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义
高一物理“运动学”部分为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为“运动的描述”,第二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它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大单元。这一部分内容会涉及众多描述运动的概念和公式,其中核心概念有:质点、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和时刻。核心公式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式。另外还有两个基本图像:匀速运动的x-t图象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一个基本实验:打点计器的使用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瞬时速度。学生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都将在本单元出现,此部分作为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除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自然界的直线运动现象外,对训练学生理性分析、逻辑思维、定量分析、图像应用、实验验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等能力有极大的好处。通过本章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一、将“运动学”作为高一物理的首节内容,这是遵循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史事,符合人类认知自然的过程
因为人们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在力学的研究中,人们不仅了解了物体做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与人体,这也是新课程把力学内容作为必修模块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识到教材内容安排的目的,而且还要认识到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物理在理性分析、逻辑思维、定量要求、数学计算以及物理概念的严谨性和物理实验的复杂性等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学生在高中物理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都出现在这一单元中,如第一次区分时间与时刻、第一次认识矢量、第一次建立理想化模型、第一次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定量实验、第一次领悟“变化率”的物理含义、第一次采用图象法描述物理过程、第一次渗透极限思想等。这些第一次一定要谨慎对待,既要求学生扎扎实实从这些第一次中获取基本物理素养的提高,还要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而不要一步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要加强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新教材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阐述、应用还是课后习题、阅读材料等,都应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身边的生活及现代科技,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应关注教材中渗透的信息。如质点位置的确定引入GPS、位移和路程的引入介绍了北京—重庆的路程,测定物体的速度引入了红外线测速、微波测速以及光电门测速等现代技术,在“问题与练习”中提出利用自由落体规律测定“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列入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相关计算、对航空母舰弹射飞机装置的相关计算也出现在课后习题中。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人文特色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课下要查阅大量资料,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三、新课标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重视过程与方法教学这是新旧课程的重要区别,如匀变速运动的引入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都是经历了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做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理解规律的过程,对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却不简约其研究过程,这对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研究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教师提出来新的要求,要改变过去只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规律的完整性的说教课堂模式,立足探究,创设条件,回归人的认知本性,激发学生探究欲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说,优秀的物理教学更应该向学生传递一种思考方法、一种科学视角、一种科学品位。
四、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创设条件,促使其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如在新课引入上,有启发式提问、有探究方式引入、有阅读、交流、讨论、总结方式等;重视知识的过程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就无从谈学习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重视知识技能这个目标,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要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教学。所以新课程课堂评价标准也相应改变为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角色是否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五、對一些重大物理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强调经历研究过程,了解探究总结的方法,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旧教材作为阅读材料呈现,而在新教材中专门作为一节完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重温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从中感悟和体会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从这些重大发现的历史事件中领悟到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物理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说“学者故章,学文故事的启迪,常常不在学术和学问本身之下”。由于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充满哲理的科学故事中获取科学信息,所以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有选择地介绍重要研究的历史过程,说明当年的背景,怎样提出问题,如何克服困难,曾经有过什么曲折和争论等。这对教师备课、讲课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思想上要重视,还要付出努力。
六、新教材中对某些科学方法与思路的教学采用逐步渗透的方式
如速度图象的斜率跟加速度的关系、一个极短时间内的变化过程可认为是不变的,这些方法渗透在打点加速器测定瞬时速度、光电门测速、估计傻瓜照相机曝光时间的试题中,此外利用速度-图象的面积求解位移中渗透了微积分思想,此外还大量渗透了图象法在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实验规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对于这些知识,不能认为教材中没有列为主要内容而忽视。
七、强调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注重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改变以往不从实际出发而过分考虑理论上的严密性,如高中阶段定瞬时速度的原理、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的建立等,这也正如伽利略指出的那样“在科学研究中,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此外教科书还通过“STS”栏目讲述“从伽利略看科学与社会”“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定人的反应时间”“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速度与现代社会”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学跟现代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懂得物理学对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应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者的要求。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