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天下午,“有语文味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教研课例评议活动正在进行。围绕“语文味”,教师们评议上午的两节课例:字词积累,流利朗读,读写结合,扼住文本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等这些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活动,对完成教学任务很有效。但教师们仍觉得课堂上缺少激情,生成索然无味。
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家陷入了困惑。作为一名教管人员,深知引领教师走出困境的责任。于是我建议:“阅读解决核心问题想清楚了吗;语言训练是否站在认知心理规律的角度,来设计学生语言素养培养过程的?”教师们沉思良久,作课者崔老师在说“阅读解决核心问题突出不够”的同时,仍是一脸茫然。我趁机补充道:“语文思维具体形式是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语文实践的主要形式:语言色彩的揣摩、章法逻辑的推理、文意思想的感悟、主题演绎的体验、话题自我的真善等,是不可或缺的。阅读认知必须穿透语表层和意蕴层,出入物境、意境、情境,由言识意和据意识言要返复实践……”省级骨干王老师若有所悟,提出以《给我一点水》(长春版·七年级·下)作课,大家将信将疑地看着王老师。
第二天课上:学生原始阅读理解大体是:作者怀念过去自然不被破坏的干净的水,无比痛心日益被污染的水域,发出“我需要一片水”的呐喊。王老师抓住“怀念”指导学生用平常的语速、语调去读作者所叙述的与水有关的几件事,涵咏“小时候的小水洼带给‘我的乐趣”;“不学诗,无以言,不观水,无以诗。三百则‘温柔敦厚原是始于一带河洲啊!”尝试读出惊叹之感来;在读“唉,所有好心的神仙啊,此生此世,如果我能住到一个地方,其地址竞可以简简单单到只是‘湖畔、‘河边或‘涧旁,即使做梦,也会笑醒啊”时,“好心的神仙啊”试读出请求的口气来,“竟”试读出期待来,“即使做梦,也会笑醒啊”时,“即使”建议重读,体会虽表示假设,但作者似乎看到了希望达成的欣喜心情。在品读中不时有学生脱口蹦出“‘老老实实含意是水洼朴实自然,没有丝毫污染”、“‘欢悦是作者在纯粹自然中的自在闲适、畅游自然快乐的程度”、“诗原来起源于水!才有《诗经》,才有以后中国诗歌的发展”、“作者内心渴盼有一个自然的栖息之所”……王老师引导学生找到“痛心”和“呐喊”的语句,揣摩语气沉重、语速缓慢和强烈渴望语调的色彩过程中,渐渐地学生与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悟出:作者哪里是在伤心自然水域的窘境,明明是在呼唤民族的水源、民族的根、民族的文化、国人的精神依托。“还给我一片干净水”、“我需要一片水”、“那样的水在哪里呢”首尾呼应的章法探究,体悟到了作者的愤慨、讨伐、警醒,人们的呐喊,唤起了学生的思考:我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才能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议课中,教师们一致认为王老师的语文课“语文味”确实浓了,浓在领导的理论对教者的行为有效引导,浓在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依托章法自己感受进行品味词句的感情色彩,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不是单纯围绕问题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而是通过语言的体会诵读和品味精读来触摸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而自主整体阅读和理解。我借机说道:“这就是把过多的理性阅读转化为感性阅读,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过程,才有味,才有语文味。”在这节课例的引领下,后续的《故乡》、《祖父》、《绝品》同伴跟进课例中加大了学生语言训练的设计,使古板的文字鲜活起来,感情色彩浓郁。
阅读课的语文味一直荡漾在每位师生心间,甚至把上课都称作“熬”语文味,“语文味”成了上课见面问候的流行语了。
作者简介:王兴环(1966-),吉林大安人,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