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修凿历程

2014-02-04 02:24魏奕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通节度使开元

魏奕雄

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横空出世,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尊与凌云山等高的雕塑艺术品,到底凿了多少年,备受人们的关注。

现今凡介绍乐山大佛的资料,都依唐代韦皋撰写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刻,说是自开元初 (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 (公元 803年),前后90年。有人认为“开元初”指哪一年不明确,但碑文既将“贞元初”至“贞元十九年”算作19年,说明“贞元初”指的是贞元元年,那么把“开元初”当作“开元元年”也是可以的。

实际上,这90年包括了动议、筹建、开凿和中间停顿的全过程。

韦皋在碑文中说,“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哀此习险……作弥勒像……不数载而圣容俨然……全身未毕,禅师去世。”“圣容俨然”说明头部完成了,“全身未毕”表明上身还没修好,现在大多数学者理解为修到了肩部。也就是说,发起修建乐山大佛的海通和尚只凿了“数载”,修了头部到肩部,全身还没完成便圆寂了。具体何年开工,没有明确交代。开元二年,唐玄宗采纳宰相姚崇的意见,“淘汰天下僧尼,万二千人还俗”;“二月,敕毋得创建佛寺”,“禁百官家毋得与僧尼道士往还,禁民间铸佛写经”。既然开元二年二月“禁民间铸佛写经”,那么开元初,海通只能提议修佛,不可能付诸实施。直到唐玄宗由禁佛转为修佛,才有可能动工。据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唐开元中,浮屠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像。”这里含糊地说是开元中 (开元共有29年)“始凿”。而宋代释志盘《佛祖统纪》卷53载:“唐开元十八年,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为弥勒佛像。”但不知这“开元十八年”是始凿之年,还是海通逝世第一阶段工程停止之年。

开元二十七年 (公元739年),章仇兼琼担任剑南节度使,将停顿多年的大佛工程继续下去,他“持俸钱二十万,以济其费”。这位章仇兼琼,颍川 (今属河南)人,开元中任益州长史时,主持修通济堰,灌溉新津、彭山、眉山等地,百姓怀起恩泽。他担任剑南节度使后,带兵与吐蕃作战,需要岷江水运的畅通,以确保后勤粮草的供应,所以重新动工修建乐山大佛。到了天宝五年 (公元746年)五月迁任户部尚书,离蜀到长安去了,大佛工程修到了膝部,又停了下来。

又过了将近40年,贞元元年 (公元785年),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也是出于跟吐蕃打仗的需要,从贞元五年开始继续修建乐山大佛,韦皋在他自己撰写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中写道:“从莲花座上至于膝,工未就者几乎百尺”,他“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直到贞元十九年 (公元803年)全部竣工,用了15年时间。

韦皋 (公元745—805年),字城武,唐代京兆万年 (今西安市)人,曾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曾遣使与南诏 (今云南)通好,并多次击败吐蕃。治蜀凡21年,功高绩显,也是修大佛的功臣。

由上可知,海通主持乐山大佛第一阶段工程,由头到肩部,用了“数年”时间。章仇建琼从公元739年到746年担任剑南节度使不足8年,我们把这8年都算作他主持第二阶段工程的时间吧,完成了由肩至膝部的修凿。韦皋是第三阶段,由膝至莲座,前后15年。修凿乐山大佛的时间前后跨度90年之久,是经历了三四代人前仆后继才完成的。

猜你喜欢
海通节度使开元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讨价还价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爱它,就放它回家
目不识丁
海通集团内审质量提高途径思考
“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