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进 刘媛媛
(中共合肥市庐阳区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无数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庐阳区自2012年10月开始推行“一线为民工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让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沉到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情感在一线交融,不仅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了实事、做了好事,也成为对党员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今年1月,区“一线办”组织群众对驻点干部、助理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共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4200余份,其中86.7%的群众对驻点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表示非常满意。截至4月,共进行18次驻点,发放党群连心卡17万张,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497件,已办结2231件,办结率达到89%。
庐阳区位于省会合肥核心城区和北部城区,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也是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诉求多元化,凸显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目前对稳定的高要求,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发挥自身作用,扑下身子、一线担当。
一是发展目标的要求。市第十次党代会赋予庐阳区“中心城区要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的重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庐阳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作用”,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要求,在区第三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开展“一线为民工作法”就是要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群众、汇聚民智,形成合力,促进首善庐阳的科学发展。
二是庐阳历史的要求。在庐阳的发展历史中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是从群众中寻找方法,一切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使庐阳的经济和社会在合肥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领先引导、孵化辐射的作用。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赋予庐阳区 “中心城区要成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的重任,在合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群众心愿的要求。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金石,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多深入实际、多接触群众、多了解民情,才能赢得群众认可,赢得群众拥护,首善庐阳的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开展“一线为民工作法”就是要党员干部到社会矛盾多、遗留问题多、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与群众结亲交友,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不负群众期望。
四是干部成长的要求。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当前,部分机关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也没有群众工作经验,存在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会说群众语言、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本领恐慌”,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庐阳的发展。开展“一线为民工作法”就是要党员干部通过一线为民服务的实践,在“一线”的大熔炉里接受历练、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担当起发展重任。
主要工作规范:包括定点联系、随访巡查、驻点日请假、考核评价等6个制度性文件,健全完善“一线为民工作法”的机制,确保工作的良好运转。
一是联系村居做到“四个确定”。定人:每个联系点确定区直机关干部分别担任驻点干部和驻点助理员。定点:驻点干部确定联系点后,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作调整。定时:每月10日下午为驻点工作日,时间半天。驻点工作日时间原则上不得调整。定责: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接待走访群众、收集民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驻点干部负责牵头协调解决,结果要向群众及时反馈;助理员要协助驻点干部做好各项驻点工作。
二是解决问题实行“四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民意。驻点干部通过接待、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认真收集社情民意,并梳理分类、记录在问题台账上。第二步: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要求和现实问题,属于乡镇、街道、村居层面能够解决的,要求限时解决;属于驻点干部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抓紧主动解决;属于需要联系乡镇、街道区领导协调解决的,由驻点干部提请联系乡镇街道区领导每月25日下午召开的调度会议统筹解决;属于需要区委、区政府或更高层面解决的,以一事一表的形式,由区“一线”办整理汇总后,提交区政府常务会或区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第三步:办结反馈。原则上在一周内必须给予答复。能够及时办结的,告之结果;不能及时办结的,由驻点干部当面或提出书面说明,向群众做好说明解释工作。第四步:跟踪回访。对已办结反馈的事项和问题,由驻点干部本人及时进行回访,了解群众对所办事项是否满意或是否有其他疑问,并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保障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干部驻点走访制度。要求驻点干部每年走访联系村(居)群众不少于50户,每月走访楼宇企业不少于1次。二是建立驻点巡查制度。区“一线办”不定期对村居驻点情况进行巡查,对干部驻点情况进行抽查。对于在驻点工作日不在岗的、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的,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建立干部驻点考评制度。将驻点干部的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把原来以本单位考核为主,变本单位工作考核为60分,驻点工作考核40分,干部年度考核低于85分不得评优,低于70分将被调整。
主要工作内容:“一线为民工作法”的主要内涵是“为民服务”;具体内容是:“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暖民心、听民意”;重要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建立驻点干部联系点,每个街道确定1名区级领导干部驻点联系,每个社区确定1名区直机关正科级干部、1名区直机关副科级干部分别担任社区驻点干部和驻点助理员,每个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驻点联络员。规定每月10日下午为驻点工作日,提前2天发布公告和驻点工作“连心卡”,内容包括驻点干部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建立“驻点工作台账”,指定专人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情况、办结时间和反馈情况等登记在册,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一是实行驻点干部现场办结,依托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处理等形式,共同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二是实行街道社区限时办结,依托社区为民代理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等,对群众反映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明确具体责任人、限定办结时限,予以妥善解决群众诉求。三是实行共建单位协调办结,对需跨部门解决的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出行交通、治安防范、基础设施等问题,由区级领导干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会诊”,上下联动解决。四是实行区“一线办”统筹办结,一些复杂疑难问题,街道和社区以及驻点干部自身无法解决的,区“一线办”每月25日通过召开调度会,予以统筹解决,或提交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集体研究解决。
