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的现代远程教育生态失衡及构建

2013-12-04 18:01:07尚新爽
成人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用

尚新爽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郑州 450007)

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加剧,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必须扩大生态学研究范围、加强教育生态研究的强烈呼吁。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将教育与生态联系起来,提出教育生态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持续的传播、激发或获得某种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或情感以及任何通过这种努力而获得的全部成果的过程”。[1]无疑,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系统,并剖析其组成、影响因子、生态失衡,对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2]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系统是指以远程教育及其结构层次为主体,以教师、学习者、教学管理人员为纽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中心,围绕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多因子综合影响的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它包括:

(一)生态环境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以远程教育为中心,对远程教育产生、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是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它包括远程教育的设施因子、环境因子、资源因子、管理因子、政策因子等影响因子。教育设施因子是指现代远程教育中录制课件的采集、录像、编辑视音频设备以及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网络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教育环境因子是指现代远程教育中受教者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多媒体教室、远程网络虚拟环境组成的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因子是指现代远程教育中处于主导因子的学习资料、课程资料、案例资料、专家讲座资料等组成的学习资源;教育管理因子包括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考务管理、学习资料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体系;教育政策因子是指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正面引导、积极支持而又适当控制的指导政策体系。在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环境系统中,设施因子是前提,环境因子是基础,资源因子是主导,管理因子是核心,政策因子是根本,各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适应。

(二)生态主体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主体系统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能动因素。它分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个体生态是指现代远程教育中个体的教师、学习者、教学管理者以及技术支持人员;种群生态是指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由教师、学习者、教学管理者及技术支持人员组成的群体;群落生态是指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各种学习团体或各类型个体群的集合;生态系统生态是指围绕远程教育运转的主办部门、社会企业、教师、学习者、教学管理者、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组成的统一体。在现代远程教育生态主体系统中,教师和学习者是关键物种,教师、教学管理者、技术支持人员是学习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学习者既是学习资源的供应者也是消费者。

(三)生态交互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交互系统是教育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进行能量、知识、信息交互转换的生态链,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包括能量、知识、信息的输入系统、转换系统及输出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的输入系统是指系统外部力量对现代远程教育输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生态链;现代远程教育的转换系统是指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技术支持人员利用各种生态影响因子,对学习者的信息、知识、技能和习得进行弹性调控的生态链;现代远程教育的输出系统是指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和成果的生态链。在远程教育交互系统中,输入系统是前提条件,是保障;转换系统是重点,是核心;输出系统是目的,是归宿。尤其强调的是,转换系统一头连着输入系统,一头连着输出系统,是能量、知识、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桥梁和纽带,而要发挥转换系统的弹性调控作用,就要不断创新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因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并根据社会需求,形成多元的、多层次的、灵活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失衡

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如果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所受的外部干扰超出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失衡。在当前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实困境,究其根源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生态失衡。

(一)规模扩张与教育实效性的失衡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能量流生态链中,政府是不拨款的,企业和学校是主要的能量输入单位。但企业投入资金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学校为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要考虑办学效益,因此,企业和学校因追求利润而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但用于远程教育的设施因子、环境因子和资源因子迟迟得不到更新换代和充实,教学模式因子未能及时变革创新,导致现代远程教育对内的育人功能和对外的社会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了远程教育规模扩张与教育实效性的失衡。

(二)海量信息资源与学习者选择能力的失衡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完成教学任务,是现代远程教育最显著的优势。信息资源,不仅是远程学习者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生存的必备营养,而且可以丰富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能。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选择能力不强的一些远程学习者而言,海量信息资源,不仅使他们无所适从、难以选择,进而还使其沉浸在与教学任务无关的信息资源浏览中,甚至沉溺于有害信息资源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和效能的正常发挥。

(三)认知和情感的失衡

网络课程强调知识的呈现,把知识和技能直观地推向学习者,对情感交流虽有EMAIL、BBS和小组讨论等手段,但由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学与学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准永久性分离的”,[3]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这种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准永久性分离的现象,阻碍了学习者的情感交流,甚至导致学习者情感的缺失。因此,现代远程教育虽强化了认知教育,却限制了情感教育,使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严重失衡。

(四)教学资源及其管理与教育质量的失衡

教学资源及其管理是保持现代远程教育生命力的根本,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然而,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资源的选题、交互、协作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缺乏“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资源库组织形式单一,查询资料效率低下,院校间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未能实现;教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化,系统管理中的系统设置和维护未能经常开展,资料库未能及时更新,系统安全也存在漏洞。正是由于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滞后,导致现代远程教育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学习者学习需求与运用网络能力的失衡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生源多,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需求强烈,学习动机强。现代远程教育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的形式,实施网络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授课,可以满足学习者独立学习和相互学习的需求。但远程学习有一个前提,学习者必须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英语知识,能够熟练上机、上网。而大多数网络学习者身兼多种社会角色,面临多重任务,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因此这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虚拟学习环境,也不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知识去适应远程学习,从而导致学习需求与运用网络能力的失衡。

