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韵的语篇属性

2013-11-29 00:41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消极语篇语义

赵 晶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87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义韵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其中一些核心问题,如语义韵是节点词的属性还是语篇的属性,是内涵义的研究还是联想义的研究等等,学界还存在争议。本文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韵的定义和本质属性重新加以审视,并基于语料库分别考察“坚持”和“persist”在语言实例中的态度色彩,进而探求语义韵同节点词及语篇的关系,最终确立语义韵的语篇属性。

一、何为语义韵

Louw最早提出了“语义韵”的概念,他认为在过去语言的发展中语义韵隐藏于人们的概念之外,语感也无法感受到它们[1]157。大规模语料库的产生使得提取语义韵成为可能。Louw把语义韵看作是词语由其搭配词激发的、与之相匹配的意义氛围[1]157。不少学者继承了语义韵的语义氛围说,国内多数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如杨惠中发现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习惯性地、反复地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出现,关键词项也就被“感染”上了某种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弥漫的语义氛围就是语义韵[2]。卫乃兴也认为语义韵是关键词项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中所营造的语义氛围[3]。

有的学者把语义韵看作是节点词或关键词项的内涵义,如Stubbs和Hunston默认语义韵是内涵义[4-5]。Partington和Oster认为语义韵是词语内涵义在搭配式中的扩散、传播[6-7]。Whitsitt和Stewart认为语义韵研究的普遍趋势之一是将语义韵界定为内涵义[8-9]。然而,有研究者指出这一观点的不足,Sinclair避免使用“内涵”(connotation)一词,而是选用“态度性”(attitudinal),强调语义韵的交际功能[10]75-106。Morley&Partington指出语义韵是内涵义的一个方面[11]。李晓红、卫乃兴指出,语义韵内涵意义说“突出语义韵具有评判或评价的特质”,但是“趋于混淆语义韵同内涵义的界限”[12]。

学界对语义韵概念的争议与研究视角密切相关,从节点词或词汇搭配的角度,还是从语境、语篇的角度来看待语义韵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但是,更多的例证说明从词汇的角度研究语义韵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样的节点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完全相反的语义韵。语义韵的研究不能脱离语境,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语篇属性而非节点词的属性。本文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义韵是具有功能性、态度性、动态性的一种语篇属性。

二、语义韵的态度性和功能性

按照态度色彩的不同,Stubbs把语义韵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类型[13]。Partingon则认为语义韵是渐变性的(gradable),一个词有多少积极、消极或中性的语义韵取决于它在积极、消极和中性语境中出现的频率[14]。按照表现特点的不同,语义韵还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语义韵的渐变性和显性隐性的表现方式,突出了其动态性和功能性的特点。这一方面彰显了语义韵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为具体分析文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已有的语义韵研究多考察节点词及其搭配所呈现的积极或消极的语义韵,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语义韵代表性研究成果

表1列出的研究结果似乎表明语义韵是节点词的属性,是节点词与语义趋势的共现关系。但Hunston用事实证明了Stubbs研究中认为有消极意义的“cause”[15]在与非生命的物体、时间或过程连用时并没有消极的语义韵。她还用“persistence”的例子论证了语义韵的积极或消极属性取决于上下文环境中的其他成分,即“persistent”一词也是既可表示积极态度也可表示消极态度。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若将语义韵的特征归于某一词语太过简单化,词语的态度意义会因其周围的词语的改变而改变,语义韵是一种语言序列的语篇功能而非词汇属性[16]。因此,确定语义韵不能局限于词汇,而要放眼于整个语篇和上下文语境。

其实,早在Louw的定义[1]中已经蕴涵了语义韵语篇属性的苗头,因为不同的搭配词可以激发不同的意义氛围,这说明语义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取决于上下语境中的搭配词。Louw进一步指出语义韵不只是内涵义,其本质是功能的、态度的[17]。Sinclair使用这一概念时非常谨慎,他指出语义韵并非指简单的共现关系,而是由一系列共现关系形成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一贯语篇功能[18]。Sinclair认为语义韵与交际态度、交际意图存在密切联系,语义韵更接近于语义-语用连续统上的语用一级,会随着交际态度和交际意图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10]87。这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语义韵的“功能说”,得到不少研究者的支持。Sinclair以动词“budge”的使用为例,证明了该词通常出现在包含其他多个成分的扩展序列中,而其语义韵也是这一序列的语篇功能而非“budge”本身的属性[19]。

