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瑛 邓 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当今“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并向常态化的趋势发展,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匹配,因此培养出更多能和产业结构相衔接以及自主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解决好农村适龄青年的发展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江西职业教育尤其是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尤为重要,构建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特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定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依据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办学主体、教学模式、学校类型、师资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中国教育发展经历了“学徒制”到实业教育,再到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中职教育发展迅速,通过合并、共创、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部分省市还出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存在一定差距。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反观国外职业教育,无论是CBE、双元制或合作制,都把教学内容跟工作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就掌握了生产实践。目前江西省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江西省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往往缺乏针对性,大都是目前社会上所谓的时髦专业,与江西省农村建设的需要脱节。此外,因为不了解外地的用工行情又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诱发了在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弃学心理,滞碍了江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
江西省是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某些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不够,认为职业教育可有可无,导致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有限。政府部门的职教投资不到位,使广大的、特别是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很难学到实用性技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节,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将来的就业。部分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缺乏规范,导致实用性和可持续利用性降低,并不能真正的起到实践效果。
农村中职学校大都由其他学校改制而成,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动手能力普遍较弱,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具备多年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少。加上部分中职院校没有很好的用人体制导致真正有能力的教师流失严重,这些都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农村中职学校因招生困难而降低入学门槛,很多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实际上实行登记入学,只要缴费报名就可以上学。由于学生来源复杂,文化程度不一,农村职校教师往往是管理学生就疲于奔命,很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良好学风、教风、校风难以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施。
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只是停留在实习的阶段,并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很少介入到学校的课程制定和考核评估体系中来,校企结合的完整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包括合作的目地、计划、培养方式、合作的手段等都需要更多的磨合。
通过对江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江西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于江西农村经济的发展。江西农村的待业人口主要由15—59岁的人群构成,中小学以下学历占人口总数的54.14%。即江西农村待业人口的普遍特点是待业人口数目大,文化层次集中在中小学。因此,要大力提升江西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力,就要大力提升江西农村的经济发展后劲,培养一批有视野、有文化、懂技术、肯实干的新型农民是面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江西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13年2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赣府发 〔2013〕7号)出台,该文件明确规定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依托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加强“双师型”职业教师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培育造就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职教名师”和“职教名校长”;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设立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岗位,鼓励学校聘用企事业单位高级技能人才到学校从事教学。我们认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适应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总体目标。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主攻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支撑引领作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引领,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突出江西优势和特色,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这为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方向。各地区发展重点不同,面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与实践重点也要有所侧重。
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要结合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引进资金与人才。江西是农业大省,农村发展前景广阔。江西有众多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加上有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将会帮助农民工直接在本土顺利就业。中职学校可以承担对当地农民工进行培训的任务,也可以吸纳一些多年在外打工、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为实践指导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的需求性,对农民工培训指导方针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农民工的收入,使他们不因接受培训而遭受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他们看到接受培训不但能就业还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对提供生产学习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应给予免税或者费用奖励。据对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关系的研究显示:接受专业培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稳定性较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不仅为自己培养出了熟练技术人才,更为自己留住了人才。
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可结合教学与就业的需要,让农民工与熟练技师结成师徒关系,熟练技师在农民工获得技能成功出师后,中等职业学校可调整技术师傅的薪资水平,并适当加以褒奖。
总之,江西省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紧紧围绕江西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准确、合理地设置专业,建立以特色专业学科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突出农村职校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生产示范、社会服务的多功能作用的优势,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使学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乡镇企业劳动者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中心。
[1]翁贞林,黎瑛等.新型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张怀西.关于当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05(20).
[4]曾丽.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