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琳 于少平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21)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50例
范 琳 于少平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21)
针刺疗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气血凝滞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又叫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接受的应用的名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多发生在20~50岁的青壮年,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症状。可单独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群也可二者皆累及,但又不是指那些具有上述症状但病因清楚的疾病。TMD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笔者自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针灸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来自针灸门诊,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30岁15例,31~45岁28例,45岁以上者7例;病程最短20 d,最长180 d;单侧发病43例,双侧发病7例;关节弹响伴疼痛19例,关节弹响伴疼痛、伴有功能障碍31例。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版《实用口腔科学》[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排除其他疾病者。经X线平片检查为器质性病变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未列入本办法内。
1.2 治疗方法
取穴:听宫、下关、颊车、耳门、上关、合谷、阿是穴。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先进行穴位常规消毒后,施针于患部。先施针于听宫穴,直刺进针0.3~0.5寸,再直刺耳门0.3~0.5寸。以上两穴,均要微张口取穴,患者得气后酸麻感强烈,注意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取下关穴,直刺0.3寸,采用平补平泄手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颞颌关节。取颊车穴,斜刺0.3寸,使针感放射到整个颊部;取上关穴,直刺0.3~0.5寸。以上三穴,得气后均会产生轻微的酸胀感,切勿反复提插。然后垂直刺入合谷穴1寸,同时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捻转毫针1 min,每隔10 min可加强手法一次。在留针时嘱患者缓慢做张口和闭口动作,以患处不痛或感觉舒适为度。以上穴位需留针30 min;阿是穴,以患者周围压痛点为主,以围刺或直刺手法为佳。不可盲目过深行针,以患者能接受的酸痛感为度,留针时间在20 min。以上穴位,不必一次全部选用,可交替使用。治疗每日一次,7次为1个疗程,同时应保持情绪稳定、配合饮食、注意保暖。
2.1 疗效标准: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下颌运动恢复正常,开口运动和咀嚼时关节区疼痛消失,开口度为3.4~3.9 cm;显效:局部疼痛及关节弹响基本消失,开口度为3.0~3.4 cm;有效:局部疼痛及关节弹响均不同程度减轻,开口较前增大0.2 cm以上,但未达到0.3 cm;无效:经过2个疗程治疗,症状及开口度均无改善,或未继续治疗。
2.2 临床疗效:本组50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9例,占78%;显效7例,占14%;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中医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属于痹证“颔痛”、“颊痛”、“口噤不开”的范畴,该病多由于风寒客于患者的面部三阳经脉,造成经脉气血凝滞,致局部经筋挛急和筋骨失濡。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失欠口不开,医风主之”的记载。下颌关节位于太阳、少阳、阳明经循行处。《诸病源候论·风口噤候》谓:“诸阳经筋,皆在于头;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诸阳经为风寒所容则筋急,故口噤不开。”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下关是足太阳与足阳明交会穴,位于下颌关节处,其深层有翼外肌[3]。听宫为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交会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四条经脉均至面颊或颞部,取其穴可疏通局部气血,开口禁止疼痛。足阳明经颊部要穴颊车,刺之能疏散面部三阳经之风,通调三经之络,配合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有“面口合谷收”之意,可疏风通络、开噤止痛。加温灸能促使受损之经脉得以修复,瘀阻之经气恢复运行。阿是穴可使患者局部的气血和阴阳得到调节,从而起到疏散风寒、开噤止痛的作用。
[1] 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40-569.
[2] 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3-388.
[3] 卫彦,寇吉友.下关配通里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34-35.
R245
:B
:1671-8194(2014)08-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