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背景、内容与策略

2014-01-21 21:11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内涵

刘 尧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民办高校走向内涵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期待。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质量也逐渐被社会认可,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教育规划纲要》不仅把民办高校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民办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在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发展时代即将结束之时,如何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是民办高校必须面对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一、民办高校外延发展的历史进程

民办高校的外延发展主要是以数量和速度的增长为显性标志,比较偏重增加学科专业、学士硕士授权点的数量以及升格学校与开辟新校区等。与外延发展相对的内涵发展主要是以质量和结构优化为隐性标志,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以及学校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增长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民办高校从20世纪70年代末举办非学历教育与自学考试起家,走过了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外延发展历程。

(一)从自学考试到“国家学历文凭考试”(1978—1993)

以1978年湖南中山进修大学成立为标志,我国民办高校开始了孕育与发展的历程。这一时期,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演进性,办学由最初的以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发展到以“助学”和“助考”为主。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宪法》,为民办高校的举办奠定了法律基础。1985年,全国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与高等教育机构已发展到170所,在校生与注册生达100余万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2006-05-18,http://info.edu.hc360.com/2006/05/18135593270.shtml。1993年,我国着手在部分省市进行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工作,民办高校与高等教育机构以“试点”为契机,逐渐由非学历教育进入学历教育领域,办学规模得以迅速扩大。有统计显示,1996年,全国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达到21所,在校生有1.4万人;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机构有89所,在校生有5.1万人;其他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1 109所,在校生有108万人。*《中国民办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05-05-22,http://www.pkurc.com/info/39100-1.htm。

(二)从“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93—2000)

随着自学考试与“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迅速增长以及民办学历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少数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学校、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以及大量的高等教育自学助考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格局。民办高校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办学层次与质量也不断提升。1994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受理并审批了黄河科技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6所民办高校具备颁发学历证书的资格;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 300余所,其中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有43所,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学校有300余所。*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7期,第23-28页。

(三)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到普通本科与专业研究生教育(2000—201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规范提高期后,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均逐年增长,学历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并达到了历史新水平。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黄河科技学院率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首批获得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些都标志着民办高校在办学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民办高校达到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在校生有533.18万人。其中,在校硕士研究生有155人,在校本科生有341.23万人,在校专科生有191.94万人;另外,还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共计22.04万人。

二、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背景

民办高校走外延发展道路,还是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关系来确定。事实上,民办高校无论处在什么发展时期,都不曾缺失过内涵建设。即使在外延发展时期,民办高校也强调规模与质量并重,只是当时的发展重心更偏向于规模扩张。今天,之所以说民办高校处于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主要是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发展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在规模扩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转向内涵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一)我国高校内涵发展时代已到来

高校在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发展时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入学人数的大幅增长与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得学校内部的专业、师生比、软硬件诸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教学质量有下滑的趋势,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对此,国家教育部于2012年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并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同年,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至此,连续13年的高校扩招画上了句号,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发展时代缓缓落下了帷幕,使高校工作重心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二)民办高校转型是必然趋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不仅初具规模,而且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等方面也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尽管如此,民办高校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扩招带来的质量、就业问题,与此相关的热门专业过剩的专业结构问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的转变问题等。伴随着高等教育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外延发展时代的结束,那些不尽快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民办高校会面临被淘汰的窘境。因此,民办高校要从依靠广告宣传竞争向依靠实力竞争转变;从倚重规模扩张向打造特色品牌转变;从“摸着石头过河”向注重科学发展转变;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是民办高校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历史性跨越,也是民办高校从主要遵循市场规律到主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回归。

(三)民办高校有先天不足

民办高校虽然已经不全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校舍靠租赁、教师靠借聘、资金靠收费的“三靠”状态,但是依然有着先天的不足,如在办学目的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以及发展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待探讨。目前,在内涵发展时期,这些问题在大多数民办高校中仍旧突出,尤其是依靠学费“以学养学”的问题。民办高校如果不能在多渠道筹措经费方面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经费不足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内涵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受传统习惯思维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自觉不自觉地向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靠拢,逐步失去了民办高校自身的特色。*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第71-76页。比如,目前少数取得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本科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荣誉的民办高校,就成为同行追捧的对象。很多民办高校以这些“国字头”荣誉为追求目标,对真正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内涵发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四)内涵发展是系统工程

近年来,面临招生难和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倒逼民办高校由追“大而全”到求“专而精”的转变。尽管一些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特色推进内涵发展,力图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但是还有诸多现实矛盾和困扰亟须破解。比如: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科技服务多样性的矛盾;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经费明显不足与稳定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学校品牌不响、教师待遇偏低与人才引进、师资队伍稳定的矛盾;学校“家族式”管理与民主管理增强办学活力的矛盾;学校生源质量偏低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培养目标期望较高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仅靠民办高校自力更生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更需要民办高校把内涵发展作为系统工程,自觉深化与政府、社会的协同合作,不断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民办高校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完善办学条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力求做实做强。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应该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办出特色等方面,不断取得优化与提升。基于此,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基础在人才培养,龙头在学科专业建设,关键在科学研究,核心在师资队伍建设。

