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平 莫兆莉 苏以鹏 杨明柳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试验用青蟹来自广西海洋研究所人工繁育的同一批优质苗种,挑选其中体色呈淡黄绿色、有光泽和透明感、活力强、体质好的I期仔蟹(C1),个体平均质量为0.020 g,头胸甲宽(0.38±0.06)cm,头胸甲长(0.29±0.04)cm。试验前暂养2周并进行驯食。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分3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0只蟹。各组饲料配方见表1,大麦虫粉和鱼粉中粗脂肪、粗蛋白等的含量见表2。
表1 试验组饲料配方设计(%)
表2 大麦虫粉和鱼粉的营养成分(%)
1.2.2 饲养管理
每天定时定点投喂,每天3次,时间分别为7:00、17:30、21:30,日投饲率基本固定为青蟹体重10%,白天投饲约1/3,晚上投饲约2/3。根据生长情况,10~15 d调整一次投饲量,投饲量以略有残饵为准。第二日早上吸出残饵。每天早上9:30测量水温、盐度、pH值、DO值。每天观察青蟹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做好蜕壳与死亡的详细记录,及时剔除死亡个体与清除残饵,必要时对水循环处理保证水质,3 d换1次池水。
1.2.3 测定指标
自制配合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配合饲料在海水中静止至完全溶解所需时间为考察指标;青蟹肌肉、鱼粉、大麦虫粉中氨基酸含量;饲料营养指标:测定配合饲料的实际营养成分含量(粗脂肪、粗蛋白)。
平均增重率(%)=[(试验末平均个体重-试验初平均个体重)/试验初平均个体重]×100。
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
1.2.4 数据处理
本试验结果所有数据均在Excel软件上进行统计处理后,再使用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检验组间差异。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试验配制的3种配合饲料均为沉性颗粒料,其在水中的稳定性都大于3 h,具体配方的营养实测值见表3。
表3 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表4 青蟹肌肉、鱼粉和大麦虫粉氨基酸含量(%)
根据表4的测定结果,将大麦虫粉氨基酸组成与青蟹肌肉氨基酸组成对比发现,其各组分均大于肌肉中含量,完全能满足青蟹对各氨基酸的需求。但若完全替代鱼粉作为配合饲料的主要动物蛋白源,效果并不理想。
表5 青蟹体重增长率(%)
将总的饲养期(45 d)平均分为三个生长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表5可见,试验初期,各组幼蟹体重的增长不明显;随着饲养期的延长,试验末期各配方试验组幼蟹体重增长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以配方Ⅲ增重效果最好,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和Ⅱ组,配方Ⅱ增重效果最差。对三组饲料的各期增重率进行多重分析,结果显示:前期和中期三个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末期各组差异显著(P<0.05),增长率由高到低为Ⅲ组、Ⅰ组、Ⅱ组。配方Ⅲ,即以鱼粉为主要动物蛋白,添加10%大麦虫粉的配合饲料增重效果最好,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配方饲料。
表6 添加大麦虫粉配合饲料各试验组青蟹酶活力(U/mg)
由表6可知,蛋白酶活力在各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添加10%大麦虫粉的试验组蛋白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淀粉酶活力以鱼粉为动物蛋白的配合饲料Ⅰ与以大麦虫粉为动物蛋白的配合料Ⅱ之间差异不显著;淀粉酶活力以配方Ⅲ(以鱼粉为主要动物蛋白,添加10%大麦虫粉的配合饲料)试验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两个试验组。饲料中添加大麦虫粉能显著提高青蟹胃肠道消化酶活性。
试验设计的三种配合饲料对青蟹的生长性能有影响,增长率以Ⅲ组为好,且在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原料种类、来源及含量一致的情况下,试验结果的差异归因于各试验组动物蛋白源的原料不同。陈权文[1]在中华绒螯蟹对常用饲料蛋白源利用性的研究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同原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性和抗营养因子是增重率差异的来源。试验中配方Ⅲ(以鱼粉为主要动物蛋白,添加10%大麦虫粉的配合饲料)组对青蟹的体重增重效果最好,末期增长率高于其他各试验组,证明适当添加大麦虫粉对青蟹有很好促生长效果。
经过大麦虫粉和鱼粉的营养成分对比发现,大麦虫粉的蛋白含量偏低;而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实际上是对其中氨基酸的需求,分别将鱼粉和大麦虫粉的氨基酸各组分进行对比,发现相对于鱼粉,大麦虫粉中各种氨基酸相对较低。因此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大麦虫粉完全替代鱼粉时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陈权文[1]在河蟹饲料不同蛋白源利用研究中也证实,不同蛋白源及不同蛋白含量对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各组间差异显著。但大麦虫粉氨基酸组成趋势与鱼粉极其相似,可作为水产蛋白源直接添加使用,或者与其他蛋白源配合使用效果更佳。这一方法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得到证明。胡梦红[2]在研究中发现,单一饲料源中组成蛋白质的某些必需氨基酸(一种或多种)含量可能过高或过低,可通过其他饲料源蛋白质的合理配比相互补充这些不足从而使整个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达到平衡,使蛋白质得以有效利用。
消化酶活性是衡量虾蟹对饵料中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3]。由于饵料中50%~60%的蛋白质水解是由胰蛋白酶来完成的[4],因此,蛋白酶被认为是甲壳动物消化道中最重要的消化酶之一。研究肝胰脏消化酶活性与饵料营养组成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青蟹的消化生理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
本试验测得的青蟹消化酶活性均较低。原因可能为:①样本收集时(十一月底)气温、水温较低,且样本收集后未能及时测定,保存时间过长使消化酶活力衰弱。②青蟹消化器官简单,消化腺不发达,各种消化酶因青蟹体温低,所以活性均不高[5-6]。
试验设计的三种配合饲料对青蟹消化酶有一定影响。三种配合饲料试验组之间蛋白酶差异极显著(P<0.01);但淀粉酶表现与蛋白酶不对应,淀粉酶在Ⅰ组(以鱼粉为动物蛋白的配合饲料)和Ⅱ组(以大麦虫粉为动物蛋白的配合料)之间无显著差异,与Ⅲ组(以鱼粉为主要动物蛋白,添加10%大麦虫粉的配合饲料)差异显著(P<0.05)。原因可能是淀粉酶含量少,活力低,表现不明显。在其他原料种类、来源及含量一致的情况下,试验结果的差异归因于各试验组动物蛋白的原料不同,说明饵料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青蟹消化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因素。这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类似报道。李芹等[7]认为,不同饵料对蛋白酶的比活力影响很明显,说明饵料的种类与蛋白酶活性有密切的关系。Shimeno等[8]在研究中发现,饲料中蛋白源种类对消化酶活性影响较大。Van Wormhoudt报道[9]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鱿鱼粉能提高甲壳动物淀粉酶的活性。在对河蟹[10]、真鲷[11]的研究中也得到相同结果。但其他学者也有不同观点。陈权文[1]在河蟹对不同饲料蛋白源的利用性研究中提出,各组河蟹蛋白酶活性没有因蛋白源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董云伟等[12]对罗氏沼虾消化酶活性的研究结果也认为,不同蛋白源对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