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少讲,学生的多讲、多思.然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学习,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提出打造全优课堂工程,提出了“十六字” 教学模式方针,即“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教师授课时间不得多于20分钟,学生练习时间不得少于8分钟.并且要让80%以上的学生掌握100%的知识,100%的学生掌握80%的知识.这“十六字” 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实施,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合作探究这一重要环节了.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一个环节,是体现教师智慧的一个环节.
一、改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全优课堂的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办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对这一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而县局推行的全优课堂的教学模式正符合这一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县局推行的全优课堂的“十六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实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科学地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成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所以,我根据全班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为宜.我们的分组原则是:“1优带2中(中等生)共扶1差(学困生)”,每一小组中需挑选一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办法,完成小组学习探究任务.每个小组的座位方法按前后两排排列,遇到合作学习时,只要前排二位学生转过身,即可和另外两人构成圈状分布,讨论极为方便,从而提高合作实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合作,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小组间的竞争性,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易于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习优秀的学生增强自信.有些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深化合作探究的层面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相互讨论分析,质疑问难,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要作适当的评价.例如,学生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时,善于观察的学生发现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实验组所用稀盐酸体积各有不同,由此质疑,哪些组酸碱完全中和呢?各组得到的溶液成分是否完全相同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教师操作)向一个小烧杯中先加入10 mL NaOH溶液(已滴有1滴-2滴酚酞试液),又加入10 mL稀盐酸,此时溶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是什么?
学生讨论提出了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学生自行设计方案:①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②测溶液的酸碱性;③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这样将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延伸,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总结交流、激励评价,延伸合作探究的层面
通过一年全优课堂的实施,合作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我感觉到 :①把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后,使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换成“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充分成长的潜能,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增强了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得到了成长,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能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相互间尊重、理解和关心,进而学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将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功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