展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给人们留下体育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良好印象。以体育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手段确实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取得了积极的作用。

3.3.2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扩大对外影响

竞技体育比赛的竞争性、挑战性、娱乐性、技艺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使竞技体育充满魅力,是全球公众喜闻乐见的事件。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国际体育赛事与各种媒体结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下,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吸引全球范围千千万万的观众,让他们同时共同欣赏精彩的比赛,享受比赛给他们带来的兴奋与欢乐,使他们在愉快中接受举办国的以赛事为载体的文化宣传。在现代媒体的作用下,一场大型国际体育比赛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争取承办国际赛事,大家都希望通过举办赛事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后,我国成功地承办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为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以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最为成功。北京奥运会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的绝好机会。为了充分利用本次奥运会的机会传播中华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我国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巧妙结合,设计了蕴含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会徽,这一会徽集中国独特的文字、书法和篆刻于一体并以印章的形式构成;设计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29届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即把奥林匹克五环与来源于中国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的受人们喜爱的五种动物形象组合而成五个福娃。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符号和纪念品,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和友谊。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又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中的核心——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价值观。这一口号向世界传达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向往社会和谐、相处和睦、合作共赢,因此这个口号具有全球性的亲和性和感召力。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展示了一幕幕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气势恢宏的场面以及精彩绝伦的表演,让中华文化大放光彩,让国人为之骄傲自豪,也让全球为此折服。北京奥运会通过文化的整合、设计和引导,以一种西方国家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进步,使真实的中国和北京呈现在世界面前,而基于这个机遇中国也将在更多的领域融入世界。因此,北京奥运会不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展示当代中国的人文风貌,还通过举办奥运会这一全球性的媒介事件整合文化的力量提升中国国家形象。[9]我国很好地利用了北京奥运会这一契机,以各种传播载体和符号将中华文化向全球辐射,对内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对外赢得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和好感,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积极的身份认同,塑造了一个热爱和平、友好热情、文化深厚、欣欣向荣的大国形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利用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为今后举办更多更精彩的国际赛事打下基础,使我们今后能更好地利用赛事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3.4体育塑造国家形象必须克服其负面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向全世界传递了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的信息,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我们在向世界展示体育实力时,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塑造国家形象很不利,需要认真反思,加以克服。

3.4.1 铺张浪费的大型赛事惹人反感

中国人有热情好客的好传统,但中国人也有喜欢讲排场好面子的毛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举办了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在内的各种国际大型赛事,不但比出了好成绩,而且也宣传了中华文化,扩大了国际影响,得到了世人的好评。但是,近年来我们在举办国际大型比赛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好大喜功、铺张浪费是一个大问题。这一问题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比如,我国于2010年和2011年相继举办的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些问题就很突出。这两次赛事的高额投入,工程腐败和铺张浪费现象令公众感到不满。据广东省审计厅对亚运会的审计结果表明:举办广州亚运会总投入为174.78亿元,收入包括亚组委及亚残组委组织的市场开发、捐赠、门票等收入28.85亿元。[10]深圳市审计局发布《关于深圳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为举办大运会总投入139.96亿元,收入合计12.17亿元。[11]从这两次赛事的审计结果看,收入与开支存在着巨额的差距。另一方面,为这两次赛事修建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而成了包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种不计成本、大手大脚的大型赛事,逐渐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也引起国外公众的反感。举办大型国际比赛是扩大我国影响力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但应当事实求是、例行节约并发动社会力量把它办好,切不可不计成本过分的奢华,要知道打肿脸皮充胖子不仅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反而会引起人家的反感,会破坏国家良好形象的塑造。

3.4.2 金牌主义让人生厌

奥林匹克运动是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这个口号提倡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决不是鼓励人们应当不顾一切地争强好胜,决不能成为唯金牌论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记住,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增进理解、友谊、团结、共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更提倡人们共同参与体育,通过体育运动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建立友好关系,实现全世界大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愿望。

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际赛场上夺金的势头越来越强。夺取更多的金牌当然是好事,因为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也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让国民感到自豪。但是,如果把夺取金牌当作竞技体育的唯一目标,以金牌论英雄、论政绩,那么金牌就可能完全控制竞技体育,将竞技体育引入歧途。唯金牌论和锦标主义的盛行必然导致严重的功利主义,导致公平、公正竞争的体育精神的丧失。在国内的全运会、城运会、农运会、大运会等运动会上,奖牌之争已经变成地方政府政绩的体现,成为官员、教练、运动员之利益所在。于是乎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夺得金牌,一些专业运动员成了争夺金牌的工具。国内赛场上对金牌和锦标过分追求的现象,已经开始令国内公众十分不满,造成了公众对竞技体育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金牌引领竞技体育发展,为了在国际赛场上夺得胜利,一些人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不惜突破道德的底线。靠不正常的方式夺取金牌确实不那么光彩,它不但不会赢得人家的敬佩,反而会让人反感。在广州亚运会上我们拿到了199枚金牌,金牌数比第二到第7名的总和还多10枚,一家独大的亚运会让其他亚洲国家逐渐减少了参赛的热情。即便我们能包揽所有的金牌,这样做就能让人家赞许和佩服吗?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人感到讨厌,形成一种不良的体育形象。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国家形象的塑造不能是一厢情愿的,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能事与愿违。千万不要以为多拿几块金牌就一定能得到人家的尊重。“竞技体育争金牌没有错,但争到了世界第一、亚洲第一后,我们是否该回头看看我们走的脚印和路径是否发生过偏差?20年前,大赛金牌的确鼓舞过我们,当时的我们的确需要体育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但是,现在中国各方面都在创造奇迹,国家强大了,国人心态也在变。能多拿金牌自然好,但必须要建筑在国人体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有意义。[12]”

