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西藏大学 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 8500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飞
(西藏大学 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 850000)
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认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该发扬自身独特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及品牌优势,通过统筹全局,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内部治理;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接轨;挖掘旅游潜力,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等措施弥补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00°16'~101°50',北纬21°10'~22°24'之间,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地跨一市两县。由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五片子保护区组成,总面积24.251万hm2,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68%,保护区内居住着1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民族服饰、居住习惯、饮食文化、生活习俗、节庆活动等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热带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原生态风貌最具特色的热带原始林区。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1]。当前,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逐步被大家认可,而且业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SWOT分析法是指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综合研究,以制定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战略。SWOT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罗列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可能的机会和威胁,其次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组织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战略与仿真,最后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2.1 优势 (Strength)
2.1.1 交通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联系的交通要塞上,陆路有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向北通往昆明、贵阳、重庆等省会城市而直达内地,向南可直接到达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五国;泛亚铁路中线西双版纳段已列入国家建设规划,建成后西双版纳面对国内和东南亚的客货运输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助本州的交通,具有水、陆、空立体的交通区位优势。
2.1.2 自然资源优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生物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热带森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截至1995年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高等植物有282科,1 697属,4 669种、亚种和变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47科,106属,322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裸子植物9科,27属,66种和变种;被子植物226科,1 564属,4 281种、亚种和变种)235科,1 591属,4 347种、亚种和变种。哺乳动物10目、35科、130种,鸟类19目、56科、456种,两栖类3目、8科、53种,爬行类3目、16科、79种,鱼类18科、100种,昆虫61科、655属、1 100多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丰富的药用、香料、观赏植物、纤维植物资源等,具有很大的林下资源或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可利用的资源植物约为1 500余种,油料植物136种,芳香油野生资源62种,鞣科植物39种,树脂、树胶类32种,纤维类植物90多种,野生水果和花卉134种。已知药用植物部139科、782种,占全国已知药用植物总数的14.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较为完整的地区,也是我国理想的研究热带自然生态、探索综合利用热带生物资源的良好基地,具有很高的体验和欣赏价值。
2.1.3 文化资源优势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南亚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分布着10多个跨境民族。坝区以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贝叶文化体系;哈尼、布朗、基诺等山地少数民族具有原始、古朴的原生态文化特征。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民族服饰、居住风格、饮食习惯、生产特点、节庆活动、婚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一直以来,这一带也成为中原文化与东南半岛文化互动影响的空间,具备了一定的边地多元文化特征。
2.1.4 品牌优势
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象谷、望天树、森林公园等区域旅游开发较早,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源市场,在游客心中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很好的品牌形象。
2.2 劣势 (Weakness)
2.2.1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差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层次较低,服务体系不完善,属于初级开发阶段,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较落后,旅游管理的专业人员相对比较匮乏,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
2.2.2 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旅游的了解不多,再加上自己保守的思想,所以对于参与生态旅游并没有太多的热情,这一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2.2.3 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仍然停留在以观光游览为主的大众观光游阶段,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旅游项目陈旧,缺少游客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体验和认知性项目,这种低档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民众的旅游需求。
2.3 机遇(Opportunity)
2.3.1 区域合作所带来的机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云南桥头堡战略纳入国家规划,云南这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的边境省份的生态旅游业必将迎来腾飞,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国际空间。
2.3.2 政府大力支持所带来的机遇
1992年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1993年国务院批准景洪撤县设市;1995年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机场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的航空口岸为云南乃至西双版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0年3月制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和《“十五”期间西双版纳旅游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在“十五”期间版纳野象谷景区质量等级达到AAAA级,望天树景区达到AAA级。在下一个五年期间,望天树景区达到AAAA级,绿石林景区达到AAA级。自治州政府从各方面给予支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
2.3.3 生态旅游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国内旅游经过20多年发展,业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民为了排遣快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所带来的抑郁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潮流。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正赶上生态旅游发展机遇期,其原生态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将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4 挑战(Threat)
2.4.1 来自国际的挑战
具有同质性资源的东南亚各国既是合作方,也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对手,竞争压力十分巨大。东南亚国家与保护区的景观资源具有同质性,与这些把旅游业作为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来建设的国家相比,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市场开拓已经落后,未来充满了挑战。
2.4.2 来自国内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后,对西双版纳的许多宣传属一种国家行为的宣传,使西双版纳得到了很强的广告效应,成为国内许多人心目中必到的旅游目的地。但近几年来,省内各地州的旅游业纷纷崛起,先后树立起丽江古城、石林、香格里拉等一批世界旅游名牌,而且开辟了以省会昆明为交通和进出口中转站,以大理、丽江为海外市场前沿阵地,以罕见地热景观及火山地貌闻名于世的边地腾冲等多处次景点,云南省内市场竞争结构发生了强烈变化,西双版纳正被分流大量游客。
另外,保护和发展矛盾尖锐。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片断化、孤岛化现象严重,相关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3.1 统筹全局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被真正纳入到西双版纳旅游圈内,实现州内一盘棋。而西双版纳应当将区位优势与四国边境游的开发相结合,取得云南省旅游决策部门支持,从加强云南省整体竞争力的视角出发,通过西双版纳旅游组织中心的培养和建设,在旅游市场开拓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3.2 加强区域合作
保护区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时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旅游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等[2]。另外,西双版纳的内部环境治理并不简单,它亟需综合性的管理,政府各个部门都需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对原有产品进行优化调整,重新塑造西双版纳的旅游形象。
3.3 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发展旅游业,必须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尽量使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参与方的积极性,进而给社会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需树立环境有价的思想,旅游开发的收益应该划出适当比例用于资源保护,通过资金的再分配促进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发展,确保旅游发展和保护区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
3.4 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接轨
现代旅游业已进入散客时代,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多元化,既要“以需求定供给”,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又要兼顾“以供给创需求”,开发极具创意的新产品来引导旅游消费需求之浪潮。自然保护区要想在发展生态旅游这条道路上脱颖而出,既需要多设计出与市场接轨的旅游产品,又需要开发出新颖、独具特色的新产品吸引游客。
3.5 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以前保护区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大多是对自然资源的游览观光,缺少深度和广度,可以增加原生态民俗体验、运动探险、绘画摄影等多方面的旅游项目。保护区应结合具体情况,在保护好资源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
3.6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
旅游规划的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人才的供给, 人才开发是旅游业竞争取胜的关键[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优秀旅游创新人才。可与省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热点雨林景观以及与自然相融洽的人文景观,几年来成为国内生态旅游者的首选地之一。通过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多样的物种资源的、独特的文化资源、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品牌优势;但是也存在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差、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及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等劣势;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区域合作的加强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给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该做到统筹全局,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内部治理;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接轨;挖掘旅游潜力,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
[1] 张金鸽,周灿芳,段洪洋,等. SWOT分析法在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从化万亩花卉产业示范园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204-206.
[2] 陈维伟,王娟.云南元江生态旅游SWOT 分析及对策 [EB/ OL].(2008-02-08)[2014-10-10].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802-72.
[3]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付佳]
The SWOT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Ecological Tourism of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ANG Fei
(Faculty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 of 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This paper use the SWOT analysis to analyse the method,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ecotourism have been analyzed in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o believe that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ould develop its own unique variety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brand advantages, through the overall global, overall planning; 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improv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fair and reasonable;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 tourism potential,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tourism form;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to make up for a lack of their own, and actively f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tourism; SWOT analysis
S788.2
A
1673-5919(2014)06-0072-04
2014-11-10
张 飞(1986-),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