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2013-08-15 00:51周叶露
职教论坛 2013年14期
关键词:倡廉廉政青春

□周叶露

一、“青春倡廉”的背景及内涵

“廉”,本意指房屋的边,意喻人的品质正直、端方。“廉政”狭义上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党政职责时,应廉洁奉公,不谋取不正当私利。广义上指一切依法成立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内部组织和工作人员都应当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1]。

2011年,重庆共青团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面向青少年开展了“青春倡廉”品牌活动。所谓“青春倡廉”,就是指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倡导廉洁行为和廉政作风。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文艺汇演和创建“青春倡廉示范岗”,该活动得到了社会群体广泛地支持,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它已经走进了高校,吹响了高校反腐倡廉的号角。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

高校廉政文化是指在高校环境中,师生的廉政道德化认知、廉政的思想品质素质和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在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法律规范、组织、体制、机制、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领导为关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群体文化[2]。由此,所谓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就是指在高职院校环境内,以领导为关键、教师为主导,面向学生主体开展的以“正直、廉洁"为核心内容的,为培养廉政道德化认知、廉政思想品质素质和道德价值取向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特殊的一员,随着办学规模地扩大及产学研相结合地拓展,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个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频发。同时,伴随着学术腐败、考试作弊、信贷欺瞒等不良现象地出现,学校的公信力下降,学生的廉洁意识备受考验,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

1.廉政文化教育的主导者不明确,内容不系统,制度不健全。当前高职院校设立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多为学院党委和纪委,教育对象着重于党员领导干部,面向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缺乏统一地指挥和安排部署,仅仅由两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日常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现有的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呈块状分布,不能构成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就重庆高校而言,除重庆工商大学成立了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其它高职院校至今没有成立廉政文化研究机构。同时,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的相关制度很不完善,教育过程缺乏制度监督,教育结果缺乏规范要求。

2.廉政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陈旧,载体缺乏,形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廉政文化教育,形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注重说教,内容大而空,未能与时事焦点以及当下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思潮相结合,宣传效果很不理想,再加上相关教材和书籍地缺乏,廉政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融合不够,忽略了文艺晚会、互联网、校报电台、群体社团等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没有构建起整体联动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和评估体系。

3.高职学生廉政素质不高,廉政文化意识淡薄。面对各种思想互相激荡的现实环境,大学生思维活跃、观点独特。一方面,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痛恨腐败现象和骄奢淫逸;另一方面,他们自律较差,面对不正之风见怪不怪。有的考试作弊、信贷欺瞒,诚信意识下降;有的盲目拜金、贪图享乐,生活追求物质化,拒绝牺牲和奉献,缺乏大学生应有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廉政素质普遍不高,廉政文化意识淡薄。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育主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学院领导和教师对于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认识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教育的效果。一些教师认为讲廉政关乎领导,与己无关,流于形式。还有一些教师对反腐的纪律法规了解不够,对社会腐败和反腐败现象漠不关心。少数人对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心理预期,对国家打击和惩治腐败的决心信心不足。

2.教育主体认知及行为有错位。大学生渴望高尚道德和正确价值观,但缺乏行动上的积极主动;对各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却置身其中而无动于衷;期待建立规范的社会道德秩序,却缺乏自律;怀着对公正廉洁社会的无限向往,却缺乏具体行动;有些学生只看问题表象,在价值评判标准上,严人宽己,肯定性评价自己,否定性评价他人。这些错位的表现都影响着廉政文化教育的效果。

3.高校自身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当前,随着高校自主办学及规模地扩大,在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的同时,社会上消极腐败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侵蚀校园这片净土。近年来高校领导干部涉及经济案件的数量增加,高校的社会声誉大大下降。再加上学术造假、学术腐败、招生“潜规则”、“三金”评选内定等负面现象直接影响廉政教育的开展。

4.国际复杂多变局势的影响。在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各种文化和科技在高校交流融汇。国外先进文化在高校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腐朽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会腐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盲目追求,以偏概全。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隐蔽性与交互性,给负面信息提供生存的土壤。立场各异的媒体报导、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冲击大学生的道德操守,混淆他们的辨别能力,消磨他们的信念意志,致使高校廉政文化教育遭遇严重挑战。

三、高职院校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下,高职生与社会的接触更早更广了,他们是否受到很好的廉政文化教育,是否具有坚定的廉洁信念和廉洁素养,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对权力的认知。因此,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基础。高职院校不仅传授精湛技能,还要加强德育引领,将廉政知识融入到基本社会规范、人文素质和美育教育之中,倡导正直、崇尚廉洁。教育主导者要根据大学生各阶段不同特点有侧重地进行廉政意识培养,形成科学教育体系。

