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中国武术技术发展之现象学研究

2014-02-03 06:40李国冰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现代性本质

李国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310018)

0 前 言

21世纪,在人类知讯技术进入以超高速发展(hyperprogress)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下,现代人的生活与运动的关系呈现出在繁忙无际的工作中去寻求简单短时间的“快闪”式运动锻炼方式。以循序渐进、领悟修行“慢节奏”体验为代表的中华武术,在社会节奏高速化、运动体验及时化与传统、现代文化差异化的冲突下,面临着各种坚守与迷思。一方面要满足时代发展简约、快速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又想坚持传统的“技术”矜持。中国武术是一门具有强烈原始性语言、人性根源本体存在的独特的人体技能表现,其运动技能之中蕴含了深广的中国古典哲学内涵。此技能表现,若缺乏对主体内在本质的、先验的想像内容的探索与发掘,则易使其表现流于形式上的“身心二分”或“伪装表现”。因此,中国武术技术的发展不能以简单的技术“简化”与规则“统一”进行变形金刚般随心所欲的“变异体”改造,而应该将科学时代的理智思维与流行时尚相结合,打造文化多元需求的“融合体”。本文试从运动“现代性”(Modernus)角度,描述分析体育现代性的起源背景与技术特点,揭示传统武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所涉及的“身心二分”之现代性症候,通过本质直观、先验主观的现象学理论还原现代体育与传统武术所存在的内在超越和辩证扬弃的双向制约生成关系,探索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现代性模型与技术发展的可行性。

1 现代体育技术取向与传统武术身心合一之悖离

由于体育运动的现代性是现代人行动意向的深层结构,而武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生存信念的集中代表,更兼具传承、培育现代人感知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的“文化整体性”传承功能。“技术”是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行为,从周代的“射礼、投壶”到汉魏时期的“角抵、百戏”,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合诸子百家、刚健清新、内涵哲理、博大精深的技术与思想体系。因而,武术技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现代性症候的揭示与技术发展的建设性探索,都势必指向“武术技术”。在此建构中,运动技术并非运动行为的外在流程标记,如康德所揭示:它既是主体性感知对象的基础条件;又如同海德格尔所思:攸关人与对象(技术)在何种质量水平上显现生存[1,9]。

现代体育在练习时更加注重快捷、精确与效率,在满足练习者身体锻炼的直观体验之外,忽略对体育精神与运动技术内涵的了解与感悟,体现了现代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为现代性特征的高速意志。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与普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已俨然成为各项运动发展的统一标准。运动技术的简约化,评判标准的单一量化,使人们失去了耐性去学习冗长复杂的传统武术技术,更没有时间与心境去感悟隐秘在技术之中的武学文化与人生哲理。运动技术简约化与主体自我中心化成为现代体育的本体立场,只在运动中练习技术动作,余皆不感兴趣。

2 传统武术技术的现代性演变之简化

现代性作为现代人的心性结构,以一种不同于古代循环时间观的面向未来的线性时间观为核心[2]。在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技术的现代性演变呈现出“平面化”、“简约化”的技术特点。平面化:即将传统武术蹿蹦跳跃、闪展腾挪、四击八方的全方位立体技术演练,改编为两点一线的直线技术编排。为了推广的需要与适应大众“速成”的练习需求,从传统太极拳打八方到24式简化太极的左右两侧直线位移,传统武术技术的改编被限定在平面思维框架中进行定位,原本多方的击打技巧与攻防涵义被简化为平面思维框架而获得界定(确定);约简化:以上述平面思维框架剪裁传统武术的技术与丰富的武学哲理,将技术动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感知内容,简化为单一技术思维框架(“这不过是格斗技术罢了”)理解,而忽略“悟”的修炼方法。传统武术技术的动态深层思维则成为反常态。

平面思维的体育现代性限制着武术传统练习方法中“悟”的沉思。“悟”打破平面思维而趋向无功利目标的深层究极,通过练习与思索伫望技术表象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沉思纵深究极,顿悟武学哲理,传统武术“悟”的特性比现代体育匆忙的快速特性处于更深层面。

3 现代体育形式对传统体育文化“悟”的消解

现代体育的快速性往往被解释为现代人“没有时间”工作繁忙。然而,相对于古人,由于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我们实际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近百年以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与社会节奏的加快,不仅仅支撑着现代性历史观的基础,同时也成为社会现代化进步的核心[3]。此核心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驱动着传统体育向着快速、简约的现代性演变。这种演变的根源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体育的现代性发展导致我们只重视体育外在的客观时间量化而忽略了运动主体(人)的心性探究,而单纯追求技术练习的体育极端便是人思维的消解。