本文认为语义韵是一个语篇概念,由态度意义的辐射而产生,具有态度性和功能性。语义韵没有固定的色彩,而要根据语境中词汇的态度意义来确定。简单地说某一个词含有积极或消极的语义韵是不恰当的,必须要建立在对上下文和周围词汇的精确观察上。语义韵同语境、文本密切相关,有突出的语篇语用功能。它可以渲染其辐射范围内的成分为同样的态度色彩,从而形成前后语义的衔接,进而有助于构建语篇的连贯性。

三、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语篇属性的考察

下文将分别从国家语委汉语语料库(http://www.cncorpus.org/)和Stringnet英语语料库(http://nav.stringnet.org/)中对汉语“坚持”和英语“persist”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韵色彩进行说明,证明语义韵不是节点词本身的属性,而是和语境密切相关的语篇属性。这里的语境既包括大语境也包括小语境,前者指提供语言经验的整个语篇,后者指词语所出现的上下文。语义韵是在大语境和小语境共同作用下词语的态度色彩。“persist”和“坚持”并没有明确的积极或消极语义韵,而是在不同的语篇、语境中因周围词汇的态度意义而受渲染,进而激发某种具有语篇属性的语义韵特征。

(一)“坚持”的态度意义考察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坚持”作为动词的注释为:

①坚决保持、维护;不改变:~原则|~己见。②坚决持续进行;不停止:~斗争|带病~工作。[20]

显然,辞书并没有给“坚持”本身标示出固定的态度意义。为了考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每一种态度色彩的分布情况,我们在国家语委汉语语料库中在线检索“坚持”共得到1861条检索结果,按照10∶1的比例随机抽样得到186条语料,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表示“坚决维护、保持”或“坚决持续进行某种积极行为”的为积极态度;表示“执意不改变某种固执的想法或做法”的为消极态度;积极、消极含义都不明显,只表示“不停止”含义的为中性态度。其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坚持”的态度意义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积极语义韵表现突出,但“坚持”并没有完全固定的语义韵搭配,而要根据前后语境来实现其语义色彩,即上下文中的态度词可渲染“坚持”的评价意义。下文将通过例句一一说明。

1.呈现积极态度的“坚持”

体现积极态度意义的“坚持”在所统计的用例中所占比例最高,为84.95%。这一结果同它在汉语中的使用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坚持做下来的事情往往都是正面、积极的,坚持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多用“执意”一词。例(1)至例(4)中“坚持”所在的语言环境都有积极评价意义的词汇或语言成分,这种语篇环境使“坚持”带上了积极的语义色彩。如:

(1)对待这个矛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坚持]勤俭节约,处处精打细算……

(2)要引导团员青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胆探索,奋发进取。

(3)……并[坚持]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

(4)当3个敌阵地的火力猛烈向他们扫射时,他沉着冷静,组织战士[坚持]潜伏,查明了敌情,圆满完成了任务。

仔细观察这些用例,发现“坚持”出现的语境中分布着多个表示积极态度意义的成分:如例(1)中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例(2)中的“实事求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胆探索,奋发进取”;例(3)中的“促进”“发展”;例(4)中的“沉着冷静”“圆满”等。这些积极意义成分共同激发了“坚持”在文本中的语义韵色彩。

统计结果表明“坚持”在具体语篇中表现积极语义色彩的情况居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坚持”就一定具有积极语义韵。在引发消极态度意义的语篇、语境中,“坚持”同样可以体现消极的语义色彩。换言之,是上下文的语义共现关系渲染“坚持”为积极或消极的语义色彩。下节即是消极语义共现关系赋予“坚持”消极色彩的现象。

2.呈现消极态度的“坚持”

体现消极态度意义的“坚持”所占的比例最低,在抽样统计的186条例句中仅为5.91%。例(5)至例(8)体现了消极态度语境下“坚持”被渲染为消极语义色彩的情况。如:

(5)“顽固不化,[坚持]错误!”

(6)车队领导多次对他进行帮助教育,但他[坚持]不改,今年三至八月份又无故旷工103天。

(7)而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所主张的对外开放,乃是在经济上依赖西方,照搬西方经济制度,以至走向“全盘西化”。

(8)不少历史学家都从祁山作战中,看出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不足之处——尽管他足智多谋,满腹经纶韬略,但在用兵指导上常因性格谨慎而[坚持]保守的策略。

以上例句中的“坚持”在“不改正错误、执意为之”的消极态度语境下几乎都被渲染上了“固执己见、执意不改”的消极语义。这里判断积极、消极,除了参照该语言所处文化的价值观之外,还要考虑作者的价值观。如例(8)中由于作者认为诸葛亮过于保守谨慎,是其“用兵上的不足之处”,因此这里的“坚持”有消极的态度意义。但是如果判断的价值标准依据诸葛亮,便不具此消极意义。换言之,判断积极、消极态度意义的立足点在作者,而不是语篇中的人物或读者。