(二)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不仅是告诫学生不贪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能辨善别恶美丑,形成正确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路。通过人格教化,培育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修养,让学生意识到“廉”是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条件,要常怀律己之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观念。

(三)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是培养廉洁人才的基础工程

廉政文化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认清腐败现象的本质,确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树立诚信正直、遵纪守法、廉洁品德的过程,能帮助他们有效地抵御西方没落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对不良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对培养国家的廉洁人才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高职院校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的对策

构建“青春倡廉”长效机制,开展长期的、系统的、有效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可从廉政文化的表层、里层和核心层着手。表层指教育场所、传播媒介、文化环境等廉政物质文化层面;里层指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廉政制度文化层面;核心层指廉政价值理念、审美情趣、政治意识等廉政精神文化层面。

(一)软硬并举,加强廉政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廉政物质文化作为廉政文化的表层,它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硬件环境”,如教学场所、网络媒体、主题景观等,也包括以意识形态存在的“软件环境”,如科研学术、教书育人的氛围。要构建高职院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要同时抓,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一方面要广纳英才,将广大师生对于廉政文化学习和调研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其中;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建立起廉政物质文化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支撑条件。应针对大学生建设专门的廉政文化主题景观和廉政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宣教活动。

2.丰富文化载体,扩大教育阵地。校园廉政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充分利用传统的载体,还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充分利用图书馆、LED显示屏、周末影院、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对于学生党员开设专题党课,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总体规划;对于普通学生,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3.利用网络媒介,营造清廉环境。当下,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网络息息相关。网络这把双刃剑也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廉政微博、廉政短信、廉政网站、网上廉政讲堂及案例回放等形式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二)完善机构,健全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廉政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的里层部分,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只有确保制度体系的科学、合理、配套和健全,才能利用制度管好人、做好事、用好权。

1.建立长效体制,创新制度建设。高职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针对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建立大学生廉政教育领导体制,需成立大学生廉政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一套由党委领导、纪委规划督促、以思政部理论教育为主渠道、学生工作部具体实施、党团组织辅助、组宣部门支持配合的领导体制。党委充分授权,明确职责分工,力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工作格局。

2.充分调查研究,科学拟定制度。在高职院校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不是很成熟的前提下,拟定制度需充分调研,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道德现状,围绕学院发展的中心任务,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与学院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关系,与教风、学风、管理作风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3.扩大宣传力度,广泛推广制度。制度建立之前,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意见,汲取众人智慧,体现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制度建立以后,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其意义、目的和要求,以达到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和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4.完善激励制度,调动倡廉积极性。科学制定激励机制,通过奖惩培养高职学生的廉政意识,强化是非观念。例如,自学生进校起建立个人廉政诚信档案,承诺遵纪守法,记录学生的品德、诚信情况,增强学生的自律自控。同时,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宣传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方针政策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三)加强德育,巩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

廉政精神文化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层,包括廉政价值观念、政治意识、审美情趣等,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廉政精神文化是廉政文化的魂,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观和意识形态起重要作用。

1.抓好思政教育侧重点,灌输廉政价值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思政教育要有所侧重。对学生干部,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对普通学生,侧重于制度规章宣传;对新生,侧重于以“三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毕业生,侧重于职业道德教育、诚信警示教育。借助正反典型案例,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亲合力、吸引力,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培养其节制、宽容、坚强、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2.依托“青春倡廉示范岗”,培养道德情操。“青春倡廉示范岗”是重庆市纪委、团市委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反腐倡廉教育阵地建设,助推具有重庆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2011年开始启动的一项创建活动,是“青春倡廉”的新载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前置、关口前移”。高职院校要依托“青春倡廉示范岗”,倡导廉洁修身、以廉为荣,让廉政教育走进生活,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廉政书画影视展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强化道德情操的培养。

3.知荣辱,辨是非,追求崇高人生境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要广泛开展以知荣辱、辨是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荣辱观纳入廉政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去,教会学生为人之道,让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们的心里,让他们守住道德的底线,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1]陈绍华.高职院校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应走出两个误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4.

[2]孙瑰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集,2007.

[3]熊项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J].观察思考,2012(05).

[4]鞠殿民,李琢.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5]陈海丽.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6]吴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12).

猜你喜欢
倡廉廉政青春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时代颂
初心
廉政之歌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