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家庭生存状况实证分析
——基于济南市的调查

2013-11-30 01:33:28胡旭昌高灵芝崔恒展
关键词:低保金劳动收入亲友

胡旭昌,高灵芝,崔恒展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城市低保家庭的生存状态,既是城市低保政策绩效的体现,也是完善城市低保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不管哪一类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都会表现为经济状况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承受风险的脆弱性及无权状态。”[1]以往有学者从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满足状况考察其生存状态。[2]本研究拟从低保家庭收支状况的角度,探析城市低保家庭的生存状态。

本文数据来源于济南大学《城市低保对象生存状况与低保制度追踪研究》课题组2008年11月-2010年1月对济南市40户低保家庭的四轮调查。40个样本按立意抽样方法从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3个区中的五个社区中选取的。在追踪访谈的过程中,有7户低保家庭由于子女就业等原因,家庭人均收入超出了济南市最低保障标准线而先后退出低保。因此,本研究只使用了一直享受低保的33户样本,户均3人,共100人,除3户之外,其余每个家庭中至少有1个成员是处在劳动年龄阶段且有劳动能力的。四轮调查的时间分别是:2008年12月、2009年3月、2009年7月、2010年1月,每轮调查的都是上月的收支数据。

一、城市低保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

表1是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济南市33户低保家庭4个月的人均收入情况一览表。统计口径同表2所涵盖的项目。

表1显示,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后三轮收入均值分别比前一轮增长了51%、6%和4%,均值为20%。 2009年12月的人均月收入比2008年11月增长了206元。其中,劳动收入人均增长65元(正式工资18元,临时工资41元,个体经营6元),占32%;低保金收入人均增长56元(含15元临时补贴),占27%;亲友资助收入人均增长52元,占25%;三项合计84%。

表1 33户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一览表(2008.11-2009.12) 单位:元

(结合表2数据计算所得)这说明:劳动收入、低保金、亲友资助的增加是低保家庭收入增加的三大支柱。

尽管总体上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呈增长趋势,但是,他们的相对收入水平仍很低,仅相当于同期济南市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的30%左右。与经合组织提出的“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孙光德、董克用,2004)[3](P348)相比,还不到他们的贫困线标准的1/2,可见,33户低保家庭的相对收入水平很低。

从收入结构看,他们的收入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表2是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济南市33户低保家庭4个月的分项收入情况编制的收入结构一览表。低保家庭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与低保相关的政策性收入,主要包括低保金、教育救助、水电暖补助、临时物价补贴等;二是劳动收入,主要包括正式工作收入、临时工作收入、个体经营收入;三是亲友资助。退休(内退)金、失业救济金、医疗保险、社会捐助、其他救助等寥寥无几。其他救助包括教育救助(16户)、房租减免(3户)、医疗救助(5户)、遗属补助(1户)等。此外,其他收入包括单位发放的过节费(1户)和出租房收入(2户)。

表2 33户低保家庭收入结构一览表(2008.11-2009.12) 单位:元

就低保家庭三项主要收入来源而言,除低保金收入“户均共享”且较稳定外,劳动性收入、亲友资助收入都表现出覆盖面窄及明显的不稳定、不确定性。

亲友资助是低保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计21户、46次获得过亲友资助,获助总金额33 542元。通过表3与表1的对比可以看到,如果去掉亲友资助,33户低保家庭的四轮调查人均月收入均值分别减少63元、152元、135元、112元。四轮均值减少116元,后三轮均值减少133元。但是,对低保家庭来说,亲友资助属于不稳定收入。通过对33户低保家庭亲属情况梳理发现,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同质性较强,33户低保家庭一次性获得亲友资助最多的4 000元,最少的只有20元。这意味着低保家庭如果发生大额支出很难依靠亲友资助。

获得稳定的劳动收入是低保家庭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而实际情况是低保家庭的劳动性收入不仅较低,而且不确定、不稳定。低保家庭主要的劳动收入是临时工作收入,33户低保家庭有临时工资记录的22户,四次连续记录的只有8户,占33户低保户的24%;有正式工资(有劳动合同)记录的15户,四次连续有记录的只有3户,占33户低保户的9%。有个体经营收入记录的7户,稳定的只有6户,占33户低保户的18%。在33户低保家庭中,有3户无任何劳动性收入记录,还有2户各只有一次数量不多的临时收入。就这33户低保家庭而言,他们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充分就业。

