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娣
新课改的清新气息吹到了我们这里.我沐浴着、进取着、感动着.翻阅教育教学杂志、聆听专家们精辟的点评、欣赏名特级教师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羡慕他们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有曲调先有情”,点拨时“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我心中也有一种浓浓的困惑,蠢蠢的欲动,期望我的课堂也能闪烁着思维灵动,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终于,课堂上那只高高举起的手,他令我多了几分感触,我收获了……
一、“认识图形”案例描述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如图1).
图1图2图3这是个学习认真,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想到先对折再剪,想得不错,很有方法.”
生2:教师,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斜着剪,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如图2)
生3(急切地):我跟他剪的不一样,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剪去一个角,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有五个角,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如图3).
了不起,四个角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
“老师,老师,”我放眼望去,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下课惹是生非,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瞎说一气,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听听吧!“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我就从这儿剪的,剪出了一个七边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多么难得呀!(如图4)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图4图5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图5)
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教师应满怀期待,携一份信任,鼓励的心境,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在上述的片段中,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经常惹是生非,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讥笑,教师的冷淡,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赏识每个孩子,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我教了十几年的数学,对中低年级各章节的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却陷入已有经验的樊篱而不能自拔,课堂上缺少了对教材的真诚把握,提炼和升华,就题论题,今天是昨天的重复,而明天却是今天的继续.用一张破的纸,却能剪出这份精彩,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深深触动了我.面对那些瞪大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凌驾于课堂之上?
我们应正确处理“形案”与“心案”的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形案”,详备“心案”,应具备不把学生按分数划为三六九等,不以一堂课的成功论英雄的超脱的心态.在教学中,我们应摈弃过多的预设与计划,规范与机械,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育因素,更多的凸显具有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多元体验、多维建构、思维互补中不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价值,提升教学的张力.教师们,请满怀感念的心情,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把理想交与行动吧.给生命的种子以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相信他们个个必将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