从统计数据看,“坚持”在语篇中表示消极态度意义的比例虽然不高,但也足以说明认为“坚持”一词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观点是不恰当的。语义韵不是节点词的属性,并不是“坚持”具有积极或消极的语义韵特点,而是整个语篇在具体语境下由一系列语义共现关系而体现的一种语篇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语义韵的研究不应关注单个的节点词,而应着眼于上下语境和语篇中的语义共现关系。

3.呈现中性态度的“坚持”

由于语义韵具有渐变属性,有时很难分清语义韵表达的是积极还是消极含义,即语境中没有明显的态度语义倾向,这时可将其看作是中性的语义色彩。中性语义韵同样不是节点词的属性,而是语篇赋予的属性。例(9)至例(12)中的“坚持”便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积极或消极语义倾向。

(9)公元276年,陈瑞聚众数千举行起义,[坚持]了一年,后为益州刺史王浚所杀。

(10)友人开了灯,留着我,说是即使再下大雨也无妨,我可以睡在他们家里;倚在他臂中的女人也那样说着,可是我[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就径直取了帽子和上衣。

(11)它可能是由于能的紧张没有释放而引起的,卡特尔[坚持]认为焦虑可以来自低的自我力量和高的惩罚性超我。

(12)阿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只遇到一个人做出错误回答时,被试者(未接到通知的人)将[坚持]自己的正确答案。

以上例句中的“坚持”只是表示“持续不断或者不停止做一件事情”,在语境中未能体现明显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意义,语篇激发的是中性的语义韵。体现中性态度意义的“坚持”在抽样统计中占9.14%。它的使用情况同语类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坚持”的中性态度意义在科技语类中比在文学语类中所占的比例要高。

(二)“persist”的态度意义考察

“persist”是汉语“坚持”的英语对应词之一。表示“坚持做某事”之义时,两者在互译中有何差异?借助Stringnet在线英语语料库,检索得到“persist”后面跟动词的所有搭配,即“persist in doing”的全部例句,共144条。对其中每条的语义韵进行判断,得到如表3的统计结果:

表3 “persist”的态度意义分布

1.呈现积极态度的“persist”

《剑桥高级学习词典》(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对“persist”的注释是:

①If an unpleasant feeling or situation persists,it continues to exist.

②To try to do or continue doing something in a determined but often unreasonable way.可以看出,“persist”的语用含义常常是消极的,但在具体语篇中它的语义韵色彩却要取决于语境中的其他成分。抽样调查显示,“persist”在语篇中呈现积极的情况只占总量的约10.42%,如:

(13)...he will always persist in trying to develop constructive meaningful and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m.

(14)...the major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persist ed in giving a sufficient basis for social distinction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15)But it was typical of Pound’s kindness...that he should have so persisted in trying to give me the right contacts.

(16)Authority tries to make people uniform,categorizes them,gives them numbers;but Nature,with splendid abandon,persists in making them all different.

例(13)中给“persist”渲染上积极语义色彩的成分有“constructive”“meaningful”和“friendly”,例(14)中的“sufficient basis”,例(15)中的“kindness”“right contacts”同样是显性积极态度意义词,使“persist”也表现了积极的语义色彩。例(16)中的积极态度意义属于隐性,产生于同政府行为的对比。政府使人趋于同化以便控制,而自然却持之以恒地使人和人之间产生宝贵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persist”带有积极语义韵的比例在三种情况中为最低。

2.呈现消极态度的“persist”

“persist”及其周围成分显现消极态度时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9.72%,这一消极态度意义多由周围的消极词汇所引发和渲染。如:

(17)Yet politicians persisted in propagating the myth and continued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supposed independence of the press.

(18)Thankfully she did not persist in pursuing her mad idea.

(19)...if they persisted in making“groundless”statements attacking the country’s leaders.

(20)There have been nuclear accidents...before and there could be accidents again if the government persists in using this technology.

