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莉 邱小健
(1.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颁发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音乐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贯彻国家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需要,也是农村学校完成音乐新课标所设计的目标之需要,还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政府一直对农村教师培训十分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文件,支持农村教师培训。1999年,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我国政府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同时,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明确提出五年内对现有的约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一遍。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201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其中,国家出资5亿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家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日趋完善,也越来越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何高质量完成国家要求的教师培训任务,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成为各地贯彻落实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实践举措。
音乐新课标将音乐课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全面规定了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明确分配了唱歌、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各项教学内容。与200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音乐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较大的完善和改进:一是音乐课程理念更加精辟,新课标将原来分为两方面表述的课程基本理念内容合二为一,由十条整合成五条,更加简洁,也更加精辟和科学;二是音乐课程性质更加清晰,概括出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是音乐课程达标要求更加合理和科学,根据年级和学生年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四是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更加突出,提出不但要培养中小学生具有国际音乐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用人才。[1]新课标出现的这些新变化,特别是对各年级和各学龄段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对广大农村音乐教师提出了挑战。要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培训和学习,才能了解新课标的主旨内涵,体会其精神实质,掌握新课标的各项任务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音乐新课标。
教师是落实新课标的实践者,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主体。音乐新课标落实的难点在农村,最难之处在于农村音乐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生,有的由历史等“副课”教师兼任,他们的音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在传统“一专多能”培养宗旨影响下,他们的专业主项即专长多有不同:有的是声乐,有的是舞蹈,有的是钢琴,有的是其他器乐;而专长以外的“多能”(声乐、钢琴、舞蹈、其他器乐中的非主项内容)实则变成了“少能”,甚至“无能”。[2]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村音乐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是“天生营养不良”的。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比较薄弱,音乐教师水平不高,要贯彻落实新课标,需要尽快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素质,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职培训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素养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逐年加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力度,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在培训的特色化、实用性和文化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从培训实践来看,目前虽然有农村音乐教师专项培训项目,但组织者常习惯于按一个模式即“城市教师培训模式”来开展培训工作。有的培训院校不了解受训教师这一主体的实际需要,导致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培训依然集中于大家似曾相识的知识、内容,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大多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缩版,理论知识占大部分比重,忽视了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缺乏农村音乐教育需要的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至于农村音乐教师有什么样的培训需求,农村中小学生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农村有什么传统民风社情,农村学校拥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环境,培训组织者往往“视而不见”。应当看到,虽然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校共循音乐新课程标准,但两者是两个社会生活场作用下的教育实体,各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基础、教育理念与施教方式,因而两者的特性都应得到尊重并体现在不同培训模式与内容上。[3]这种照搬城市模式的培训模式,忽略了切合农村音乐教育实际的特色化培训,造成了农村音乐教师的“水土不服”,从而引来农村学校及其教师对于职后培训的抵触情绪,不利于音乐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由于城乡社会和经济二元结构的差异,大专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农村学校音乐师资水平整体较差。与城市音乐教师相比,农村音乐教师在音乐业务能力、音乐文化观念、音乐学术视野、音乐知识结构等方面,以及在接受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方面,农村音乐教师明显存在不足,这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提高。然而以往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在课程设置、实施教学等方面不能给予受训教师实际有效的帮助,缺乏对音乐教材的示范与解读教学,缺少对农村教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太少。在教学过程中,培训专家往往把自己当作是“知识的化身”,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他们热衷于从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研究主题出发,把“前沿”音乐理论知识传授给参训教师,以为这样就完成了“培训任务”。即使是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大多数培训专家也往往采取“一言堂”式的课堂讲授方式,缺少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参训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机会不多,实践性课程缺乏,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机械地“听”和“记”,教学技能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第四部分“音乐与相关文化”中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是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正如张伯瑜先生所说,“如果没有文化及历史知识背景,人们是不太可能透彻地理解音乐的”。[4]人文课程的开设是把音乐放在文化中解读,从而加深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并最终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5]以往的农村教师培训多集中于音乐为教学服务的线性思维和本体化的纯音乐知识结构培训,就“乐”论“乐”,缺乏以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文化性课程为内容的培训。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理念在培训中缺乏必要的体现,许多非音乐但必需的文化知识与技能还没能及时纳入培训之列。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在新课标背景下,正视上述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要建立农村音乐教师培训机制,与时俱进地创新农村音乐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激活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落实音乐新课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强有力的组织管理。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推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这对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音乐素质的提高,无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资源优势,建立农村音乐教师职后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理解音乐新课程标准,掌握国内外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的方法,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音乐教育反思意识,增长音乐实践教育智慧,提高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音乐新课程的能力方面要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形式与其相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因此,培训模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短期培训,不能纯粹照搬城市的培训模式,教学形式不要局限于单纯的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针对音乐教师的现有水平,根据他们对培训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培训形式,从而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相结合,满足农村音乐教师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以解决他们在现实教学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在培训形式上,可以开展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学历进修与非学历学习相结合以及顶岗学习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音乐教师授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授课式、案例式、研究式、参与式、反思式、研讨式、讲座式、实践课等多种形式。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认为“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6]因此,要进一步树立为农村音乐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培训要贴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贴近新课标对农村音乐师资的要求,贴近每位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培训机构和培训者要深入分析农村音乐教师的知识需求和兴趣,时刻掌握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7]保障农村音乐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除了要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素质、教学技能之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应该帮助音乐教师从所在学校的角度出发,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所在学校音乐教育的优势及不足是什么?(2)学校音乐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否满足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善?(3)如何规划和设计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落实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4)如何立足所在学校音乐教育现实补充音乐教育元素?上述内容既是农村音乐教育与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完成新课标必须满足的条件。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才能够真正获得实效。▲
[1]田莉莉.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6):35-38.
[2]李洪玲.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2(18):42-45.
[3]胡小满,于宙.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78-81.
[4]张伯瑜.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5]彭子华.“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中的音乐课程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11(3):28-30.
[6]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8-20.
[7]邢晓.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