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永剑
商,简单说就是做生意。自古以来,商有坐商与行商之分。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规划中的表述,商主要指的是商贸流通领域,在《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商贸流通业包括生产资料流通、工农业品销售等生产性商贸服务业;零售、餐饮、社区商业等生活性商贸服务业;典当、旧货、拍卖、成品油等特种商贸业;以及对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会展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百货、超市、专卖店、商品交易市场、商业街等商贸业态。商科高职培养的人才,应该就是这些行业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学校名称中含有“商业”、“工商”、“经济”、“经贸”等字眼的,都应是商科类的高职。
长期以来,众多专家对国内商科高职人才的培养做过大量的探讨,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高职工科学生的培养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技能型的操作,也就是相关设备如何操作,有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一般通过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就可以了。商科类的高职学生,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商业流通领域的中基层管理人才。在校期间,既要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应拥有相应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却不是可以直接手把手地教就可以的,很多时候要靠学生自己去悟。而要提高学生的悟性,就要通过反复锻炼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可以借鉴认知领域的建构主义方法来实现。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继而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1]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实践多年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国的高职产生于上世纪末,当时高校才刚开始扩招,高职的生源还是不错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好。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的生源与当初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新特点。
前些年,国内高校扩招,本科和高职院校的规模都扩大了很多。现在国内7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可进入大学学习,而高职院校是大学里排名最靠后的,招进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与前些年的学生相比要差不少。这样,这些学生在学习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原来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地保持集中。针对这些学生,继续延用传统的持续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再感兴趣。在不少的高职学校,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上世纪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总是想尽可能多地学些知识,以便毕业后能找份不错的工作。而如今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地寻找创业的机会,平时四处打工,想的是怎么多赚些钱。这几年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快速致富的例子此起彼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眼球。本来,创业与学习专业知识是可以平衡好的,而现实的情况,不少大学生过于热衷于创业,忽视甚至是漠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高职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意识到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自己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转而在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寻求突破,希望能够通过创业来得到社会的认可。
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每天各种信息会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介铺天盖地地向你迎来。相比而言,这些媒介上的“快餐信息”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因为它们形象生动,受众一般只需接收而无需思考。而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将知识点简单罗列在投影屏幕或黑板上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对于“见多识广”的学生来说,他会觉得太小儿科,继而也就不会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关注,引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执情,是对高职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比较重视学生个性的开发。以前,你教给学生一些知识,他们会认真听,好好学,有问题了再来与老师沟通。而现在,你教给他们知识,他们的第一反映是“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可以那样?”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的思考会更全面,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提问来得太快。其实,大多数情况是,他们自己还没想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本能地对你进行否定,以表明他们更行。而实际上,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上司交待的工作,你应该自己通过学习和工作,去想明白为什么应该是这样,如果想不明白再来分析和探讨;而不是让老师和上司给你一个答案,你再来和他狡辩。之所以会这样,笔者认为,这与国内的独生子女现象有一定的关联。这些学生平时在家里受宠,养成了较为叛逆的个性,所以很容易会否定别人的想法,这种思维模式对现代的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针对国内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商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前店后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可取的,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前店后学”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侧重于商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递进式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堂的实践教学。这一过程一般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第二学期开始教授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些课上,一般要求实训课时要占到1/3到1/2,这些实训课主要在校内的实训室里完成。这种培养方式对课程的相关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一门课提炼出10个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安排一两个核心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背景详细,又适合学生分析和操作的案例。课堂教学时,指导学生建立分析的思路,对学生需知的知识点进行提示和引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相互交流后,由教师进行相应的点评。课堂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软件操作、硬件上手、案例模拟等方式来完成。[2]
第二阶段,校内门店顶岗实训。这一过程一般在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完成,这时学生对专业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能力到门店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了,比如收银、理货、货物入出库、客户调研与回访、货物配送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得漂亮并不容易,它需要学生有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适当的创新。因为顶岗实训需要工作一定的时间效果才能体现,因此,可以安排专门的实训课程让学生来做,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余参与这些门店的工作。
第三阶段,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这一过程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实施,一般在第三学年完成。这个阶段,学生到企业参加实际的工作,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现在很多的商贸企业,像大卖场、电商企业、快递公司、酒店等,都有着大量的用人需求,也能够接收大量的学生顶岗实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将完成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力的转变,为最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还是没有毕业的,他们也能接受基层岗位的锻炼,不致于等到毕业再出去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了。
“前店后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着力于打造全方位、立体的实践操作体系,通过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它与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具体培养过程中,需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高职学校,由于要节约教学成本或是校内资力量的原因,会倾向于实行大班教学。但是,因为大班教学难以完成实训练习,导致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只能走过场,学生的相应技能和素养得不到提高。另外,国内高职院校的单班规模一般在50人左右,合班教学时学生数一般在80至150名,这样的教学规模,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充分进行讨论,并控制好课堂气氛是非常困难的。根据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时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操作和小组讨论,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专业核心课程虽然目前还难以实现小班化教学,但至少应该保证单班化教学。
“前店后学”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通过日常教学训练和实践,让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中,迅速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这方面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数量不宜过多,以十门左右为宜)。要确保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每门课程都应形成一个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安排时,应安排3-5名的教师(含兼职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一学年要定期地组织课程教学研讨,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资料。
看得出来,“前店后学”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在实训教学。也就是,通过大量贴合实际的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在整个实训链条中,校内的门店实训是很关键,也是很难实施的。这一环节既可以使学生在课余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又能够把问题及时地带回到课堂,师生共同来解决,为去企业正式地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企业。[3]
当然,实际执行时,这一环节往往会流于形式。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门店的引入难以找到合适的。有些合作企业嫌麻烦,不愿在学校周边设立门店,而如果门店离学校太远,则学生的日常实训又难以完成;第二,引入的门店规模太小,难以容纳一个专业的学生。有些企业即使设立了门店,规模也不会大。比如,现在不少的快递公司在学校旁边设有门店,但这样的门店一般最多只能容纳10名学生实训,再多的学生就容纳不下了。而如果缺了这部分,则会使得整个链条不完整。
因此,商科学校要积极开拓思路,将部分大企业的一个部门都引入学校,或是通过行业协会,引入相当数量的同类企业开店。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将一家电商企业的整个后台服务部门都引入校园,然后通过三班倒的方式,同时能满足3个标准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学习。
[1]R.M.加涅,W.W.韦杰,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黄斌,邹茜茜.高职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