三是“聚民智”,举措在一线创新。坚持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找,依托干部驻点走访,开展“民情大走访”、“双向沟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汇集群众“问政智慧”。目前,驻点干部共走访4235户,走访接待群众达16200人,征集有价值的“金点子”28条。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下沉社区、在社区设立“一线为民工作室”、律师进社区驻点等“金点子”已经实施改进工作。同时,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项目引进、复建点选址、平安创建等重点工作,区领导多次驻点调研、征询群众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四是“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洽。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规定驻点干部通过“随机走访”、“俯身入户”等方式,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50户,每人联系困难群众、老党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3—5名,帮助解决生活和就业困难7200人次。在去年的2月10日,适逢大年初一,区委书记吴劲等领导和驻点干部一起上门给居民群众拜年,走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60人次,为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五是“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核。建立《驻点干部档案》,对每月驻点联系服务群众的“规定动作”、“自选动作”落实情况进行记录。区“一线办”每半年对驻点干部工作进行述职评议,由驻点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对驻点干部日常出勤、结对帮扶、解决问题等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度低于90%的驻点干部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对群众满意度低于70%、明显不胜任驻点工作的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对测评情况进行排名,评选表彰年度“十佳驻点干部”,并将评比结果向区委通报,作为评价驻点干部绩效及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区“一线为民工作法”的深入开展,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锻炼了干部队伍,让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一是干部受教育。“一线为民工作法”搭建了党员干部学习锻炼的广阔舞台,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走进群众、拜民为师,在服务群众中升华职业情操、增强群众观念。多次参加驻点工作的区商务局局长胡宏标深有感触地说:“我深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的份量,我们生于群众之中,长于群众之中,必须为群众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杏林街道望城社区驻点助理员贾伟在心得中写到:在一线为民服务中,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很多欠缺,这种欠缺既有对基层情况的不了解,也有对基层群众工作能力的不足。“一线为民工作法”为我们搭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平台,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二是群众得实惠。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服务群众作为首要任务,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在首个驻点工作日,区驻点干部董召奎、张冶平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三方物业、到法院调解等,有效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消防设施、二次供水损坏问题。区驻点干部钱慰通过协调政府办、公安、教育、卫生、妇联、残联、街道等部门,组成6人工作组,前往桐城市进行协调,解决了外来母子生活、就医等基本保障。
三是管理有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为民服务中既是服务者,又是社情民意信息员,通过广泛收集、吸收群众意见建议,为各项决策服务,转化为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双岗菜市入口有处空地,长期无单位、无人管理,垃圾粪便堆积如山,给辖区居民生活、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居民建议改造,建成停车场,移交社区管理。驻点干部周远金多次邀请相关部门同志到现场,听取建议,争得支持。如今一个环境整洁、绿化优美的停车场已经建成。不少居民反映,实施“一线为民工作法”后,驻点干部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最想办的事给办了,最需要解决的事给解决了,是一个好办法。虹桥社区党委书记王吉明说,“一线为民工作法”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驻点服务,积极为社区牵线搭桥,协调一切外部力量为群众服务,在群众中的发声更响了。
四是组织增活力。“一线为民工作法”在整合各个层面、各个方面资源服务群众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方式、丰富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拓展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涵,让党组织凝心聚力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得到充分彰显。海棠街道清华社区驻点干部张燕、助理员胡晓玲在正常开展驻点工作的基础上,经常放弃利用休息时间,与社区干部一起定计划、搞活动,并与社区干部一起到群众家“拉家常、交朋友”,赢得了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好口碑。社区干部纷纷表示:“驻点干部作为社区的‘编外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增加了工作底气,传授了工作方法,在与领导干部的沟通联系、学习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一)前提是真心为群众。实践证明,与基层群众 “打成一片”是党员干部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当前,部分干部存在不会与群众平等交流,说的话群众听不懂,干的事群众不理解等现象。“一线为民工作法”让机关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拜群众为师,听群众想法,解群众之忧,有效地促进党群干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
(二)核心是解决问题。与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是立身之本,最具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方法不是好方法,干部不是好干部,“包装”得再好也没用。推动“一线为民工作法”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事,作为各级干部的“头等大事”,竭尽全力办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保障是党委重视。“一线为民工作法”之所以能够正常有序推进,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的带头参与、高位推动,得益于制度的严格执行,以此来保证这项工作不是“一阵风”、 不是 “一窝蜂”。 使 “一线为民工作法”成为我们的常态工作。
(四)成效是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一线为民工作法”之所以能常抓不懈,关键在于包括定点联系、随访巡查、驻点日请假、考核评价等5个制度性文件,确保了每一阶段、每一驻点日都有“规定动作”的进行,每一项好的做法都能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让每月10号,有事找驻点干部成为群众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