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云 王玉梅
【摘 要】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简单应用题,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最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简单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学 数量关系 发展学生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难学好的,也是导致学生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课改后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过去,我们形成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它使一部分学生具备了高超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相协调,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更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答实际生活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好,让他们喜欢数学。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一题一解,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插上翅膀,在自由地思维领空里翱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单应用题解题方法不外乎加、减、乘、除四种方法,在教学中应该把每一类题的基本结构与其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从教前、教时、教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 知识重视之间的渗透和正迁移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时,渗透“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看图说话中渗透“同样多”、“相差”的概念,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做好早期的孕伏;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
二 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从感性认识到系统认知题目本质,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
1.复习引入
新知识,只有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难度才能下降,而旧知识,只有不断增加其内涵和外延才能使之更加丰富。如:新授“比多比少”应用题时要注意复习旧知识,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样多”“甲比乙多”“乙比甲少”等概念,在上新课前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
学生在已经能找出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谁是“相差数”的基础上,再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只要根据关键句、条件和问题就可以准确地分析出数量关系。“比多比少”又是学习倍数应用题的基础,其关键是确定标准量。
2.比较发现
一年级学生感性思维比较发达,理性思维才刚开始发展,所以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就更离不开感性知识。在教学“3朵红花,2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这一题时,先以学生摆学具,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动手动脑,通过一步步的操作学生能初步了解,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进行计算,从而上升为认知,开发学生智力。
3.尝试探究
学生在学习了很多顺向叙述后,往往会形成许多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比……多”用加法计算,“比……少”用减法计算的错误思维。要排除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注意穿插逆向叙述题让学生分析。如:“苹果比梨多30千克”这一条件可以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改变比较标准:“梨比苹果少30千克”。让学生进行这种变式练习,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4.从文字题入手
文字题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应用题较为复杂。解应用题从文字题开始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学“求总数”应用题。例如,“二(1)班学生做游戏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就可以从“8个6是多少”这个文字题扩充而得,学生不用分析也能得出两者结构相同,计算方法也完全相同,化难为易,让学生清晰的认知其结构。
三 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充分运用变式,强化训练
第一,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于应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第二,教材中出现的例题一般比较典型,叙述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特征词,这样教学后学生往往只认识基本题而不认识变式题,简单化的把题中某一词语与某种运算方法建立起联系,出现错误。变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倒叙法。就是改变应用题的叙述顺序。(2)隐蔽法。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条件藏起来。这样设计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数量关系及结构。(3)去掉关键词法。如:把“比…多”中的“多”改为“高、长、重、贵、远”等等,帮助学生分析较大数和较小数。
第三,强化训练。(1)基本训练。它是新授后的集中训练,是引导学生把知识首先应用于实践一个模仿性练习,是例题的再现性练习,此种训练一般是教材中做一做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2)对比训练。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使学生认识其本质结构。一般从条件上,结构上,解法上进行对比,以题组形式出现。(3)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提高训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项训练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通过课前渗透、课中化易、课后提高这三个环节,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