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摘 要: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一堂课中注入情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爱、恨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
关键词:阅读;情感;美化心灵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所以,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传情入境,陶冶情操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领袖、英雄人物的文章,对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党、对领袖、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对社会公德、道德品质的正义感等。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篇感情浓重的抒情散文,我在范读时,通过哀乐、遗像的配合,完全沉浸在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中,语句读得很慢,声音哽咽,眼里不禁流下了泪水。此时我感到教室里出奇的静,有抽咽声,我不禁向台下看了一眼,只见有的学生脸颊两边挂着泪珠,也有同学眼中含着泪花。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情境、感染气氛,用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把学生带到催人泪下的悲痛场景中去,感知当时人民群众崇敬而又悲痛的思想感
情,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进入境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二、激发情感,感而有悟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要激发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只有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思想感情的火花才能迸发得越多,达到情理交融的境界。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就可以在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后,引导他们探讨小女孩惨死的真正原因,从而明晓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道理,使他们的情感向理性的高度升华,同时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进而体会如果自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会想起哪些。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就更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从而激发起对小女孩同情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愤恨之情。
三、欣赏体味,美化心灵
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以扩展情感的广度。教学中教师要凭借丰富多彩的语文,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美的形象,陶冶美的心灵。《林海》将多种修辞巧妙组合,抒情行动鲜明,联想丰富深刻,语言准确优美。作者老舍先生把自己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和感受融在修辞其中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把重点词、句、段读懂,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真实含义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特别要让学生通过读、议,在眼前呈现岭、林、花的美景,获得悦耳、悦目的热爱之情。再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不光要追求外表美,还要做对人民有好处的事,做到心灵美。《火烧云》《鸟的天堂》等课文中大自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中祖国的风光美,《穷人》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古诗中的艺术美等等,都是培养美感的极好材料。我用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通过审美得到升华。在阅读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在直观上有一个情感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美的心灵也得到加强。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第一完全小学)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