表3 去掉亲友资助后的户人均月收入情况一览表(2008.11-2009.12) 单位:元

二、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表4是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济南市33户低保家庭4个月的月总支出、食品支出、食品支出占月总支出比例情况。表4显示,低保家庭的总体消费水平很低,生活质量有下降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低保家庭月人均消费值占济南市月人均消费值的1/3以下。由表4计算可得,四轮月总消费支出均值分别为887元、859元、820元、875元,四轮总均值885元,后三轮总均值885元。如果将后三轮均值作为2009年低保家庭的月消费支出均值,按每户3人计算,则人均月消费支出为295元。2009年济南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 389.7元,换算为月人均消费支出应为1 032元。33户低保家庭295元的人均月消费支出只是全市平均值的29%,换言之,济南市月人均消费值是低保家庭月人均消费值的3倍多。第二,2009年底的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与2008年底基本持平。33户低保家庭四轮月食品支出均值分别为313元、321元、312元、318元。2009年底(第四轮)与2008年底基本持平,而济南市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比上年增长17%。33户低保家庭后三轮人均月食品支出为105.67元,而2009年济南市月人均食品支出325.08元,低保家庭月人均食品支出只是全市平均值的33%。在2009年CPI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粮价大幅上涨,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低保家庭食品支出没有明显提高的有解释力的理由是:低保家庭采取应对策略,压缩食品支出,如减少肉蛋奶等副食品的消费、尽量购买打折的食品等。33户低保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较低的事实可以印证这一点——根据表4将每一轮、每一户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汇总取均值,则四轮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均值分别为:49%、42%、42%、40%,四轮总均值43%,后三轮总均值41%,略高于《济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31.5 %的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如果按联合国粮农组织采用恩格尔系数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出的相对标准衡量,恩格尔系数40-49%为小康,那么,33户低保家庭总体上当属小康家庭,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甚至是荒唐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只能是低保家庭通过节衣缩食换来“小康”的恩格尔系数。我们的大量访谈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第四轮(2010.1)访谈中,33号家庭在超市打工的女主人谈到物价变化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时说: “在超市买几毛钱一袋的处理水果和便宜菜。有时买点打折的奶。相比之下,其他东西都贵,肉不敢吃,只买点鸡蛋。”

根据表4和表5的数据,结合四轮调查的收支量表分析低保家庭的消费结构,可以发现,低保家庭几乎完全没有享受型消费。自2003年开始,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已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低保家庭却没有同步发展。在我们四轮访谈期间,33户低保家庭几乎没有家用电器、家具、耐用品的消费,交通和通信消费不见增长;大多家庭只在春节期间添置少量衣物。我们的量表中有两项消费记录无任何家庭填写,一项是本市或外地旅游支出,一项是公园、电影、剧院支出,这说明33户低保家庭没有任何旅游、娱乐用品和娱乐服务等享受型消费。相比之下,子女教育消费、医疗消费支出却异常“坚挺”,教育和医疗负担是他们限制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及享受型消费的原因之一。

表4 33户低保家庭食品消费状况一览表(2008.11-2009.12) 单位:元

注:表中5号家庭2008年11月的月总支出8 777元中,有8 000元是大病医疗费。

三、收支平衡情况

表5是济南市33户低保家庭2008年11月-2009年12月的4个月收入支出情况和2009年低保家庭存款或现金余额及借债情况。家庭月收入的统计口径同表2所涵盖的项目。家庭月支出的项目的统计口径同表4。为了更全面考察低保家庭的收支平衡状况,特将不是发生在调查月份的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大额支出、2009年家庭存款或现金余额及借债情况单独列出。其中,子女高中及以上学历教育费有14户,大额医疗费支出6户,2009年底家庭存款或现金余额12户,家庭有借债19户。

表5数据显示,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低保家庭月收支平衡状况没有太大变化,2008年11月收不抵支的有12户,2009年12月是13户,考虑前者是第一轮调查,调查对象对收入情况较多保留,后者已是第四轮调查,调查双方的信任增加,更接近真实的因素,两轮收不抵支的户数基本相当。在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的情况下,低保家庭月收支平衡状况没有明显恶化,其原因主要是:济南市政府2009年度两次提高低保金标准并给低保户加发生活补贴等政策措施、低保对象劳动收入增加和节衣缩食,其中低保金和劳动收入提高的贡献基本相当,人均分别提高了56元和65元。

综合考察这33户低保家庭月收支平衡变化不大的状况和大额支出、2009年底现金结余和存款、借款情况以及表2的收入结构情况,可以发现,低保家庭缺乏资产积累和资产性收入,就业收入不足。表2显示,33户低保家庭没有任何资产性收入。表5显示,有18户家庭欠债,有现金结余或存款的很少。尽管每个家庭中至少有1个成员是有劳动能力的,但是,家庭月劳动收入占月总收入(包括亲友资助)的比例比较低,四轮分别为30%、30%、51%、36%,四轮均值37%,就业收入明显不足。根据资产建设理论,收入只能维持消费,而资产积累使人们能够承担风险,创造未来取向和鼓励人力资本发展。缺乏资产积累和劳动收入不足交互作用,成为制约低保家庭脱贫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月收支情况没有明显好转的症结所在。

表5 33户低保家庭收支状况一览表(2008.11-2009.12) 单位:元

续表

四、结语

从济南市33户低保家庭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的收支情况看,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呈增长趋势,但相对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教育和医疗负担较重以及CPI高位运行等因素,低保家庭的总体消费水平很低,生活质量有下降的迹象;由于低保金和劳动收入提高以及节衣缩食等因素,低保家庭月收支平衡状况没有太大变化,但他们缺乏资产积累和资产性收入,就业收入不足,摆脱贫困的压力很大。

2009年度济南市有城市低保家庭2.5万余户。我们按立意抽样方法所获得的33户低保家庭的收支状况或许不能全面地反映低保群体的生存状况,但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进一步表明:第一,低保方式应实行资金保障和实物保障相结合,加大生活必需品实物保障的比例,以减轻CPI增长对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第二,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低保对象的能力建设,包括通过经济和社会手段加强贫困家庭的资产建设,通过良好的职业培训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增加低保对象的脱贫能力。第三,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家庭的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减轻低保家庭教育和医疗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斌.福利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刘继同.社区就业与社区福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低保金劳动收入亲友
宋自重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2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北方文学(2018年10期)2018-07-12 10:58:16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妇女生活(2018年4期)2018-04-20 03:53:28
图解党纪
建立农村低保金发放监督机制的建议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吗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特征及结构性因素分析
学术论坛(2015年12期)2015-10-25 02: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