高速竞争的现代性时间压抑并强行改塑着人的自然生命节律。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直观性“明快”、“简捷”的规定套路与简化太极拳,取代“冗长”、“沉闷”的传统武术与内功心法,传统体育文化所依托的技术形态因而处于被消解的位置,其深层动力机制正是现代性体育练习时间的快速化要求:直观反应的技术感知在接受时间上快于传统耽溺于“悟”的思维想象。所谓“平面化”、“简约化”等现代体育特征,均是现代快速训练需求下的产物。反过来,这种快速简约的运动技术(文化)又怂恿并重塑着现代人的运动心态[4]。因而快速训练已排除了回味沉思“悟”的运动体验。

4 传统武术技术表现之本质直观

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本质直观 ”,就是从不断变动的“意识流”中去掌握事务的“本质”,重视主体以外的客体对象的存在,使客体对象本质如实地体现出来,是一门“现象还原”的哲学[5]。传统武术在体育现代化发展中所体现出的“平面化”、“简约化”特点,因其过度理智地将武术归于体育范畴,而“悬置”了传统武术所蕴含的经验意识与哲学思维。忽略了传统武术天人合一、阴阳合一之哲学境界等重要元素。本质直观可以将武术技术与武学哲理的联系彰显出来,武学内涵的存在源于主体(练习者)在技术领悟中感受到的一切,透过意识作用于对象,主体意识对象化,对象意义主体化。由此,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本质。

传统武术技能表现是一种身体动作姿势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对立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存在,此种必然存在是人性本质情感于武术技能表现的一种形式,而其表现内容在意识、想像的层次将本质情感转化为一种虚拟(阴阳、虚实、刚柔的对立统一)的理论存在,而使其认识从单纯的“武技”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武学”的注重整体、协调、多元思考的身体运动模式。由此可见,传统武术是讲究与大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技能表现,它要求符合于必然的存在规律。但由于体育现代性的发展,使其受到平面化、简约化的技术演变,而忽略了阴阳、虚实等客体之经验意识的作用,导致了传统武术“技”与“道”的两元分化而渐渐失去了真实的本质存在。

阴阳合一是中国武术的根源本质,只要掌握阴阳合一的本质,拳已非拳,法无定法,更无所谓虚实、刚柔的存在,武术的真实本质必然如此的存在显现,甚至超越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意向性存在,达到中国哲学“道”的境界。通过现象学本质直观对武术的认识,能够印证武技是传统武术的本质,而文化哲学内涵是其发展的必然,它如此必然的“存在”与必然显现本质现象的“此在”,不至令其陷于异化而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5 传统武术技能表现之先验主观

传统武术作为对象被本质直观的还原而证明性的显现其真实本质,而作为主体的意识如何接收对象或进入对象的证明性本质之中?这依存于现象学重要的核心范畴“先验主观”。将“武术仅仅是体育”这一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主体预设立场、经验与判断进行剥离,回归到传统武术的纯粹主体。将武术技术的本质直观与历史人文的大环境相融合,传统武术的“现代体育”主体在先验主观的“悬置”下,才能与客体对象融合,此现象即是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阴阳合一或称之为“道”的境界。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传统武术技术,是一种综合的纯粹本质表现,其不以刚强而刚强,为虚实而虚实,依据历史文化的时空环境而存在。它具备了纯粹性、本质性、融合性与创造性。透过此表现,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武术技术本身也获得无限时空的变化与创造性。传统武术的先验经验是阴阳合一而生生不息的,并非固执于阴与阳(传统与现代)的二端对立制衡。如中国哲学之“道”,它在传统武术的技术表现之上,代表着最高尚的修炼,是身心灵结合一体的超越主体经验意识的表现。

6 结 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古代人强调“守一”及其“小宇宙”的自足完满与内在深度。传统武术若无法探索寻获及显现本质现象,则易流于一种身心分离异化的偏见。如执着争论于“拳握成手,或手握成拳”,而见“拳或手”之主导在于主体之心灵。中国武术技能表现既是一种体育技术的展现,亦是意识情感的表现。技术的训练仅仅强健身体,而高层次的修炼需要向内在本源核心去发掘。“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原则,让我们能够通过对武术传统性与体育现代性进行深刻的解析与批判,反省如何把握现代性诸种文化的内在超越与辩证扬弃的双向制约生成关系。也为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武术技能至上境界的表现提供了方法与可能性。

[1]尤西林.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J].文艺研究,2004(5):28-36.

[2]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8:3.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尤西林.现代性与时间[J].学术月刊,2003(8).

[5]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4-145.

[7]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8]约翰·汤姆林森[英].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7.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现代性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浅空间的现代性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