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博隽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以各种有利条件吸引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入驻,利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聚,生产基地分布于成本相对低廉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价值链分工合理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为该区域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和就业的拉动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以及提高区域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等等。
企业总部作为整个生产链的“头脑”,其运行往往需要相应的高端要素支撑。因而在选址上,一般要求入驻区域拥有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交通网络、有通畅的信息渠道及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等等。也缘于此,我国总部经济虽已提出了十多年,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都拉起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但企业总部还是“择良木而栖”,扎堆入驻在少数几个一线大城市。如2012中国城市总部经济排行榜中,北京和上海两城市拥有的国内500强企业占全国31.4%,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占全国68%以上。2013年,北京拥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在全球城市中跃居第一。
既然企业总部天然地青睐大都市,中小城市是否不适宜发展总部经济呢?从国外经验来看,却也不尽然。
比如在美国,沃尔玛总部设在只有2.8万人的阿肯色州小城本顿维尔,微软公司的总部设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也是个内陆小城。在德国,其国内排名前100的大企业只有3个将总部放在首都柏林。再比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市,被誉为小城镇建设的成功范例,这个仅20万人口的小城镇吸引入驻了英国石油公司和阿比国民银行等著名的英国企业总部。
这些小城镇为何就有如此吸引力,能够小巢引得凤凰来呢?综观这些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可发现有着一些共通点:比如城镇虽小,但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却非常完善,入驻后物流、交通等都很方便;这些小城镇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祥和的人文环境,能吸引那些厌倦了大城市喧嚣的企业高管们来安心定居;这些小城镇往往还拥有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如邻近大学城,或历史上是某项产业的制造业中心,累积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和信息等。
由此可见,只要找准切入点,扬长避短,中小城市完全可以发展总部经济。从当前趋势来看,在中小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甚至还有不少的有利因素:一是当前“大城市病”愈加严重,拥堵的交通、污染的空气,让更多人对中小城市的生活心生向往;二是近年来交通建设加快,尤其是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中国家庭正式进入汽车时代,中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观;三是借助网络技术的加速推广运用,使得世界真正成为“平”的,企业总管可运筹于电脑之前,决胜于万里之外;四是随着政府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尤其是审批权限更多向市县下放,使得企业总部在中小城市也能得到所需的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五是像浙江很多的中小城市“一城一特、一镇一品”,原本就是某项制造业中心,如今在制造基地向成本更低廉的中西部转移之际,重组产业链发展总部经济,既能发挥原先产业优势,又能防止今后产业空心化。
当然,中小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还是需要具备相应的先天条件,尤其是要找准正确的发展路径,切忌盲目跟风。首先,要让总部经济具有根植性,要与自身的工业基础紧密结合,服务于本地和临近地区的特色制造业,也能让当地总部经济更有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其次,不要贪多求高,要找准自身总部的定位。同样是企业总部,有全球经济总部,有大区总部,还有某一个区域的总部。作为中小城市明确发展怎样的总部经济、哪个层级的总部经济,就要对自身拥有哪些与总部职能相匹配的优质资源有清醒的认识。最后,发展总部经济要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建设,如良好的法治环境、高效务实的政府、透明可预期的规章制度、开放包容的区域文化,以及能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氛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