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优势需再造

2014-02-05 05:59
浙江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开发区浙江园区

园区优势需再造

30年前,浙江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星罗棋布的开发区(园区)已成为各地经济耀眼的明星。对许多市县来说,“讲地方经济很大程度上是讲开发区经济,讲开放型经济更是讲开发区经济”。以省级以上开发区而论,其集聚了全省四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占全省一半以上工业产值、实际外资,完成了四成以上的进出口总额、三成左右的财政收入……对浙江30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区(园区)可谓居功至伟。

如今,为数众多的开发区(园区)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打造产业带和都市区的重要支撑点,而且承担着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示范引领的战略使命。无论是实施“国家战略举措”、推进“四大建设”,还是重大举措(如“浙商回归”工程、“四换三名”工程等)、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项目安排,各地都将开发区(园区)作为重要的依托和载体,依托开发区(园区)实现政策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和服务集成。新一届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促进开发区(园区)提升发展”、“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任务,对开发区建设发展寄予厚望。

但是,目前浙江开发区(园区)体量普遍太小,产业特色不明、集聚程度不高、结构层次偏低、产出规模偏小等问题依然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开发区(园区)。从周边竞争态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各省市均将发展重心放在大项目大产业的引进和建设上,不断加大对开发区(园区)等平台载体的支持力度,地区间对项目和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浙江开发区(园区)升级发展显然不能再简单地重复过去,发展的核心要转向谋求更高层次上的实质进步。而开发区(园区)弱、小、散的背后,凸显的是多年来建立在以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为基础、行政体制壁垒固化、空间结构松散为特征的园区发展模式,这弱化了开发区原有的高集聚力和发展力。

在绝大多数开发区通过整合提升完成空间拓展、做大平台之后,新一轮高标准整合提升要着眼于“融合、提质、升级”,突出“核心引领、聚合发展、创新推动”,以现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突破既有开发区建设模式和“行政区划”限制,分层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推进开发区(园区)深度整合提升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最优化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重构,赋予空间要素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吸纳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空间集聚场,迅速推动现代先进产业发展和传统低效粗放产业转移,催生区域竞争新优势,同时避免同质化和过度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和负面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区(园区)所承载的不仅是发展空间的升级,更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升级,关乎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关乎地方发展路径的重塑。可以说,开发区(园区)代表了浙江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未来。开发区特别是其核心区块的整合提升将率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园区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的引领区、招才引智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的和谐区,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一个更加坚实和高端的基础。

而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观察,虽然开发区享受优惠政策的特殊性越来越弱化,但开发区承担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的改革使命依然存在。新一轮高标准整合提升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一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面对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后出现的空间布局组团化、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各类开发区(园区)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便捷高效的运行服务机制和成果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探索对以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重新进行市场化导向的升级改造。

猜你喜欢
开发区浙江园区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