“persist”在以上例句中之所以呈现消极的态度意义,是因为其周围的成分明显表现出消极的意义,如例(17)中表示“政客”“玩弄权术者”的“politicians”、表示“鼓吹”的“propagating”,例(18)中表示“疯狂”的“mad”,例(19)中表示“毫无根据”的“groundless”,例(20)中表示“核事故”的“nuclear accidents”等。正是由于语境同这些词语的共同作用,使得“persist”也表现出消极的含义。这种语义韵的属性是动态的、功能的,具有语篇的属性,而不仅仅是节点词的属性。上述例句中的“persist”均表示“固执地或错误地坚持了某件不应该坚持的事情”,作者对这种行为并不支持,因而呈现消极的语义韵。

3.呈现中性态度的“persist”

中性语义韵的“persist”意味着积极或消极色彩均不明显,只是简单地表示动作的不停止或不改变。此种情况下的语境中一般没有态度意义明显的成分,有时却又可能是隐性的态度立场,对语境的把握不当可能导致语义韵色彩识解上的偏差。

(21)Small animals could live off the wisps of yello w grass that persisted in growing,and large animals could live off the small animals.

(22)I find that the weather and seasonal changes play a large part in my ideas about landscape and I shall persist in stalking the same places throughout the seasons and years.

(23)Others do learn to respect your need to be alone,if you persist in maintaining it.

(24)And the still,small voice which persisted in whispering“too good to be true”gradually,very gradually,became fainter.

以上的例句中,“persist”表示不停止地做一件事情,没有涉及明确的态度意义。例(21)和例(22)两句为科技类语篇的内容,只是客观地描述了“草持续生长”和“持续地跟踪同一地点”,“persist”与前后成分所形成的语义韵为中性。其余两例表示“坚持、不中断地做某事”,也没有涉及积极或消极的判断。中性的语义韵并不代表没有态度意义,而表示既非积极也非消极的中性态度,即没有涉及作者的主观评价。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评价主体为原文作者,而非文本读者或文本内提到的人物。因此在判断语义韵色彩时,要以原文作者的态度为读解立场,这样才能保证语义韵判断的相对客观性。某些用例因语境不明朗,无法完全掌握作者叙述时的态度。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语义韵不是节点词的属性,而是依赖语境的语篇属性。

四、小结

本文以“坚持”和“persist”在语篇中所体现的积极、中性和消极态度意义为例,阐述了语义韵的语篇属性。从语篇语言学的观点看,语义韵不是节点词的属性,而是一定语境下一系列语义共现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义,本质上是一种语篇属性。突出的态度词汇或成分会渲染其他词汇或成分,使之附上相应的态度色彩。语义韵语篇属性的确立决定了应从语篇的全局角度理解词语的意义,凸显了语境及语篇韵律的作用。正因为如此,Stubbs[4]65-66倾向于使用“语篇韵”来代替语义韵的概念。把语义韵提升到语篇韵的高度,符合从语篇出发理解文本意义的语篇语言学的核心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语义衔接,是构建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注释:

①研究成果参见如下文献与书籍: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Contextual prosody theory:Bringing semantic prosodies to life;Collocations and Semantic profiles:On the cause of trouble with quantitative studies;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Words and Phrases: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s;Text and Copus Analysis:Computer-assisted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Patterns and Meanings:Using Corpora for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Louw 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C]//Baker M,Francis G,Tognini-Bonelli E(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Atlanta,GA:John Benjamins,1993.

[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156-159.

[3]卫乃兴.语料库数据驱动的专业文本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2002(2):165-175.

[4]Stubbs M.Words and Phrases: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s[M].New York:Blackwell,2001.

[5]Hun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42.

[6]Partington A.Patterns and Meanings:Using Corpora for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M].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7]Oster U.Using corpus methodology for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es:What can corpora tell us about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emo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2010(4):727-763.

[8]Whitsitt S.A Critique of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Prosody[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5(3):283-305.

[9]Steward D.Semantic Prosody:A Critical Evaluation[M].New York/London:Routledge,2010.

[10]Sinclair J M.The search for the units of meaning[J].Textus,1996(9).

[11]Morley J,Partington A.A few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semantic-or evaluative-proso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9(2):139-158.

[12]李晓红,卫乃兴.双语视角下词语内涵义与语义韵探究[J].现代外语,2012(1):30.

[13]Stubbs 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Computer-assisted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96.

[14]Partington A.Utterly content in each other’s company:Semantic prosody and semantic prefer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4(1):131-156.

[15]Stubbs M.Collocations and Semantic profiles:On the cause of trouble with quantitative studies[J].Functions of Language,1995(1):23-55.

[16]Hunston S.Semantic prosody revisi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itcs,2007(2):249-268.

[17]Louw B.Contextual prosody theory:Bringing semantic prosodies to life[C]//Heffer C,Saunston C(eds.).Words in Context:Discourse Analysis Monograph 18.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49-50.

[18]Sinclair J 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6-9.

[19]Sinclair J M.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4.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28.

猜你喜欢
消极语篇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