(一)人才培养要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要求民办高校以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民办高校要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先要强化四个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评价为先。再要把握三个着力点: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人生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兴衰存亡。所以说,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础。

(二)学科专业建设要一体化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是民办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志,并决定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地位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由于以专业建设为主,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原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认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9日,第05版。因此,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科专业的互补性,弄清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规划,依据专业建设的传统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一批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道路。另外,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不仅要避免一味追求门类的覆盖率,而且要明确建设方向,非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上实现突破,以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要深刻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有了高水平的学科,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所以说,学科专业建设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龙头。

(三)科学研究要突出特色

对民办高校来说,科学研究要结合自身积淀和社会发展需求,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一是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必须协调发展,科学研究对提高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要理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自觉选择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努力走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道路。三是学术导向与社会导向的关系。要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增强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积极参与当地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与思想库的作用。四是突出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关系。办学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做到齐头并进,一定要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推进。五是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如果不顾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只看重当前利益和近期目标的实现,难免会出现片面追求速度的功利化现象。所以说,科学研究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重点

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认为,“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彭珂珊、高增刚:《浅析高校人才流失成因及其对策》,2007-09-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189075。在美国大学中,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原来并不出色,但其新校长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引进了一些顶尖人才,带动了若干个学科的发展,使得奥斯汀大学成为美国的名校。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正是对教师之于高校发展重要性的最佳注解。然而,我国民办高校不仅师资数量少、学历低、职称低、不稳定,而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双师型”师资匮乏。因此,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依据学科专业的特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民办高校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所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四、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民办高校可采取以下策略实现内涵发展。

(一)合理定位策略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民办高校要想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首先要准确定位,定位与质量是紧密相连的。然而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定位有三个倾向:一是“综合性”,即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想办成学科齐全的综合性高校;二是“高层次”,即高职院校想升格为本科阶梯,本科院校想拥有硕士点,硕士点想升格为博士点;三是“学术性”,即有些学校抱负远大,提出要建成东方的“哈佛”或“剑桥”。这些不切实际的定位,使内涵发展无从谈起。民办高校应立足本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强化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构建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模式。

(二)竞争优势策略

事实上,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并非永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最佳策略。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公办高校改革又十分滞后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利用教育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求学者的盲目等薄弱环节,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扩张等商业模式运作化“危”为“机”,凸显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外延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不再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民办高校凭借比公办高校灵活的比较优势,寻求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的时代已经过去。伴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发展方式自然需要转变。即在内涵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既不能趋同于公办高校,更不能固守原有的比较优势,而需要通过建立核心竞争力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所谓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战略时形成的优势。*刘莉莉:《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新华文摘》2012年第15期,第126-128页。为此,民办高校要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三)错位发展策略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发展的多样性。在我国,学术型高校的主体是由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校,他们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以精英高等教育为主,重点培养学术型人才,以提高学术水平为核心任务。应用型高校的主体是由地方政府建设的地方高校以及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他们服务于地方发展战略,以大众高等教育为主,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任务。*刘尧:《地方大学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漫谈》,《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第4期,第2-5页。鉴于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立足自身办学的历史传统,走与公办高校不同的特色发展道路,实施错位发展策略。实践证明,只有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凸显自身的价值,保持生机和活力。为此,民办高校要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在如何确定特色、发展特色和强化特色上下工夫。比如,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建设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在错位发展中不断得以壮大。

(四)人才强校策略

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强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二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两者中,人才培养是内涵发展的基础,而对人才培养起核心作用的是教师。因此,“人才强校”的根本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民办高校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切实树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第二,搞好师资队伍的组织和领导,公正公开地开展人才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氛围,为人才成长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第三,构建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才制度,实现理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结合,实现人才与学校的和谐发展;第四,建立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平台,在教学、科研、政治参与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人才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地为提高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柏连阳:《内涵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价值诉求》,《湖南日报》2012年12月28日,第2版。

(五)管理创新策略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内部管理方面更具灵活性,更有市场意识、效率效益意识和经营意识,更具内部管理创新的条件和优势。不过,民办高校尚未很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而是简单模仿公办高校,致使内部管理的活力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为此,民办高校要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入手进行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要从“经营者”的角度树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起比公办高校更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育制度和更高效、更务实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创新就是要把市场经营管理体制与高校管理体制结合起来,既充分体现市场经营管理的效能,又很好地融合高校管理的要求,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管理机制创新就是要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和教育机制,解决各个管理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的责权利运行与分配问题,达到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效率效益、创建办学特色与品牌的目的。*沈云慈:《内部管理创新: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增发的现实选择》,2011-06-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726ff60100royc.html。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办学内涵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活出精致内涵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