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济南铁路局 青岛站技术科,山东 青岛 266001)
车站是路网上的关键节点,其运输生产过程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在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铁路部门联合作业的过程中,车站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安全度既是车站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车站最终形成合格运输产品的根本需求。因此,通过可靠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减轻甚至消除车站运输安全风险,是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车站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车站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从而控制和处理这些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车站运输秩序安全畅通,是车站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车站安全风险管理应使用动态方法进行控制,以减少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应形成一个闭环,如图1所示,从而使风险管理者能够及时对新情况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价,调整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实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使风险估计和评价更具有效率。车站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的依据是车站自身资料的积累,这种积累一般都是已经发生且后果较为严重的事故的总结,其目的是为风险估计找出风险源[1]。对于人的不安全因素,运用法默和查姆勃提出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职工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 找出事故频发倾向者,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和生理、心理测试,将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人调整出重要岗位;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用适当质量管理方法,找出作业流程、设备维修保养、使用、作业场所环境等方面的缺陷,努力实现设备安全、故障导向安全,降低或消除设备故障。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事前对风险的预测分析,即加强对风险的估计,及时发现并准确估计安全风险。风险估计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以确定不能承担的风险、难以承担的风险和相对不重要的风险。风险估计将安全风险程度分为以下 4 个类别[2]。
(1)A 类。风险程度极显著 ( 不可接受 ),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突发性、源头性、系统性,并且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项点。
(2)B 类。风险程度显著 ( 不可接受 ),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易发性、阶段性、子系统级,并且导致较大后果的风险项点。
(3)C 类。风险程度轻微 ( 不可接受 ),可能导致的后果较大,需要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是渐近发展的或局部性的风险项点。
(4)D 类。风险程度不显著 ( 可接受 ),可能导致的后果较小。通常是缓慢发展的或个别性的风险项点,但需要继续观测风险项点的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
对车站进行风险识别和估计后,随后对其进行风险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确定各个风险在整个车站运输生产中的重要性排序,为采取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是风险评价中一种常用的、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针对班组作业内容制定安全检查表,表中的检查项目应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或状态,要求所列检查项目系统、全面、完善。检查的项目越全面,检查的地方越彻底,漏掉的不安全隐患就越少,系统的安全性就越高。制作好安全检查表后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其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图 2 所示。
图1 风险管理过程示意图
图2 加权平均法步骤
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安全检查表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把安全检查表评价作为一项定期进行的工作,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风险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由于疏漏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对工作人员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在对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之后,车站风险管理者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和潜在损失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需要从众多的风险应对策略中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与之对应的,既符合实际,又有明显效果的应对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随着运营规模逐步扩大、技术不断提高、设备持续更新、运量不断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在车站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应及时或定期地进行监控,辨识是否有新的风险因素产生;各类风险的风险发生率、损失程度是否有变化;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宜,实施是否有效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
2013 年在面临大型站改施工、运输任务增长、开通青岛北站等情况下,青岛站坚持合理运用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以预防、减轻甚至消除安全风险为目标,顺利实现了安全年。以青岛站行车班组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首先对青岛站行车班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由于行车班组的生产过程是实时、动态、连续的,因而其产生的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此,通过对行车班组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风险识别,得出行车班组风险项点,如表 1 所示。
表1 行车班组风险项点识别表
班前的风险源主要来自是否能够进行安全预想,主要是指班组作业人员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和作业技能,能否按照作业步骤,根据作业时间、环境、设备、方法预想出不安全要素。
班中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作业过程、重点环节、思想动态、全员联防 4 个方面,这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最容易发生事故。作业过程所产生的风险源,主要指运输生产过程中人员、环境、设备、方法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风险,如调车作业未按规定防溜,容易导致车辆溜逸。重点环节所产生的风险源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极其严重的,如穿越正线调车作业是行车班组调车作业的重点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对正线接发列车造成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思想动态所产生的风险源是指班组成员在作业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对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信号操纵人员因思想不集中,误排进路,容易导致机车车辆挤道岔。全员联防所产生的风险源主要指不同班组、不同工种在整个联动作业过程中,未能相互有效配合作业所产生的风险,如在调车作业中,连接员进入线路内作业,如果调车长不按下紧急停车键进行防护,机车车辆容易对连接员造成伤害。
班后的风险源主要来自班组成员是否能够对已经完成的作业过程进行总结,以杜绝下一个班产生类似的风险。
在对青岛站行车班组进行风险识别之后,对行车班组生产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风险估计。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青岛站安全管理现状,风险项点分布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2 行车班组风险项点分布情况
其中,重点环节的风险程度为 A 类,即风险程度不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而思想动态、班后总结的风险程度为 D 类,即风险程度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较小,需要继续观测风险项点的发展;其余风险项点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
在对青岛站行车班组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后,使用安全检查表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行车班组安全检查表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可知,青岛站行车班组安全评估结果大于规定安全值,整体而言安全状况良好、安全秩序有序可控。尽管青岛站安全管理人员对行车班组的风险项点及分布有了一定的把握,但由于风险项点的动态分布和不确定性,为确保车站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应选择既行之有效,符合实际,又有明显效果的具体应对措施,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针对以上评价,提出青岛站行车班组的风险应对对策[3]如下。
(1)班前安全预想。根据以往的事故教训,结合当班作业现场条件、存在的问题,在班前会上,预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主动、超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想。
(2)作业过程控制。在作业过程控制方面,针对作业过程的每个环节,制定好控制措施,实行岗位标准化作业:一是组织召开好班前会,严格对事故进行预防性控制,从而提高班中安全意识;二是作业前检查作业现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先排查隐患后进行作业;三是在作业中,值班干部、班组长应进行动态检查和监督;四是班组职工应严格按作业标准进行作业;五是各部门加强走动式管理,进行动态安全检查。
表3 行车班组安全检查表
(3)重点环节控制。行车班组中的重点环节、特殊情况下的行车作业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安全风险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对车站安全生产乃至人身财产安全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为确保行车班组中的重点环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急预案,并纳入相应的规章,同时组织职工重点进行学习、演练,最终能够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组织作业,由各级安全管理干部现场进行监控。例如,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应制订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应急预案,动车组作业应有调车指导现场监控,穿越正线调车作业应由值班干部在信号楼盯控并签认等。
(4)思想动态控制。车站行车岗位工种多,人员常处于紧张状态,在长期处于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提醒教育,对思想上有松懈的职工实施重点帮教,加强职工思想动态控制。
(5)全员联防控制。个体的安全主要依靠“自控”,通过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来实现。同时实行“他控”和“互控”制度,车站各级安全管理干部应从安全行为、工作质量、岗位系数等方面,来综合考核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在每个人的周围形成立体安全网络,人人时刻树立“行车必须安全”的思想。
(6)加强班后总结。班后总结是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通过一个行车班组的总结发现不足,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从而为下个班的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是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安全风险、确保车站安全的有效途径。而强化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车站的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安全理念,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使各项制度和措施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只有这样,建立在安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安全结果才有保障,车站的安全工作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1] 吴培德,苑双军.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分析[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19(增):50-53.
[2] 张小军. 铁路营业线施工组织安全风险及控制对策[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5):10-13.
[3] 王 峰,李迎九,李 群,等. 标准化作业[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