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华,张俊美
(1.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04;2.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苏镇江 212001)
《白蛇传》传说地探踪
邹晓华1,张俊美2
(1.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04;2.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苏镇江 212001)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白蛇传》;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大运河
有关《白蛇传》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载,是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1]。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是杭州的西湖与镇江的金山寺。但也有持异说者,认为是在河南鹤壁。下面就此问题做一分析。
据冯梦龙记载,白娘子原是一条白蛇所化,与许宣(就是后来传说中的许仙)相识于杭州西湖,两情相悦,白娘子为了让许宣遣媒议婚,将盗银赠与许宣,却让他吃了官司,被发配到苏州。许宣到苏州不久,白娘子携使女小青追来,在此与许宣结为夫妻。但接着白娘子又盗了别人的衣物来装扮许宣,结果被人识破,许宣又被抓获,发配镇江。许宣住在镇江的五条巷,白娘子又赶往镇江,继续和许宣一起生活。他们在渡口马(码)头边开了个药铺,许宣去金山寺烧香被法海强留,白娘子与小青去讨还,被法海识破真相,许宣始知妻子原是蛇妖。且喜已经遁去,心下稍慰。不久许宣遇皇恩大赦回杭州,却见白娘子和小青已先他到来,许宣骇然,“幸而”法海给了许仙一个金钵,教许仙亲手收服了白蛇,后来白蛇与小青才被压在雷峰塔下。
说法一:“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小说和剧本通行的说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镇江和杭州同时被列为《白蛇传》传说的发生地,并且,这两地也各有白蛇故事的旅游景点,如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和断桥、镇江金山寺的法海洞、白龙洞以及新建的白娘子爱情文化公园等。
说法二:“河南鹤壁”说。200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七版发表了孟繁仁先生的文章《白蛇故事新探源》,认为白蛇故事发源地在河南鹤壁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山上的金山嘉祐禅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北宋嘉祐年间,以寺院所处之地金山和重修时的年号而得名。这里流传有“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的许家沟村、淇河、白蛇洞、金山寺、雷峰塔等,这儿都有,具备了《白蛇传》故事的各项构成要素,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统一体。
这两种说法,多以第一种为正说。按理说,既然河南有相关的景物名胜,也不像杭州西湖和镇江金山一样相隔六百余里,空间上总是显得不那么紧凑,是应该有它存在的可能性的,但人们谈起“白蛇传”来,却仍然是“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依然听得见“水漫金山”的擂鼓和厮杀,而流传在“淇水汤汤”的中原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却未能在全国家喻户晓。
3.1 “杭州西湖说”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嘉惠堂本)卷二记“湖心亭”说到西湖三怪的故事,“法师作三塔镇之”,也叫《西湖三塔记》[2]107。《西湖三塔记》说奚宣赞在西湖边救了一个迷路的女子白卯奴,后来送她回家,被卯奴之母白衣娘子留住半月有余。奚宣赞想回家之时,正是白衣娘子要取他心肝之际。幸得卯奴救他脱险。最后宣赞的叔父奚真人作法命神将捉住三个怪物,白衣娘子是白蛇,卯奴是乌鸡,还有一个老婆婆是獭。奚真人把3个怪物压在湖中,造了3座塔镇住。从情节发展看,《西湖三塔记》似是《白蛇传》故事的早期形态。而据胡士莹先生考证,白蛇故事产生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比三塔故事早了约三十多年[3]。但两者互有附会也许有之。另有《万历钱塘县志》上说,“雷峰塔相传镇青鱼白蛇之妖,父老子弟转相传也”。这一传说至迟产生于宋代,因为吴自先的《小窗自记》上写着:“宋时法师贮白蛇覆于雷峰塔下”[2]108。靖康之变后,赵构辗转定都临安(今杭州)[4],当时临安府的人口多达124万余,而跟随高宗赵构南迁的“从者如市”,出于“怀旧”情结,原来在河南旧地民间流传的色彩奇幻、情节曲折的“白蛇闹许仙”故事与浙江《西湖三塔记》等灵怪故事相结合,成为新面目的《白蛇传》,也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发生在杭州并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3.2 “镇江金山说”
镇江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据《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南朝梁时梁武帝笃信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的盛会,因此,金山寺作为皇家禅寺在江南一直享有盛名。《金山志》又记: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服获金,重建精蓝[2]105。就是说,金山寺以前有过白蛇的,被裴头陀驱走了。裴头陀是唐朝中叶时期宰相裴休的儿子,裴休笃信佛教,送子出家,取名法海,并写过《送子出家诗》[2]109。裴公洞,即裴头陀坐禅修行的石洞,也叫法海洞,亦即蟒洞。宋代宰相张商英来此游览,做了一首关于“裴公洞”的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寺僧将此诗的后两句做成楹联,挂在洞门两边。这是一种说法,但法海也可能另有其人。据镇江民间文学专家王骧考证,法海为鹤林寺的名僧。鹤林寺与金山寺同在镇江,相距不远,法海生活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少年出家于镇江鹤林寺,为儒家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唐代李华的《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有载[2]109。到底法海是哪一个,因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且为神话传说,未必人事都能落实,但金山寺作为江南名寺与白蛇故事大有渊源却是共识。
