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宏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经验以及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近些年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课程体系仍未跳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型体系的藩篱,未能形成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存在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更没有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2)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联系较少,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存在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现象,不能满足企业的“零距离”顶岗。(4)考核形式单一,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结果。
因此,依据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结构,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值得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对原有学科型课程结构的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建立一个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我们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并按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重构与序化,采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打破原有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其次,结合建筑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水泥性能检测”、“混凝土性能检测”等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内容及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具体实施时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工作能力。综合项目以完成某一建筑材料性能检测操作为目标成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再次,将课程学习与建筑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最后,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工作过程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由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综合培养来实现的,因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邀请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必须要经过精心挑选,并对分析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力求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普适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是用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现代职业活动进行描述,即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应于各个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群、职业与典型任务分析、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企业反馈、修改完善等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流程图
通过到呼和浩特铁路局恒诺集团公司、包头市第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笔者在分析建筑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能力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在对传统意义上学科体系的解构和现代意义上行动体系重构的基础之上,设计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开发了主要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和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工作任务划分表,详见表1和表2。
表1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
表2 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工作任务划分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成功与否,其关键是对课程内容实施选择与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建内容结构的过程。由于职业教育传授的是工作过程知识,因此在确定本课程内容时应以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知识是与具体的工作情境直接相关、能够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是以实践经验、技能和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从事某一职业的“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重构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它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而是针对表1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根据工作过程所需知识、技能、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确定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与模块关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图2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
为增强本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打破传统的授课方法,根据项目之间的内在递进关系和难易程度,笔者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项目P2~P7这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项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按照“项目成果展示(激发兴趣)→教师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策划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查阅资料,项目实施→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实施检查→质量控制→评价反馈、改进提高”的这一完整工作过程方式组织教学(如图3)。
图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图
如在完成水泥技术性能检测这一工作任务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已完成的水泥质量检测报告,学生通过阅读水泥质量检测报告,明确水泥技术性能检测的工作内容,并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积极准备,组织实施。随后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对整个实施过程(包括试件的制作、仪器的使用、试验数据的计算、试验结果的评定等)进行自检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对于P8综合应用训练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模拟实际工作中完成某一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为任务(现场取样、试验室检测、质量评定及填写检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作出准确评价。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评价、验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情景中的疑难问题,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无缝”链接。
正是基于以上变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改变了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一种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实现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虽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