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

2013-12-04 22:21:10曲丽娟
成人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专长教师职业职业生涯

曲丽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 150081)

有人将教师划分为几种类型,有得过且过的平庸型,有具有敬业精神的勤恳型,有竞争意识强的进取型,有追求创新的创造型等。这样的分类无疑有其道理,但往往是一种静态的、片面的、孤立的看法,没有将教师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以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个体。教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可以体会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趣;在对教学和学生倾注心血的同时,可以关注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其实站在三尺讲台前,教师可以如将军一样运筹帷幄,如科学家一样探寻真理,如哲学家一样启迪生命的思考。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尽情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体验生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实现人生目标和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实践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发挥主体能动性;否则如果只是被动发展,“会使教师陷入难以为继而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程振响2009:49)。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首先就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遵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结合个体的特征和目标,围绕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遵循的规律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程振响2009:20)。这一过程包括对自身与环境的评判和思考,对职业的认知和选择,对职业前景的预测,对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评估与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管理、教育和职场等各个领域,也引发了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并不排斥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会因为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得以促进和实现。教师如果树立了明确的职业和个人发展目标,并且对于达到目标的步骤、途径、阶段和距离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会有极大提高。有了对现状的了解和前景的期盼,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未来而不受琐事的羁绊。这样,在遇到问题时会更积极地查找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措施;在停滞不前时会更主动地反思自身状况,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也不会轻易地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仅是我国实施新时期的教育战略和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客观要求,更是教师自身不断成长、持续保障专业发展、最终取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2.教师职业生涯的周期

对于职业生涯周期由几个阶段构成,由于角度不同,国内外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而以入职以后至退职之前的这段时间为考量对象,根据教师在这段期间内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适应期:一般是指从事教师职业1-3年的新手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经验,面临着一系列的角色心理调整,关注生存能力和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适应教学环境并让各方接受,但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现实与理想间会产生冲突。

(2)能力建构期:在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之后,逐渐适应了课堂教学,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接受新观念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充满活力,力争高标准地达到教师的职业要求。

(3)热情与成长期: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能力已达较高水平,有很高的工作热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寻求新的方法来丰富教学,并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4)挫折期:当工作压力增加,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和矛盾而外界又不能给予理解时,有的教师就开始丧失原有的激情,对自己的表现开始不满,受挫感累积,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不能体验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导致职业倦怠。

(5)高原期:在任教数年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已相当熟悉,对教学过程的掌控也有了一些成熟的做法,便开始停滞不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缺乏创新和突破,甚至消极应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6)超越期:能进入超越期的教师往往已经成为一位专家型的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实施教学,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独树一帜,具有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思想和境界非凡,在校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纵观职业发展周期的全过程,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并不是按线性的,从一而终的顺序进行,而是动态起伏、交叉重叠式的交替过程。有的教师短期内会经历数个阶段,有的数年内都处于同一个阶段;有的整个生涯止步于前期阶段,有的经历了完整的周期过程,成就完美的职业人生。而挫折期的出现在职业生涯中有着普遍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可能伴随其他任何一个阶段出现。

认识教师职业生涯的周期规律对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教师认清自己目前只是处于职业生涯其中的一个阶段,在工作中不骄不躁,进而再接再厉;认识到某一阶段只是整个历程中的一个过程,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就不会轻言放弃,而是考虑如何寻求突破,达到事业的顶峰。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教师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知彼,然后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特点制定目标、策略和方法,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具体步骤为:

1.确立志向

志向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程振响2009:56),因此教师在制定生涯规划时,应首先确立志向,为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这是决定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

2.自我评估

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学识、眼界、能力、性格、志趣、优势和缺点等,了解和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做出合理的判断,规划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蓝图。

3.外部环境评估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有结合时代的更新和变化,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学校的政策和要求,分析所处环境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意义。

4.确定目标

目标通常有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之分。在进行职业生涯目标定位时,应根据个人的志向和社会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长期目标,然后再将长期目标细化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经过慎重且全面的考虑,具有稳定性和前瞻性;而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现实条件制定的,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

5.制定实施策略

要达成目标,还要根据各方面条件制定行动策略,包括为实现目标可以采取的具体活动、完成活动的具体步骤和阶段、预估所需的时间、分析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以及获取这些资源和条件的方式和途径等。

6.评估与修正

要使规划始终能够行之有效,真正指导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就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评估自身的表现和成长,适当地对自己的规划进行修订和调整,使其更趋向科学化,以更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功。

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

教师既是一个职业,也是一门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教师“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连榕2010:130)。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3:50)。不难看出,教师的职业发展始终围绕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拥有教学领域特殊的专长,即教学专长,因此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是教学专长的不断发展,是贯穿于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条主线。

1.教学专长的内涵

教学专长“有时也被称作教师专长,通常被用来指代专家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杰出知识和技能”(朱旭东2011:115)。因为在教学领域中,杰出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能提供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规范和标准,指明教师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教学专长由知识和技能两个部分构成,知识一般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技能则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的能力。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目标是成为专家型教师,因此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教学专长研究的中心内容。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时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执行计划时能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进行修正,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课堂控制方面往往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并能坚持执行,并有一套独特的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使课堂活泼而有序。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注重回顾先前的知识,再导入新知识;或由实例出发,慢慢引入要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思维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把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能因势利导,机智处理突发或偶发事件,展现突出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和创造性(连榕2010:152-155)。更为关注学生,认为教师应负起学生学习的责任。当学生学习经历失败时,更倾向于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不仅仅归因于学生,从而更致力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往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依据这一理念实施教学。

2.教师获得教学专长发展的途径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并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发生的,尤其是要想跨越高原期,达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持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和与他人合作的过程。

(1)学习:教师这一职业选择本身就意味着终身学习,因为教师始终面临着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与更新,教学工作的探究性质,教学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多重和发展性,再加上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这些都对教师的现有知识和能力不断构成挑战。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实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校组织的教师教学培训、观摩和理论研讨对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意义不大,这是因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形成具有实践性特征,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和建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性、情境性与建构性。没有一种最佳方式可以将教学专长直接传授给教师,需要教师个人在真实的、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在师生互动中进行自主建构。

(3)反思:经学习获得的外显的教育理论要转化成植根于潜意识之中的内隐的应用理论,从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实践,另一个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转引自朱旭东2011:178),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积极进行反思,能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效促进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

(4)研究: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钻研教育理论,对经历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对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个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和成长的必经途径。进一步将个性化的教学经验进行提炼,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理念,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进行教学工作,还能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教学专家的跨越。

(5)合作:虽然教学技能不具有直接的移植性,但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可以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些宝贵的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通过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可以借鉴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以形成更好的对策,增长教学智慧。而且,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和研究,无疑会使各个环节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在交流和碰撞中更容易产生新颖的创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教师的发展依靠教师的自主设计和规划,强调教师的主体化发展,但绝不是教师个人单方面的责任,需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去除对教学工作不利的种种束缚,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时间、精力和热情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连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研究,2002,(1):14-18.

[5]徐斌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

[7]丁钢.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王凤秋,刘丽红,崔洪弟.教师职业能力[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9]王玉萍.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J].上海:外语界,2013,(2):71-74.

猜你喜欢
专长教师职业职业生涯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嗜好与专长,哪个重要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