3.3 “杭州西湖与镇江金山结合说”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来源于宋话,由冯梦龙改编至完整。那么杭州有西湖,又有白蛇青鱼之说,也自有灵隐寺、天龙寺,为什么要水漫金山,跑到六百里外的镇江金山寺来完成这个故事呢?而镇江除了有金山寺,也还依山傍水,完成一个神话传说也是绰绰有余,为什么要有这两者的结合大家才认可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呢?其实,想象也是需要翅膀的。这里的翅膀,应该归功于大运河。中国的河流多是东西走向,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大运河这一贯穿南北的河道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它对南北经济发展的促进上,也体现在它扩大了南北文化交流上。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流经当时最富庶的东部沿海区域,使江都、余杭甚至涿郡都迅速繁荣起来,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十字黄金水道上,更是商旅往来不绝。《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与白娘子就是从杭州到苏州,又到镇江,再回到杭州,路线均离不开运河这个交通要道。白娘子与许仙在镇江开的生药铺,就位于“码头边的度(渡)口上”,“许宣自开店来,不匡买卖一日兴一日,普得厚利”,也说明了镇江赖运河之机商业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一切,为白蛇故事在杭州西湖与镇江金山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因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作者冯梦龙是苏州人,并且还在丹徒(今镇江)做过训导,生活过较久的一段时间,对于镇江与苏杭一水相连、商旅往来的情况非常熟悉。而镇江当地流传的白蛇故事和金山寺的法海洞等相关景点对于冯梦龙而言自然也不会陌生,所以他能编撰出这样既符合南宋话本风貌、又贴合镇江实际的小说。又由于它的广泛传播,后来的戏曲弹词话本皆以此为蓝本,故而“杭州西湖与镇江金山说”也就成为定说。
镇江在我国交通枢纽史上的地位,也可以用其它的文章来佐证。如同样是在冯梦龙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徽州新安商人陈大郎在襄阳病危,托人传信要妻子平氏速来看视,那平氏“左思右想,放心不下”,“就请父亲作伴,雇个船只,亲往襄阳看丈夫去。到得京口(镇江)”,父亲“痰火病发,央人送回去了。平氏引着男女,上水前进”[5]。也即是说,平氏是怀着十分焦急的心情上路的,从新安到襄阳,按理应该往西走,从九江入长江,再走汉水到襄阳较为迅捷,但书中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大为绕远的路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由富春江进入钱塘江再进入运河,到镇江换船入长江是当时通行的路线。
另有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记载了《金山寺医僧》的故事: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苏州,孝廉病。同伴请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诊过后告诉他,将患消渴病(糖尿病),寿只一月,速归,尚及料理后事。孝廉不甘心回家,就栖栖惶惶地继续北上。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问病,所言与叶天士同。但医僧却能开方医治,言“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时食过百斤,即无恙。”孝廉如其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消渴病犯时即以梨代茶代膳,果愈。后叶天士闻知,摘牌散徒往金山寺学医,终成[6]。这里面的江口,也就是镇江段运河转入长江处。从浙江进入运河,至镇江经长江再沿运河北上进京,这是明清时期江南举子赴京应试的必经线路,想来自是深入人心。
杭州西湖与白蛇故事的渊源,镇江金山寺流传的白蛇故事与裴头陀故事,加上古代主要的交通线路——大运河的连接,更由在镇江居住过较长时间的作家冯梦龙的编撰,从主要情节和地理方位上对《白蛇传》故事进行了框定,使得“白蛇”故事家喻户晓。此后又有多种版本多次改编,但发生地却没有变。现在流传较广的戏曲剧本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田汉的京剧《白蛇传》。在田汉的剧本中,白蛇的故乡是在四川的峨眉山上——这里正处于长江的上游,江水蜿蜒而下,流至镇江,与大运河交汇,运河又从这儿流到苏州,直通到钱塘,也就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白娘子与许仙生活的轨迹,也正是逆流而上,直将杭州与峨眉连在了一起,这中间的中转站,便是镇江。
镇江当地至今流传着一副对联,写作“适从云水窟来,山色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说的就是四川与镇江和杭州一水相连的关系,也就是长江—大运河—钱塘江的关系,这也为这个白蛇故事的发生地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1]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400.
[2]王骧.《白蛇传》传说故事探源[C]/戴不凡.名家谈《白蛇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9.
[4]冯梦龙.冯梦龙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5]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0.
[6]吴炽昌.中国文言小说精典·客窗闲话[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708.
〔责任编辑:胡 菲〕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Legend of M adame W hite Snake
ZOU Xiao-hua1,ZHANG Jun-mei2
(1.Sanitation and Nursing School,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1,China;2.Bureau of Religious Affairs of Zhenjiang,Zhenjiang 212001,China)
The Legend of MadameWhite Snake has been popular in China for ages.As for the origin of this story,there are two versions:“Hangzhou West Lake-Zhenjiang Jinshan Temple”and“Hebi in Henan”.From the novel of Lady White Pressed Down the Lei Feng Tower for Everwritten by Feng Menglong in the Ming Dynasty,this argument of Hangzhou-Zhenjiang was basically finalized.The story originat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angzhou West Lake in the capital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a tourist attraction,and Zhenjiang Jinshan was the famous temple to the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for a long time.The two places have an inseparable relation with the Grand Canal,which hooks up to Hangzhou and connects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of China.
The Legend ofMadameWhite Snake;West Lake in Hangzhou;Zhenjiang Jinshan Temple;the Grand Canal
K928.7
C
1008-8148(2014)04-0007-03
2014-05-24
邹晓华(1971—),女,江苏兴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张俊美(1968—),男,江苏泰州人,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和教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