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初
所谓学术史,也即是对学术研究之研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考察研究历程,梳理各种观点,总结学术思想,分析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评判,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而提炼出带规律性的思想观点与结论,并分析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学术史是一切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术史大致可分为专题史与综合史,面面俱到的综合史在这个学科越分越细的时代是越来越少了,专题史成了当今学术史研究的主流。研究专题学术史,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其一,充分把握研究对象和成果,从而选定有价值的题目;第二,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研究,结构清晰;第三,资料丰富翔实;第四,有独到的眼光和思想观点。近读四川师范大学邵晓枫教授所著《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史(1978—2012)》一书(以下简称《自考》),有耳目一新之感。该书是一本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专题史研究的著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是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仔细审读该书后,深感其是一部成功的教育学术专题史著作,现结合该书的特点,就研究专题学术史的方法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进行任何内容的学术史研究,首先都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对所要探讨领域的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学术思想演变的轨迹、学术研究中的成败得失、该领域学术研究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去选定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题目。因此,充分把握研究对象和成果,是进行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从1981年创立到现在,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培养社会建设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建设学习化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中有着重要地位。30多年来,我国不少人对自学考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探讨,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中尽管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与不足,但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使自学考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其中,人们提出了不少正确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与对策措施,因此,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史进行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也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研究水平。但目前学术界却只有几篇报刊论文对我国某些时段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研究进行了很粗略的概述,或在相关著作中对相关问题有所涉及。这些研究篇幅都很短,其介绍和分析都十分简略,不可能对相关学术研究状况作比较全面、深入和系统的总结,更不可能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自考》一书的作者通过广泛收集并认真研读30多年来有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资料,并调查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对自学考试的理论研究情况与实践情况有比较充分的把握,看到自学考试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性与薄弱性后,选定此题目,进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术发展历程进行比较系统、深入、全面的介绍、分析和总结。因此,这可以说得上是一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之作,对于人们全面认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历史及进行相关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般而言,学术史大致有以“人”为中心、以“书”为中心及以“问题”为中心几种研究视角。以“人”为中心或以“书”为中心的研究视角是通过对人或书中各种观点的介绍与评价来进行的。但是,这两种视角的最大缺陷在于难以全面地呈现整个学术发展史的面貌,因为其一般只关注著名人物与有代表性的书籍,一些次要的书目和人物则可能被忽略。同时,这两种视角还使研究难于有较强的系统性。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则能克服上述两种研究视角的缺陷,有利于对该领域学术研究中及现实实践中的焦点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回顾、梳理、总结与反思。这种以“问题”为主的研究视角已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趋势,而学术史中的专题史就更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通览《自考》全书,作者正是以问题为中心,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问题归纳总结成8个专题: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产生及发展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及特点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功能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个人自学与考生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社会助学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教育教学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家考试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研究。这8大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问题都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中人们关注程度最高的、研究成果最多的问题,也是自学考试制度中最核心的理论问题。在实践方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要存在重考轻学、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等方面普教化色彩严重、缺乏系统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的力度不够、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融合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上述8个专题内容的具体表现。因此,作者以上述8个方面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紧紧抓住自学考试制度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和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使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把每一个专题又层层分为若干更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每一个专题都形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系统。这样的分析使整本著作结构非常严谨,使读者能在众多的、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中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既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的整体情况,又有利于人们了解自学考试某一方面的具体学术研究状况,并对其中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考据是一切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钱穆就是以《刘向歆父子年谱》等考据名著初步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地位。同样,一切学术史的研究,首先都是要立足于“史”,即要力求全面地收集和梳理资料。只有通过充分占有资料,才能比较客观地理清学术发展的脉络和总结评判各种思想流派与观点。通检《自考》一书,作者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资料的占有是极其丰富的。由于成人教育研究还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查找自学考试方面的资料也殊为不易,但作者锲而不舍,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多种途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搜集到关于自学考试的绝大部分著作及论文。在此基础上,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作风,花费数年之功,耗费大量心血与精力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系统检览,识鉴筛选,爬萝剔抉,辨析详明,务使全面周详,内容翔实且精要得当。在研究中没有只限于关注名家、大家的观点,而是致力于搜集整理所有的研究成果,常常出现在概述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观点时,短短一段中引用多篇论著的情况。如在第二章中关于“对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研究”这一问题,正文不足25000字却征引文献90余篇次,可见其内容皆有所本,持之有据。但同时,所引用之文献篇幅所占比例只有18%左右,又可见其取材精要,同时,对持同一观点的不同文献皆一一列出其作者、文献名称及页码等,体现了作者的认真与周详,也方便读者了解及查阅相关的研究情况与内容。又如在第三章中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研究”这一问题中,按时间顺序依次概述了学术界“考试制度论”、“教育制度论”、“既是考试制度又是教育制度论”、“学习制度论”、“学习成就认可制度论”等主要观点,引用文献达66篇次,也体现了该书内容丰富翔实的特点。在这个人心浮躁、喧嚣嘈杂的时代,作者这种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历史不仅是一门事实之学,更是一门价值之学。如前所述,考据固然很重要,但又绝不能只重考据,因为义理和思想才是核心,通过占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与思想观点是治史的落脚点与目标,如果只有考据,则只是史料的堆砌和学术观点的分类摘编。学术史与思想史虽然有一定区别,但高屋建瓴的独到的眼光和思想观点是学术史的灵魂与脊梁,一部成功的学术史,必定首先是一部有独到眼光和思想观点的思想史。因此,在学术史研究中,作者必须做到既能深入浩繁的历史文献和复杂的思想观点之中,又不能被这些思想观点所左右,而要以比较公正客观的眼光去分析评判历史上的种种观点,总结学术史的发展特点与成败得失,预见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自考》一书作者非常注重以思想观点统领其所进行的研究。首先,作者提出了该研究的价值尺度与多维视角,作为研究的衡量标准与指导,这就使整个研究有了统领的灵魂,也使全书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其次,注重研究学术思想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作者在进行分专题研究时,都在开头部分用专门的篇幅对这一专题的社会背景进行了介绍,有助于比较客观地看待和评价相关的思想观点,反映了作者治专题学术史的独到眼光。第三,较好地做到了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在全书的8大专题研究中,不但在“述”的过程中随时有简评,还在每一章中用一节的篇幅对每一专题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还用专门一章的内容从整体上对30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研究发展史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向、研究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作者还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归属与培养目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教育民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模式等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在这些研究中,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有着自己的判断与独特的感悟,反映了作者较强的批判精神,同时,作者观点客观辩证且论述鞭辟入里。
总之,《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史(1978—2012)》是一部成功的创新之作,虽然该书还存在若干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史研究的空白,也为怎样研究专题学术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