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122)
智齿冠周炎是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主要发生在18~30岁的青年人和智齿阻生的患者,以下颌多见。笔者采用牙周败毒饮治疗智齿冠周炎40例,通过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2007年9月—2010年6月选择未经药物治疗且排除系统性疾病的77例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42 岁,平均(24.90±4.95)岁;病程 2~6 d,平均(3.33±1.07)d。 对照组中男 22例,女15例;年龄20~43 岁,平均(25.05±±3.57)岁;病程 2~6 d,平均(3.43±1.04)d。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中医参照《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1]中属胃肠蕴热证的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凡符合胃肠蕴热证智齿冠周炎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②有局部红肿胀痛,冠周袋溢浓,张口受限,吞咽困难,面颊部肿胀,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口干,口臭,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散。③未经药物治疗且排除系统性疾病的首诊患者。④能配合医生要求完成疗程和调查。
1.4 排除标准 ① 智齿患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②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③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2组均采用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袋,清除食物残渣、脓性分泌物,并用0.1%氯已定(洗必泰)液1 d 3次含漱等局部处理。
2.2 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150 mg,每天2次,空腹服用;甲硝唑0.2 g,每天3次,饭后服用。
2.3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牙周败毒饮[3],基本方:生石膏 15 g,黄芩 15 g,紫花地丁 15 g,生地黄 15 g,玄参 15 g,大黄 15 g。每日 1 剂,水煎取400 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2组疗程均为4 d,4 d后观察并记录疗效。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① 痊愈: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疼痛消退,张口及咀嚼进食恢复正常。②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局部红肿疼痛减轻。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有所加重。
3.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下颌智齿常因萌出位置不足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阻生,使得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不易清洁,当自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易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有研究表明:引起冠周炎的细菌与牙周炎的相似,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菌群感染[4]。西医治疗以局部冲洗、抗菌消炎止痛为主。罗红霉素不仅具有广谱抗牙周病原菌作用,而且具有局部和全身的抗炎作用[5],甲硝唑具有抗专性厌氧菌能力,二者合用杀灭或抑制口腔中的厌氧菌和G+菌,常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病属祖国医学“牙咬痈”或“合架风”范畴,多因平素饮食不节,兼外感风热之邪,引动胃肠蕴热,风火相煽,循经博聚于尽牙咬合处,气血壅滞,热灼肉腐,则化脓成痈。治疗中先局部冲洗清理冠周腐坏组织并建立引流,再配合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之中药。处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用于热在气分,肺胃实火;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紫花地丁消痈散结;生地黄凉血滋阴;玄参解毒凉血,可治热入营血之证;大黄泻火通便,荡涤肠胃。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方中的黄芩、紫花地丁具广谱抗菌作用,大黄、玄参、生地黄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且上述诸药均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6]。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表,消肿溃坚,行气止痛之功效。本观察结果显示在西药抗菌消炎的基础上使用牙周败毒饮,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局部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牙位不正的阻生齿,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尽早拔除。
[1]李元聪.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4-178.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47.
[3]徐治鸿.实用中医口腔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93.
[4]张昕,孙正,谭亚军,等.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菌群结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1,19(4):206-208.
[5]范永祥,刘琪,张绍伟,等.罗红霉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TNF-2、IL-6 释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115-117.
[6]张宝林,虞佩兰,冯泽康.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