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苹
摘 要:就早读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分析,也在早读教学上做了一点探索,以图让早读有新的面貌。
关键词:高效早读;形式多样;明确目标;评价机制
早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探索不遗余力,而早读课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滨海许多学校语文早读的现状很不乐观。
就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时间上,25分钟的早读,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内容上,只限于读课本,很少朗读课外内容;形式上,习惯于齐读,不愿意自由朗读等等。老师多次批评,作用甚微。从早读效果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阅读内容方面还显得比较单调,阅读内容以课本为主。甚至,一个学期就读那么几篇要背诵的古文,到最后还是背不下来。
要提高早读效率,就要明白现在我们早读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早读低效的现状?
当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学生晚上休息不足,早读时极其疲劳。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早读学生容易趴在课桌上,没有精神。我曾在早读时统计过,每个班都有10个左右这样的学生。在调查中,我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手机。无论学校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但差不多每个高中生都有手机,而且还都是智能机,功能强大,能上网、能游戏、能写博客和电脑一样了。虽然每个学校都严格管理,但百密一疏,在11点之后,基本就是这部分学生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了。
另外,学生没有理解早读的重要性,把早读当成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任务,只是张口读出声音。读现代文,学生没有认识到读书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停顿,读出感情,通过读书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掌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读古诗,没有意识到要注意古诗的押韵、节奏,读出古诗的音乐美,读出古诗的感情,更谈不上体会诗人用词雕句的匠心。所以学生在早读时,只是张口读书,没有把读书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单调的活动持续地重复,自然就厌倦了。
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不重视早读,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语文早读课往往是具体任务不清楚,自由读的时候,学生们不知道该读什么才好,一会儿读读这,一会儿读读那,最后什么都没读好;读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缺少读的热情。总之,是我们对早读朗读任务、朗读目标、朗读内容、朗读方式缺乏科学的指导,对学生早读的激励和检测很少,没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读书的成就感。
一、早读课要形式多样,体现出语文文学性特点,让学生喜爱读书
早读,不只读,把读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如:名家讲坛,让学生看5分钟节选《百家讲坛》视频,扩展视野。听名家散文视频朗诵,让学生学会对文章阅读的技巧,深入体会语言的魅力。开展学生自己美文展示,让学生作文走进早读,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以学号为顺序在早读课前朗诵自己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节选;在早读课时让学生讲解一些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等等。还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读法,如:跟名家朗读、跟老师朗读、学生表演朗读、齐读、小组表演朗读、小组比赛朗读等。目的就是让读的方式多起来,让早读课充满趣味,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同
时,也突出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对比,学生学习劲头就上来了。
二、早读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任务
老师要备早读课,要有目标,要讲早读课教学的方法、艺术。每天早读课的内容、活动、方式都要安排具体,由科代表或老师主持,有序展开。但早读不能为了兴趣而牺牲了内容,课本上的选文都是历代名篇,确实值得我们去涵咏,一些理性很强的作品,要反复读。也要精选一些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读背,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扩大他们的积累,通过更多文章的积累可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早读安排上要课外结合,活动与读结合。例如,每周我就把本周二次早读课的计划写好,根据安排,学生具体读字词、读每周美文,再安排一次活动。这样,学生慢慢地养成了习惯,由学生讨论安排早读学习内容与过程,老师只做指导就行了,既锻炼了学生,也轻松了老师。
三、要有一个早读课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单调的学习容易产生厌倦,要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成就感是学习中很好的一个调节器,我们要用好这一利器。除了用比赛的方式,恰当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把读背和检测结合起来。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学生朗读的质量,朗读的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做保证。实践证明教师在早读的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式或惩罚方式,会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检测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或单个抽查、或集体背诵、或安排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等,这样做一方面督促了学生朗读或背诵,另一方面又增强学生背诵或朗读的兴趣。在阶段性的单元测试中适当地做些有关早读课诵读内容的试题,虽然分值不大,但对促进学生提高早读课的诵读效果还是很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早读课现状是不理想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要多加探索,我只是做了一点尝试,只是个开端,我觉得,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愿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校园书声琅琅。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