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宇
(南通市第三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视觉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及实现
董振宇
(南通市第三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2003年,美国北方中央教育实验室(NCREL)公布了题为《面向21世纪学习者的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的报告,该文指出视觉素养被视为21世纪年轻一代得以生存的基本素养之一[1]。生活在“读图时代”的当代人,不仅要具备文字读写能力,还要具备对视觉信息的解读与应用等能力,即“视觉素养”,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生存环境。重视视觉素养并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是顺应读图时代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中学生来说,解释、运用、鉴赏和创造图像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图形图像在教材的视觉化过程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视觉素养教育已成为初中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 充分调动视觉思维,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视觉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打破初中语文教学中“图文”不平衡的现象,实现“图文”互补。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文”与“图”之间的主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不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分重视“文”(语言文字),而忽视“图”(视觉文本)的现象。其实,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可以算作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只是在表达思想、描情状物等具体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一方面,学生在习得语言文字丰富内涵时,完全可以借助相关的视觉材料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文字知识来解读语文学习中看到的视觉文本。譬如,在进行古诗歌教学时,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一些其他的视觉资源来创设诗歌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理解诗歌的内容,记忆诗歌内容。学生对视觉资源的解读就是视觉思维发展的过程,视觉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2 优化视觉资源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视觉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的积极作用还表现为对视觉资源的优化使用。我们正处在一个视像膨胀的“读图时代”,目不暇接的视觉资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视觉化语文媒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如教学课件、各种视频等,以其生动形象的直观化呈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而,由于图像与文字之间存在差异,丰富的图像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限制思维、遏制想象力等弊端,由此也导致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持否定态度[2],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视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视觉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合理科学地使用视觉化的语文媒体的关键点在于“看”——不仅仅是作用于视觉感官的生理行为,更是作用于大脑的认知和思考行为。
对于海量的视觉化教学资源,无论是前期制作过程还是最终呈现都需要通过“看”来完成。这就要求“观看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否则,“看”的过程就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正确恰当地“用图”,培养学生高效地“读图”,学会用眼睛思考,是发挥视像资源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关键。
2.1 提高教师的视觉素养
科学、有效地运用视觉素养,其首要前提是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视觉素养,然而,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对视觉素养的基本了解,对这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更是不甚明白。在访谈和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虽然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会用到各类视觉元素,但是主要是将其作为丰富课件内容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事实上,中学教师视觉素养的缺乏是国内基础教育中的普遍现象[3-4]。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视觉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了思想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研讨交流,尽快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视觉素养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有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如文献[3-4]等为这方面的操作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2.2 加强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设想均需要通过学生方能实现。视觉素养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没有这样的训练,学生从学校获得的将越来越少,逐渐成为无用的公民。他们被电影、电视这些无头脑、使人入迷的东西洗脑、操纵。但是,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从正常的学校教育经验中获得更多,而不是成为输送带上被动的乘客。”[5]所以,视觉素养的培养从中学阶段抓起非常重要。初中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与抽象的文字文本相比,他们对视觉文本的把握能力更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加强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看”的能力,做到在视觉思维和文字思维之间熟练地转换。
2.3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视觉元素
2.3.1 设计视觉化的导入
优秀的视觉元素能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这是视觉艺术的特有属性。不同于语言文字需要借助想象与体味来吸引学生,视觉元素可以给学生带来直接、鲜明的感受。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直接选取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视觉元素作为导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可以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潜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2.3.2 设计视觉化的教学内容讲解
学生喜欢视觉元素,除了因为它有趣好玩,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外,还在于它对理解课文、记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这说明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已经开始运用自身已有的视觉素养来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元素直观形象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讲解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2.3.3 设计视觉化的教学手段
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结合,在发扬传统板书教学优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实现“图”和“文”的互动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视觉素养的发展。
2.3.4 创设视觉化的学习环境
在培养学生视觉观察力的基础上促进其学习语文。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或者学生自己创作的海报、图片、照片等来装饰教室,同时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3分钟,让学生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解读这些海报、图片或照片。
本文分析了视觉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利用视觉素养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限于研究的范围和层次,还未能提出更系统的实践途径,有待于教育界同仁的继续探究,使视觉素养培养与中学语文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达成双赢。
[1]GINA B.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J].盛群力,褚献华,译.开放教育研究,2004(5):7-10.
[2]刘冬,宋湘.论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J].科技资讯,2006(15):186.
[3]陈显俊.中小学教师视觉素养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6-26.
[4]施勇,朱永海,张舒予,等.读图时代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1):16-17.
[5]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2(3):7-8.
〔责任编辑:张 敏〕
G623.2
C
1008-8148(2014)04-0119-02
2014-05-19
董振宇(1972—),男,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