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罗绪强,杨 兮
(贵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 550018)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学科,它既是旅游科学与中国地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又以服务于中国旅游业发展为宗旨[1]。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既囊括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中国旅游资源形成分布规律,也包含体现旅游学科性质的中国旅游区位与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等内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内容架构上应符合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培养的是具备一定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中国旅游地理”课程除了应注重理论教学,还应构建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而这主要是基于培养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考虑。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仍旧是优先考虑的重点,以指导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旅游地理学也概莫能外[2]。研究如何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合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也算是为“指导实践的研究”添砖加瓦。
职业能力是职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特质,它伴随着劳动和职业的产生而生成,是个体从事职业的必要条件,对个体的生存、生活和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3]。职业能力培养又称职业能力教育,这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通常以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并通过职业分析环节细分职业专项能力,进而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计划[4]。对此,有学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及构建其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具体措施[5]。为顺利开展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也有学者按照基本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递进特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本职业能力水平的开放式测评和逐级判定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准给定、适度补差、综合评判”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定级方法[6]。结合这一职业教育思路,有研究提出应通过旅游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导游职业能力[7],也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理知识是构成导游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在培养从事一线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8],认为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加强图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大有裨益[9]。
相关研究表明,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合于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认同,无非是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会有所区别。基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益的考虑,应首先通过综合调查与研究确立课程内含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需统筹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着重设计好实践教学环节,最终达成课程的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4]。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熟悉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同时了解中国区位条件与旅游客源市场,并在熟悉区域旅游规划知识框架的同时熟悉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相关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正好与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格局。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元素中都包含“教学目标”,为达成“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须同时落实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两大分项目标,因为只有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相互融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这门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为了加强课程内容的教学效果,而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则是为了课程的定位更为清晰[4]。单就理论内容而言,“中国旅游地理”就是“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内容的交叉结合,所以应顾及行业要求,把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以作形象区分,否则就无法体现独立设课的意义。考虑到旅游学科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人们不会将旅游职业能力理解为理论或学术能力。同时,由于理论教学都侧重对抽象知识的传递,所以仅仅依托理论教学无法培养相应的旅游职业能力,必须借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效果[4]。
如表1所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进行简化。
表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及内容设置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所以课程隐含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围绕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明确“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开设价值,依据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既包含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包含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动机归因于相应旅游需求的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培养旅游行为分析能力及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如果作形象化解读,旅游行为分析及旅游需求预测能力、旅游资源形成背景分析能力、旅游资源分类能力和旅游资源特征定位能力等都是点状分布的微观职业能力,这些都是基础职业能力。由点而线就可构成中观的资源拓展利用能力,再将视角拓展就构成宏观布局能力。需强调一点,设计旅游行为分析及市场预测等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基础的旅游行为分析能力及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现为旅游消费行为观察和分析以及旅游需求走向预测。
作为一门旅游科学与中国地理等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课程,“中国旅游地理”是基于旅游视角研究中国地理。无论是地理科学还是旅游科学,两者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真正实现旅游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其前提就是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无缝对接与相互融合。为实现总体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三者之间“一体两翼”的关系,然后通过实践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目标加以细化与落实。课程所布置的实践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课程理论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即课程内容的精华部分都在无形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作了复习与强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恰好需要借助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才能完美地融合于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可依据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理论教学目标三大元素为基础构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只有系统地考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以及理论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在实践教学中融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才有可能最终达成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可通过“旅游消费行为观察”实践教学环节,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旅游市场需求走向。只有首先明晓旅游者的需求,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针对特定的旅游资源开展实地调查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例如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能力、对资源科学分类的能力以及资源特征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利用能力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受课程总课时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只突出“区域内旅游线路设计”、“区域内旅游资源串联开发”以及“区域内旅游交通设计”能力的初步培养。“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旅游资源的拓展利用能力主要指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交通设计,为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区域内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模拟环节。事实上,基于微观角度掌握基础调查能力仅是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求,基于中观视角拓展资源利用能力也只能算作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中端目标,对宏观把控能力的培养才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4]。宏观把控能力具体表现为多区域联合规划能力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但仅仅依靠一门课程落实“大区域或多区域旅游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并不现实,因此只设计“多区域旅游综合开发模拟”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教学内容的落实仅需在旅游信息系统实验室完成即可。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宏伟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共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而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来就是人类应有的担当。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渗透到国民教育,落实到旅游行业中就是学习领会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支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中设计培养“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能力”的实践环节符合国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要求。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应该体现其自身存在价值,为充分展现“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开设价值,需要对课程角色作明确定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包含3个内容,即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议,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的开设价值、课程开设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实现课程开设价值的保障机制。总而言之,唯有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旅游科学与地理科学的相互融合。
[1]金海龙,石高俊,谭传凤.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06-1512.
[3]王江涛,俞启定.职业能力培养的历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18-21.
[4]周杰.《旅游资源学》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9):87-91,99.
[5]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6-58.
[6]曾旭华,皮洪琴,李福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9-13.
[7]高晓华.论旅游地理课程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9):115-116.
[8]孙伟华.论旅游地理课程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6):88-89.
[9]孙伟华.论高职旅游地理的图像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