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研究报告·
单纯下鼻甲消融术对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陈平1
目的探讨单纯下鼻甲消融术对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进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鼻通气显效37例(66%),好转16例(29%),无改善3例(5%);头痛消失26例(26/39,67%),减轻12例(12/39,31%),无效1例(1/39,2%),总有效率95%。结论 对鼻中隔偏曲较轻、偏曲范围小、偏曲的部位较靠后,以下鼻甲黏膜的肥厚增生为主者,单纯进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等离子消融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有局部突起而引起相应症状者[1]。鼻中隔偏曲伴有慢性肥厚性鼻炎在临床也很常见,其相应的鼻部通气障碍和相关症状更为突出,但因为各种原因患者并未选择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而进行单纯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比较理想,遂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符合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18~52岁,患者以鼻塞症状为主,有39例伴头痛、头昏沉感,日常生活工作受到明显影响,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前鼻镜检查发现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表面不平,对1%麻黄素反应较差,触诊弹性差。术前均行鼻内镜、鼻部CT检查,提示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其中C型偏曲29例,嵴样偏曲22例,S样偏曲3例,鼻中隔黏膜肥厚2例,前部偏曲18例,后部偏曲38例,排除鼻息肉、鼻新生物、鼻窦炎及鼻咽部疾病等,排除手术禁忌症。
2 治疗方法
采用MC-GZ300等离子治疗仪及下鼻甲等离子刀头,在鼻内镜系统的引导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以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双鼻腔表面麻醉,每次3~5min,共3次,然后用1%利多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行下鼻甲局部浸润麻醉,将治疗强度调至4~5级,根据下鼻甲肥厚部位选择进刀点,将刀头前端沾上生理盐水后,插入下鼻甲,在下鼻甲黏膜下潜行,使局部的黏膜颜色变白,持续5~10秒,边消融边前进至下鼻甲后端,主要消融下鼻甲后端、下方游离缘。继续踩踏工作板,退出刀头,止血2~3秒。根据慢性肥厚性鼻炎情况,一侧可打2~3个孔。术后不需行鼻腔填塞,定期清理渗出物,尤其是清理鼻中隔偏曲处与下鼻甲之间的渗出物,避免粘连,其他治疗:常规预防感染、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糖皮质激素喷鼻。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间距较宽,在5mm左右,头痛症状消失;好转:鼻腔通气较顺畅,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间距在3~5mm之间,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鼻腔通气未改善,下鼻甲仍与鼻中隔及鼻腔底紧靠,头痛症状无改善。
术后患者鼻通气已有改善效果,术后定期复查,进行鼻腔清理观察,避免鼻中隔偏曲处与下鼻甲之间的接触粘连,保持局部清洁通畅。术后2周组织渗出情况已不明显。术后1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患者鼻腔通气状态良好,相应症状改善明显。术后1年进行治疗效果分析,其中鼻通气显效37例(66%),好转16例(29%),无改善3例(5%);头痛消失26例(67%),减轻12例(31%),无效1例(2%),总有效率95%,3例患者出现鼻中隔偏曲处与下鼻甲对应处的部分粘连,2例患者失访。
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另外有头痛、鼻出血、头部昏沉感及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如耳鸣、耳闷等。下鼻甲黏膜深层海绵状组织慢性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引起下鼻甲肿大,病变进一步发展,血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致黏膜肥厚,病变累及骨质又可造成骨质增生从而引起下鼻甲增生肥大,下鼻甲的肥大又会加重鼻塞症状,而下鼻甲与偏曲的中隔相互接触,又引起反射性头痛[2]。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又容易引发咽炎、睡眠打鼾、上呼吸道感染等,有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许多患者为缓解鼻塞而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又出现了药物性鼻炎的反应,反而加重了病情。所以针对这些情况,首选的治疗方案还是通过鼻中隔矫正术和(或)下鼻甲手术而改善鼻腔通气,同时缓解其它相应症状。但由于某些原因,患者无法进行鼻中隔手术治疗时,单纯进行下鼻甲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在对56例患者进行术前谈话签字时,患者最后都放弃了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治疗,其中27例患者因对手术有较高的恐惧心理,极力要求简单治疗;19例因工作关系,时间紧张拒绝住院手术,要求给予简单治疗;8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手术前血压或血糖的控制不理想,又急于改善鼻腔通气,要求选择风险低方法简单的手术;2例鼻中隔黏膜肥厚。