(六)网络教育与面授教育的失衡

网络教育是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去模拟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网络教育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缺乏面授教育毕竟是网络教育固有的缺陷,”[4]面授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治学态度、才能、品格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是任何先进的教育方法都不能替代的。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在注重网络教育的同时,应兼顾适当的面授教育,使网络教育与面授教育保持适度平衡。

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统筹规划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在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基础上,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变化,开展远程教育立法,制定远程教育政策,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要将远程教育发展纳入整体教育规划,监管教育质量,规范办学行为,从制度上保证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当前,由于资金投入缺口较大,远程教育要走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之路,建立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增强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3.构建公共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建立全国性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同时,发挥远程教育的规模效益,增强网络课程的开放性、普及性,以利于学习者方便学习。

4.加强理论研究。远程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远程教育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同时,国家对远程教育研究工作宏观协调,实现理论研究资源共享,减少低水平的重复。

(二)树立教育生态观

1.学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观。首先,准确定位。学校要树立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多层次、多规格培养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类型,以满足社会实用、急需为教学内容。其次,增强自律意识。学校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自我管理,加强自我规范,谋求健康、协调、适度、和谐发展。再次,深化课程设计。紧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坚持够用原则,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最后,加强教师培训。以参加校本培训为主,教师和教辅人员只有不断学习远程教育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2.学习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首先,转变受教育观念。学习者的观念由以前学习被动、混文凭转变到主动学知识、增强竞争力和提升自我上来。其次,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选择远程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他们学习目的就是为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更新知识,能够胜任现任工作以及为未来的提升做储备。再次,培养网络运用能力和学习技能。学习者参加网络运用技能培训,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和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分享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管理系统

1.构建制度化的系统管理。系统设置要简单、方便;要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维护,保证学习者使用不出任何问题;资料库要及时更新,向学习者提高最新的学习资源;管理员和教师可对资料库及时进行添加和修改,学习者只能对资料库进行访问;做好系统安全工作,防止“黑客”等导致系统瘫痪的病毒。

2.构建制度化的教务管理。开发利用课程管理,使学生能自主进行专业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课程的安排等事项,选课系统能自动配置学习资源,并记录学习过程;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学籍档案要准确完整体现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管理,使教学评价管理能以量化的形式,自动记录布置的作业量、学生完成量、作业辅导次数等信息。

(四)教学资料库的永续使用

1.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首先,从认知角度入手,抓好选题。从学习者认知角度入手,选好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资料库的选题难点。其次,从技术角度出发,加强交互。教学资料库客户端界面上除常规操作键,应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媒体播放进程的操作键。再次,从开发角度出发,注重协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技术工作者相互合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先进的技术表现出来。

2.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料库。首先,从组织角度出发,注重方式。在远程教学中,资源组织方式多种多样,自由文本方式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的组织,超文本方式是将网上相关站点文本信息有机的组织起来,将文本信息组织为某种网状结构,使用户可以从任意节点进入,浏览和查询信息。另外,还有网页方式、WWW方式等。其次,从检索角度出发,注重效率。检索工具有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等等。关键词检索是让用户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主题检索是让用户选择主题词进行检索,无论是关键词检索还是主题检索,都要坚持方便、快捷、实用,注重效率。

(五)构建完善的交互授课系统

1.选择相应的交互授课模式。交互的形式有: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与交互形式对应的有两种交互模式: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如果学习者想要独立学习,就选择人机交互模式;如果学习者想要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就选择人人交互模式。

2.构建交互授课系统。不同的交互模式有不同的交互系统作为支持,从交互是否同时上来说,有实时交互系统和非实时交互系统。实时交互授课系统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现场授课的图像、语音、数据实时的传送到远端教室或学生桌面系统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如有疑问,学习者通过电子举手,与教师对话,教师当场解答;非实时交互授课是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辅助系统,当前“主要依托IP网,如用WWW系统来发布信息,用FTP系统来下载教师的电子教案,用E-mail系统来布置作业、提交作业、答疑,用BBS系统为学生提供学术讨论空间和虚拟的班级环境,用Chat进行学习交流”。[5]

[1]Cremin Lawrence A.Traditions of American Education[M].New York:Basic Book Inc.Publishes,1977:134.

[2]王忠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7.

[3]刘序明,杨小勤.现代远程教育的几个要素[J].中国电化教育,1999,(5):52-54.

[4]白梅.如何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8-22.

[5]王秋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式设计与课件制作[J].电化教育研究,2000,(4):39-42.

猜你喜欢
实用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油井井口盘根更换器
自制教具创新理念与设计研究
论徽派建筑元素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09:11:04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20:18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09:52:25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
环球时报(2016-07-18)2016-07-18 08:18:06
抽油机盘根更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