3.4.3 体育道德的缺失招人抨击

近年来,在我国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体育道德失去规范问题,这些问题令国内外公众讨厌,给我国体育界抹黑,也给我国国家形象抹了黑,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赛场上的腐败现象给我国体育抹黑。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种种的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必然要反应到体育中来。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在国内比赛中为了取得赛场上的胜利,不惜采取种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不能不承认,在一段时期里,某些行政官员过分看重金牌的意义,直接或间接干预比赛。由于未能正确对待赛场上的胜负,所以不但不去阻止赛场上的不良行为,有时甚至助长了这种行为,一场赛事尚未开幕,各种莫名其妙的所谓公关活动就出现了。[13]”全运会上太多的不正常现象令国内公众对它感到失望,人们甚至发出了取消全运会的呼声,我国体育形象也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害。我国足球是率先进行体制改革的先锋,然而改革近二十年来,非但没有使中国足球水平得到提高,反而使中国足球成了体育腐败的重灾区,严重的腐败现象导致中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不断下滑。足球的腐败不仅伤害了足球界本身,也深深地伤害了广大球迷的心。国内的体育腐败不仅给国内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在国际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国家的国际形象。日益严重体育腐败现象已经令公众无法忍受,猖獗的体育腐败现象已经到了非刹住不可的时候了。

(2)年龄门事件从国内蔓延到国外。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运动员曾因服用兴奋剂问题引起国际媒体的群起围攻,至今仍留下后遗症。这一问题的暴露,让中国人蒙羞,让国家领导人震怒。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才得以重塑一个干净参赛的形象。然而,与兴奋剂同样性质的年龄造假却越演越烈,成了中国体育难以根除的一颗毒瘤。年龄造假的现象在国内已司空见惯,几乎每一次全国性比赛都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年龄造假,而且情况十分严重。根据国内媒体的揭露,无论是足球、体操、篮球、乒乓球还是羽毛球项目……,几乎所有运动项目的全国比赛都不同程度出现年龄造假的现象。目前,这种现象正逐渐蔓延到了国际上,引起国际人士的极度反感和气愤,一件件中国运动员年龄造假的事件被披露出来。比如,中国体操女队因董芳霄虚报年龄导致奥运会团体铜牌被取消;我国篮球明星易建联、足坛新锐冯仁亮等年龄造假问题连续被国内外媒体曝光,引爆了多起的“年龄门”。一系列的“年龄门”事件使中国体育的声誉受损,也对中国的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

4 结语

现代社会对体育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使体育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今天,体育不仅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国家良好形象的一部分。因此,通过体育塑造国家形象是我国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然而,形象的形成并不是事实的直接反映,形象最终在公众头脑中的形成还要取决于个人的情感与认知倾向。一个国家的体育要想给世人留下良好的形象,并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做出贡献,首先需要建设一个公众所期望的体育实体,这个实体不仅有一流的竞技体育水平,还要有人人享有体育权利并能给大众带来幸福生活的社会体育。有了良好的体育实体并不等于就一定会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形象,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加强国际体育交流,积极参与和举办大型赛事,主动介入媒体的传播,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体育形象并向外传播。在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的特点,使他们能较容易接受我们传递的形象信息并融入他们的认知情感结构,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

[2]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4(3):14-20.

[3]王珏,汪伟民.国家形象的心理形成机制初探[J].国际论坛,2007,9(4):27-31.

[4]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5.

[5]董小英,彭泗清.奥运会:国家形象提升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导报,2008,26(15):99.

[6]李红卫.中国体育形象的媒介构建探析——以中国足球形象的媒介构建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121-126.

[7]艾芳.《功夫传奇》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建新模式[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708/.

[8]郭玉成,刘韬光.武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11-17.

[9]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6(6):22-23.

[10]顾剑波.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ED/OL].http://news.ycwb.com/2011-11/25/content-3639134.htm.

[11]叶松柏深.圳大运会亏120亿梁道行或曾因此“落马”[ED/OL].http://ndsports.oeeee.com/htm l/201212/28/12766. htm l

[12]新华社杨明回应质疑:谁认真抓群众体育了?[ED/OL]. http://user.qzone.qq.com/1437588050/blog/1289960663.

[13]谢琼桓.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6):461-469.

Sports′Role in Shaping National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WANG Jian1,CHEN Jun-Qin2
(1.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Jiangxi,333403;2.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17)

At present,sports,as an important partof the national image,has become a showcase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power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shape national image.The constructivism maintains that national image is a social relation whose form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namely,target objects,channe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ve subjects.To shape the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a good sports entity is the prerequisite,and a good sports fact in turn needs various channels to be passed to the public before itcan be known.When the public receiv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their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system will select the information and store the selected information into their brain,thus a national image is formed.Therefore,to shape the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 calls not only for the construction the sports entity that is in accord with the value of the public but also variousmedia to shape themedia image that can be cognized and acknowledged by the public.

sports;shaping;national image;constructivism;cultural soft power

G80-05

:A

:1001-9154(2014)02-0007-07

G80-05

A

1001-9154(2014)02-0007-07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TY015)。

王建(1974-),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3-12-10

猜你喜欢
公众国家体育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我们的“体育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