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作用原理[3],是通过100kHz的等离子射频电场,使电解液变为低温等离子态,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使目标组织中的细胞以分子为单位逐渐解体,对局部组织进行消融,高频离子电流,使细胞内外带电离子(K+、Na+、CL+)高速运动、碰撞、摩擦,病变组织升温,达到40~70°C,水分蒸发,蛋白变性。独特的等离子电极尖端可在组织内打出一条隧道(打孔),使隧道纤维粘连、皱缩,组织变薄,体积缩小,而达到消融的目的,同时可使组织周围的血管组织收缩封闭、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由于该术式操作简便,作用部位准确、范围局限,组织在低温下分解,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几乎无出血,手术在黏膜下消融,缩小组织体积的同时不损伤黏膜,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整个治疗过程患者容易接受。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患者也表示,如果在单纯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鼻腔通气效果及相关症状改善不理想,愿意考虑二期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治疗。
在对56例患者的术后随访观察中,37例患者通气状态良好,伴有头痛的39例患者中,26例头痛消失,这部分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程度不是很重,有16例C型偏曲,12例嵴样偏曲,偏曲范围较小,曹春婷等[4]研究认为偏曲的范围也是影响鼻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下鼻甲消融体积变小的情况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间隙变宽,通气顺畅,没有接触压迫,反射性头痛消失。37例中有28例患者的偏曲在后部,一些对鼻腔通气阻力的研究认为,鼻中隔前部参与了鼻瓣区即鼻内孔的组成,而鼻瓣区是鼻道通气中最狭窄的地方,所以鼻瓣区的变化对鼻阻力的影响也最大,而鼻中隔前部的偏曲会加重鼻瓣区的狭窄,从而加重对鼻阻力的影响;因鼻中隔后部的偏曲位于鼻腔的中后部,鼻瓣区位置相对宽敞,对鼻阻力的影响也较前部小[5]。基于以上原因,患者的症状改善比较满意。16例患者鼻腔通气好转,与患者鼻中隔偏曲的程度较重有关,部分偏曲居于前部,均影响其通气效果,但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尚存缝隙,患者相应的症状还是得到了改善。3例无效的患者,2例因鼻中隔偏曲严重,复诊不及时,在偏曲突出部位和下鼻甲对应区域出现粘连,影响治疗效果,已建议患者进一步行鼻中隔矫正术并同期分解粘连,1例因鼻甲骨质有增生,下鼻甲消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建议患者进一步行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去外地工作,联系方式改变而失访。
结合本次分析可以看出,对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尤其是在下鼻甲比较大的情况下,借助鼻内镜检查系统,对鼻中隔偏曲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做出评估,结合患者的主观需求,对每位患者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果偏曲较轻、偏曲范围小、偏曲的部位较靠后,以下鼻甲黏膜的肥厚增生为主,单纯的下鼻甲低温消融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既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又降低患者手术的几率以及手术相关风险,避免过度手术之嫌。需要注意的是在术后的复诊处理时,做好鼻腔清理,保持局部清洁通畅,避免鼻中隔偏曲处与下鼻甲之间的接触粘连也很关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4-66.
2 黄选兆,汪吉宝,乐建新.鼻腔普通炎性疾病[M]//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8-123.
3 余青松.等离子体在耳鼻咽喉科的临床应用[M]//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3-1284.
4 曹春婷,韩德民,张罗.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通气功能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65-69.
5 李佩忠,黄选兆,项济生.鼻中隔偏曲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模拟试验和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7,11(7):317-318,326.
(收稿:2014-03-04 修回:2014-06-21)
10.3969/j.issn.1007-4856.2014.06.016
1河南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耳鼻咽喉科(450000)
通信地址:陈平,副主任医师.Email:yanchun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