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建,易 林,曾 红,郑光树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611130)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分布不平衡,因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容易受到排斥的妇女、儿童、成年人以及处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群体等,他们难以得到应有的、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即使他们偶有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不易获得针对性很强的、有质量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效果。农业院校如何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原则,服务“三农”,针对农村广大的农民群体,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农业院校应迫切需要按照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对社会尤其是农村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职业经理人等不同人群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始终以全纳教育理念和原则紧密结合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指导我们的农业职业培训工作。针对社会不同人群的职业知识技能需求,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在农业职业培训中,积极寻找操作性较强的可循路径,真正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工作与国家的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与广大民众的不同需求结合起来,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推进构建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学习型和谐社会目标增劲助力。
农业院校在重视学历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关注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社会上广大民众在工作的同时,根据自身职业岗位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更期盼得到“短、平、快”效果的职业培训机会。这是因为所有的学历教育或职业教育,都不可能包容所有职业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相近职业或相近岗位的工作侧重与他们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侧重是相向的。因此,获得有质量的职业培训,是广大民众发挥、发展自己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按照全纳教育的理念,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有质量的职业培训具有条件且责无旁贷。农业院校在服务的领域中,除了要做好传统的人才培养外,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服务面,为社会和现代农业服务,这也是学院已经开展和将要开展的重要工作。
目前农业院校要在常规学历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面,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社会化,突出农业院校的优势,为社会和现代农业服务。
近年来,按照科技、文化、教育等“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我国先后派出了许多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或工作团队,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建设,为受援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援助非洲的农业科技项目,更是受到非洲各国的欢迎和高度重视。他们期盼着中国农业专家带去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指导,也期盼着非洲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到中国来接受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技术能力水平。为此,学院积极主动地与国家商务部、农业部,四川省商务厅、农业厅联系,共同研究,为援助非洲的农业科技项目作双向职业教育培训。一方面对国内援外农业专家在派出前进行外语强化训练,让他们在援外工作中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对来自非洲各国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农业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经我们双向培训的专家和人员,现在已遍布非洲各国,对受援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们非常明白,已就业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不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原有的知识能力将会很快落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也难以胜任现职业岗位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长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接受学习和培训提高的机会较少,加强农业职业继续教育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学院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信息和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配合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对农业推广体系的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院校的专业教师,持续开展现代农业理念和新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让他们在农业专业和职业方面的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已对全省各市、地、州以及许多区、市、县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开展了相应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培训学习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所具有的农业知识与技能,已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更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对他们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尽快进入职业农民的角色,尽快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利用农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针对广大村民和村、社干部,大量地培训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领域的农村实用技术;同时对农村富余人员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我们还创新培训办法,由专业教师以不同的项目组建不同的农业科技团队,如农业专家大院团队、农业科技扶贫团队、灾后农业重建团队等,带着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培训工作,将农业职业培训与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在提升农民知识能力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认同和欢迎,媒体对此多次报道。
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500多万,涉及的残疾人家庭人员达2.6亿之多,他们是需要就业和创业的一类社会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关爱他们并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工作,既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他们发挥其自身知识技能而自食其力,极大地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残疾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就业、创业比一般残疾人更具有优越的知识和智能条件。学院对残疾大学生不歧视排斥,在尽力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积极主动开展残疾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条件,鼓动他们实施创业行动,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目前已对西南财经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残疾大学生,进行了较系统的创业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全纳教育承认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包容所有学习者,尊重学习者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不同的需求、能力、特点和学习预期,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个性化教育,这是因为世界的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人们。我们在普通教育中要接受这种观点,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同样要树立这种观点及理念。目前学院在学历职业教育中,正在尝试将传统的学科专业教育向产业职业教育转变;同专业同方向教育向同职业多方向教育转变;单一的学校职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社会化转变。如企业的订单式培养、专(产)业学院式培养等,都是按照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能力意愿等开展实施的、重视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在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工作中,同样重视个性化培养。尤其是对农村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示范户等的培训,除了产业发展引导外,还细化到学习者的心理、兴趣、特长、条件等,加上我们提供新品种、新技术,使农业职业培训与农业科技推广紧密结合,收到了显著的培训和推广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按照我国刑法和相关规定,在押服刑人员或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在释放前必须经过谋生技能培训,让他们在释放后能自食其力。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应积极主动介入这一工作,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关注服刑或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对他们不歧视、不排斥,针对不同的需要,提供有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工作中,我们与相关监狱密切合作,对服刑人员提供农业新品种,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除了在思想上、心理上进行教育疏导外,更注重教会和让他们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成为正常的自然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并成为能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这种特殊职业培训能有力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开展特殊人群的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让服刑人员学会和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能,将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也配合监狱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使监狱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又成为特殊人群文明的学校。这项工作受到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和欢迎。
根据近年的实践,学院以全纳教育理念指导农业职业培训是成功有效的。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是要通过终身教育的途径来实现,而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终身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必然的趋势。终身教育要依赖于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将终身教育的发展与全纳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在终身教育的不同方式过程中包容所有学习者,尊重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个性、能力、特点和意愿,逐步体现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特质,这与学习型社会要体现的全民性、终身性、主动性、民主性和多元性是相向的。我们要加强研究与实践,以新的工作思维和措施,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人们重视教育,也重视职业教育,但容易忽略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职业教育要社会化,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同时,院校的职业教育培训要走出校园,拓展社会服务面,这还需要时间的积淀。据估计,在21世纪20年代后,为社会承担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继续教育任务,将会逐渐占到整个高校教学任务的50%以上,在全纳教育视阈下,院校应主动介入且任重而道远。
我国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应在终身教育途径中融入全纳教育的理念,同时尚存着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目前要建立和健全各项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先进的理念、健全的机制确保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广大民众的作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能力,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培训的尝试,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尝试和实践,已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思考新问题,创新工作新机制,落实工作新措施,拓展工作新局面。以实际工作,不断助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为构建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而不懈地努力。
[1]全纳教育:未来之路[J].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2010,(5):14 -15.
[2]毛建 .全纳教育理念催生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2):10 -12.
[3]毛建,王慧,徐大胜,等.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10):303-306.
[4]白龙 .给残疾人一双“隐形翅膀”[N].人民日报,2012-05-23(17).
[5]李希贵.教育的使命是发现[N].人民日报,2012-07-04(12).
[6]毛建.灾区农民心理对农业重建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0):351 -353.
[7]余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21 -23.
[8]靳培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定位分析[J].成人教育,2012,(7):57-59.
[9]田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服务质量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