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奕茗 惠英杰
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以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实施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区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为主线,着眼教育全局,积极进取,创新研究实践,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教育发展服务的功能,把各项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行政领导部门重视,为教育科研获得必要保障
1. 抓住契机,完善科研机构建设。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属于吉林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2007年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协调努力,吉林市编制办核定吉林市教科所编制为30人,编制完全独立,有了自己的法人代表及独立资金使用帐户。现设有综合办公室(教育史志办)、教育科学研究室、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情报信息研究室(编辑部)等4个科室;现有独立办公地点,可使用面积近1515平方米,办公设施满足需要,有内部科研网络,人均配置电脑1台。辖区内5县(市)6区,均有独立和相对独立的教育科研所,市直学校均设有科研室。吉林市编制办规定:“有5个科室的学校,都要专设科研室(处)”。当前,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了科研室,科研地位得到巩固,为各项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新成立的吉林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设在教科所,赋予科研工作新的使命。
2. 科学调配,抓好专业科研队伍健设。“十一五”期间吉林市教育局党委抽调优秀干部,组成市教科所新班子。市教育局积极与人事部门协调,结合实际需要,保证教科所人员编制由原来的15人增加到30人。现有所长1人,书记兼副所长1人,副所长1人;主任5人,副主任4人;研究人员18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3人。基层县(市)区科研干部、人员配备也得到加强,研究人员指数不断增加;中专、职校及中小学均配备了科研主任,部分学校配备了科研干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科研队伍。
3. 明确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了工作开展更加有效,市教科所明确了自身职责。这些职能主要有:(1)加强教育科研管理。(2)为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参谋咨询。(3)承担课题研究及指导任务。(4)承担教育科研培训和科普任务。(5)承担《吉林教育志》、《吉林教育年鉴》的编撰和市教育局主办刊物《教育科研动态的》编辑、发行工作。(6)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工作(秘书处设在教科所)。(7)承担本市招商引资任务,2012年率先完成一千万元项目落地。
4. 争取投入,教育科研获得多项经费设备支持。近五年来,市教育局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每年都有固定经费拨给市教科所,基层学校也逐年提高科研经费预算。市教育局协调财政局,争取项目,进一步改善教科所办公条件,为科研人员配备了性能优良的电脑,装修了办公环境,为科研工作深入探研及提高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证。
5. 完善制度,将科研工作纳入全局管理体系中。近些年来,全面实施了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局长、校长亲历亲为,开辟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新局面,将科研工作纳入教育局各级管理体系之中。市督学制定的《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估指标体系》保留了教育科研评价指标,评估权重得到进一步加强;市教育局每年进行一次科研工作专项表彰,每两年对全地区科研工作进行联检;做好了课题归属管理,明确要求本地区申报的各项规划课题由市教科所统一管理;地区评职晋级等涉及科研的各项认证,也由教科所进行鉴定。吉林市教育局每五年召开教育科研专项总结表彰会。
二、以《区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项目为牵引,构建和谐教育体系
1. 实施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从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入手,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效研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了和谐教育发展带来的福祉。
2.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以科研促进教育优质化水平提高。和谐教育的核心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以开展“质量十一五”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借科研的力量,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3. 全力开展专业立校科研活动,提高了职教服务发展的能力。我们通过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实施“课程改革深化年”、“有效发挥实训基地的巨大作用”等研究项目,实现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有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专业立校进程,成功打造了我市职业教育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促进了职教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 努力实施人才强教的科研战略,打造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和谐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通过深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等科研项目,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核心,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探索教师队伍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获得大幅度提高。
5. 切实营造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和谐教育的目标来抓,扎实开展依法治校、校园安全集中整治、教育行风治理等研究与实践,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教育督学的职能,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2012年10月,全面启动了“大调研”工作,主要是在中国教育科学院年初开展的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地实情,广泛听取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聚焦当前教育发展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找准产生问题的症结,征询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综上,通过《区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探索与研究,我们初步构建起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体系。本课题被誉为省级“样板”课题。2010年底,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结题验收。2012年,本课题列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资助项目,向着新的研究领域积极迈进。
三、服务基层,打造具有特色的科研品牌
1. 全面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我市启动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校本科研工程”,它可以高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发问题,灵活易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项工程全面铺开,已经实施到第三期,“和谐校园建设”为新的研究主题。2010年,该项目在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全国教育科研“十一五”表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
2. 深入开展农村科研基地校建设。我们率先在全省启动了针对农村学校的“农村科研基地校建设”项目,每个县(市)、区选取一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作为试点,以教育科研为牵引,协助农村薄弱学校摆脱困境,获得快速发展。我们已把此项研究列为重点,并积极申请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
3. 发挥《教育科研动态》的宣传优势,展示教育工作新成果。“十一五”期间,吉林市教育局机关刊物《教育科研动态》改版成功,全面报导了教育工作的成绩,发挥了宣传主阵地作用,及时展示了学校、教师取得的新成果。本刊连续五年被吉林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年度“十佳”刊物。201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吉林市召开,陈小娅副部长的讲话独家全文刊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四、今后工作的规划和建议
1. 今后工作的规划。进一步加强科研的专兼职队伍建设;进一步有效地发挥教科所作为教育决策的参谋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部、各级课题的研究部、学校问题的咨询部和教育的信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科研三级管理的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研究的过程管理和优秀成果转化力度。
2. 对研究能力提升的建议。第一,端正研究态度。要真正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取消科研的功利思想,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其次要科学地选择课题,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工作需要确定项目。再次要踏踏实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总结,遵循研究过程。最后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成果的转化。第二,注重科研工作的均衡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科研水平相差较大,教育科研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重点要向农村教育倾斜,要让农村教育插上科研的翅膀,尽快缩小他们与城市教育的差距。第三,积极探索科研资源整合途径。首先是专家与教师的资源整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针对教育科研工作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如何扬其所长,发挥专家的理论之长和教师的实践之长,共同丰富科研知识,产出精品成果。其次是规划课题与校本课题的整合,确保研究的持续开展,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这些工作形成了特色,我们期待“十二五”期间,深入研究,将其打造成自己的科研品牌。经过不懈努力,吉林市教育局多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科研工作研讨暨表彰大会上,我市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作者简介:邵奕茗(1970-),男,吉林永吉人,吉林省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
惠英杰(1969-),女,吉林永吉人,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教师,中学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