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江振林 潘毅刚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重要施政目标。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者,理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从目前情况看,各地政府都十分积极。但能否构建一套指标体系,来对浙江及各地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些初步研究,以期抛砖以玉。
充分体现打造经济升级版目标指向的要求。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必须推动增长方式、发展动力、市场主体、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五方面历史性转变。一是体现加快推动要素使用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突出效率提升、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方面的指标;二是体现加快推动经济增长从“出口+投资”拉动向“投资+创新”推动转变,突出创新驱动方面的指标;三是体现加快推动所有制结构从较单一的依靠省内民企为主的内源式发展向依靠更加开放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转变,突出对内对外开放纵深拓展方面的指标;四是体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和价值链底端向中高端产业和价值链高端转变,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的指标;五是体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布局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变,突出城市化方面的指标。
突出关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根本目的。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成效,经济总量、经济增速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看能否创造就业和促进收入增长。因为只有就业和收入的稳定增长,才能最终保持一个经济体供给面和需求面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收入角度衡量经济发展的成果,除了国际公认的人均GDP指标,应更多地看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相应加大民生改善方面的指标权重。
更多采用结果性指标,以鼓励各地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各不相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具体路径应该因地制宜。尽量不拘泥于各种产业结构性指标,主要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况且,在目前的统计体系下,一些所谓的高技术企业可能只是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相反一些所谓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也可能居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价值链顶端。因而,简单地认为高技术产业比重高就一定产业层次高往往会有失偏颇。打造经济升级版过程中,不同地区具体的产业结构,不具有可比性。追求打造升级版的目标,不是强求产业结构演进路径、升级过程的整齐划一,而应当聚焦到打造升级版的实际成效,选择更具公平性、可比性的结果性衡量指标。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不同地区打造升级版的成效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到效率效益的提升上。套用著名的“白猫、黑猫”论,只有投入产出效率效益的提升,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正途。
既要采用国际通用指标,又要依据发展阶段实际作适当修正。有些国际通用的指标,完全照搬可能尚不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国情省情。比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是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但纯粹用这一指标比较,在我国、浙江省会出现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反而服务业比重高的现象。又如,城市化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但目前我国以常住人口口径的城市化率存在虚高状况,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又严重低估。在用这两大结构性指标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基于前述考虑,建议用“一揽子环境控制指标、两大结构指标、三项收入指标和四方面效率效益指标”等十项指标作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进程的度量标尺(详见下表)。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生活质量,是升级版的底线。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必须以绿色发展为硬约束,高标准要求生产生活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让人民拥有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目前浙江主要污染物排放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巨大,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是美国的5倍、德国的10倍、日本的30倍。土壤、空气和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建议进一步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范围。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基础上,可增加2.5以及土壤质量等关键生态环境领域的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此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内容,城市化和服务业主导是浙江经济结构跃迁的“牛鼻子”,也是升级版的战略重点,必须抓好。建议以两方面的宏观指标衡量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水平。建议采用城市化率以及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差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城市化水平。目前现代化国家城市化率大多在70%以上,若未来时期浙江省能保持目前城市化推进速度,预计经过努力2020年有望达到70%左右。鉴于目前以常住人口口径的城市化率存在虚高状况,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又严重低估,为寻求相对合理的评价城市化水平指标,建议在用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率的同时,增加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市化率的差值指标来综合考量“人口城市化”进程。2012年浙江按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63.2%,但按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为31.41%,差距有31.79个百分点,可见,人的城市化更加任重道远。
服务业发展水平。从世界范围看,服务业占GDP比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度量指标。但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仅比重指标可能有失偏颇,建议再增加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指标综合考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国际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浙江在2020年之前应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占GDP比重目标设定为超过50%,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应达到60000元以上。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升级版的核心,也是度量物质富裕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三项收入指标必须达到相对较高的地位。建议到2020年实现三项收入指标的倍增,均比2010年翻一番。
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十项衡量指标
人均GDP。这是衡量区域经济生产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目前国际上现代化的门槛约20000美元。2012年浙江省人均GDP为10052.45美元,动态考虑汇率和常住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到2020年浙江省人均GDP应超过20000美元,才能实现比2010年(6490美元)翻一番的目标,达到与目前发达国家(地区)相当的现代化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是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指标。从国际比较看,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多为其人均GDP的50%以上。2013年浙江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到2020年该指标须达到55000元以上(2010年不变价),年均增速应高于7%,才能在2010年(27359元)基础上完成翻一番目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是反映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指标。2013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6元,到2020年要达到24000元以上(2010年不变价),年均增速应高于7.4%,才能完成在2010年(11303元)基础上翻一番目标。
质量效益指标是反映创新驱动成效和集约节约发展的重要度量指标,也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各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若从产业结构和价值链方面进行比较,很多地方的高技术产业并不是真正的技术密集环节,有些传统产业也有一些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环节,很难科学统计和评价。建议从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以及土地和能源投入产出等方面指标度量效率和效益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这是反映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201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与广东相当,但分别比江苏、山东低27.9%和40%,约为美国的1/5,日本的1/4。建议到2020年浙江省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要努力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约25万元),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缩小一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这是反映工业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指标。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只有19.6%,分别比江苏、广东、山东低2.99、4.25、1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率均在45%左右。建议到2020年浙江省应力争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一半,争取达到30%以上。
图/新华社
单位建设用地GDP。这是反映土地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2010年浙江省单位建设用地GDP为19.59万元,根据“亩产倍增计划”,2020年全省单位建设用地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2万元/亩。同时,全省单位工业用地总产值也要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338万元/亩。
单位GDP能耗。这是反映能源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劣的重要表征指标。2012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为0.59万吨标准煤,领先于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但仍比发达国家高出1.5-2倍。建议未来总体保持目前削减速度,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6万吨标煤的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