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2013-08-15 00:51周建松
职教论坛 2013年14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标准

□周建松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余年尤其是近1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的发展阶段。2006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高[2006]16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此作了明确阐述。去年以来,为贯彻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教高〔2012〕4号),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质量指向、质量标准、质量内涵和质量评估制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一个提高质量为指向的阶段,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立体、开放、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1],以之作为质量保障的基本措施,但是,实施质量评价的前提必须明确评价的标准,本文拟对此做些探索。

一、高职院校办学的质量标准

教育战线几乎人人都在讲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那么,什么样的高等院校才是一个有质量的学校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下述几个社会指标来观察:

一是就业率高。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果毕业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没有较高的就业率,就很难说它具有好的质量,至少不能说是高质量的,就业率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指挥棒。

二是就业质量好。与就业率相联系,还必须讲究就业质量,也就是除了就业以外,还必须研究学生是否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以及学生在岗位上的胜任度、发展状况、学生的起薪率等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就业质量体现出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匹配和协调,它是总体质量和结构质量的具体化,更是教育质量的标志。

三是企业满意度高。高等职业教育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要推进产学研发展,必须研究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要求,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应该是学校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推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条件。

四是学生满意度高。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培养的对象,也是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大感受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说,学生对母校的教学和管理都不感到满意,至少说明其办学质量是有差距和不足的,这个学校也是没有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能力的,对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五是学生创业成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充分就业以外,还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创业,实施创业教育,把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着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正因为这样,学生创业的成效和水平,也应该是教育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是社会美誉度高。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又与社会广泛联系的教育机构,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和思潮必然要反映到学校里来,同时学校的各种情况也一定会反映到社会上去,正因为这样,学校的社会评价、社会反映乃客观必然,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必然也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即社会美誉度。

我们认为,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企业满意度高、学生满意度高、学生创业成效高和学校社会美誉度高,应该是高职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二、办好有质量的好学校必须从高职类型特征出发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教性和职教性双重特征[2],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重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是其重要和基本的要求。正因为这样,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质量应该有以下出发点:

第一,满足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共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也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要体现高等教育是高中后教育的高等性的要求,又要体现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性的需求,既要让学生感受高等教育的理念,也要让学生感受职业教育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既是大学生,也是特殊的职业型的大学生。从现阶段情况看,强化职教性,延伸高教性是一个基本趋势。

第二,体现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的共同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既要办好高等性质的学历教育,体现作为现代高等学校的文化和高层次性,又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立体化的培训工作,并把它作为开展服务工作的重要评价内容,与此同时,要把学生学历教育理念和职业培训理念相融合。

第三,探索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已写入《教育规划纲要》,这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构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围和保障机制,真正使高职院校成为一个开放开门合作的办学有机体。

第四,努力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有效之路,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创设工作和学习、教学做一体化的环境条件,努力把校内和校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条件结合起来。

第五,重视办学条件和学校文化的结合。办学条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没有大园大楼,很难吸引大师、大家,因而也难以培养出高徒和高足,现代办学尤其是大众化办学,必须讲条件,然而,只有办学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没有厚重的学校文化支持,没有文化育人的有效氛围和机制,也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办学。

第六,重视学生的当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正因为这样,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无论如何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以学生当期顺利就业为基础,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条件,才是理想的结合。

三、构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从标准体系建设着手

《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建立健全具有国际视野,适合中国国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做了安排,该规定至少包括以下6个类别: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教育质量标准、国家语言文字标准。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标准:

一是学校建设标准。按照高教性和职教性相统一的要求,体现现代化和节约型的特点对一所高职院校在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实训设施、生活设施和文体运动设施应该有基本和生均的评价标准。

二是专业建设标准。即对于学校开设一个专业的条件规定和考核验收指标体系,包括开设时、首届学生毕业时、首届毕业三年时、平时考核节点设计等内容,以前强调的1-2名副高以上专业带头人和一批骨干教师等都是必须的,同时也应包括课程教材建设标准。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标准。这包括教师队伍的最低量、师生比、教师的入职要求、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标准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重点和关键。

四是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其中应包括政府对学校经费拨款的标准、收费的标准和学校教学、行政、服务行为的基本标准等。

五是教育教研标准。既包括学校总体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规格和标准,也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基本制度、人才培养方案等等。

六是校企合作基本标准。对学校在总体上如何适应区域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合作企业和聘任兼职教师情况,教师实习锻炼,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情况等。

我们认为,以上标准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当前构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注重的着力点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是中心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外部的考评显然重要,但自我约束更为迫切,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质量转化为文化自觉。从这一意义上说,当前至少应抓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重视数据状态采集和分析。数据状态分析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状态的基本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从2008年实施以来,已历经四年时间,实践证明,它在总体上是客观的,从而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引起各学校高度重视和更多关注。学校要客观真实地采集数据,科学准确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数据状态的分析比较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数据采集是源头,必须重视源头采集工作。

第二,加强办学尤其是教学标准建设。如前所述,国家将进行相关标准建设,作为学校自身,在办学总体、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学生毕业、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必须建立一整套评价标准,以此作为约束自己、考核系部和教师的指挥棒。尽管这一标准可以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但必须有,也应该全。

第三,重视和加强督导工作。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督导,但督导的人员配备、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总体而言,还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更多的停留在聘用退休人员听听课,了解了解情况,真正从发展、质量、品牌等角度,把督教、督学、督管统一于一体的督导工作尚不多见,应该切实加以改进。

第四,引入IS900质量标准体系。我国许多行业都比较重视质量标准体系,我们在学校考评中也应当有所体现[3]。实践中,诸如航海类专业、酒店服务业专业对此比较重视,它把标准、过程、环节等统筹起来,有利于工作的规范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学校的过程意识和质量意识,非常有意义。

第五,构建多元、开放、立体化质量评价体系。应该说,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重视质量环节和质量标准。同时,必须主动做好质量跟踪和调研反馈工作。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这无疑是有意义的,如果能积极构建起一个学生、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投入部门、社会各界等广泛参与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则无疑具有更深的意义。

第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责任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应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对此,我国的985高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先行先试,作了表率,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并不断走向正规。

五、围绕质量体系切实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管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从少到多,学校规模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千亩校园、万名学子”已不再稀奇甚至相当普遍。因此,高职院校根据提高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必将有助于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和发展。

第一,增强管理学校意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从人治走向法治更是必然,因此,着眼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积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今后一个阶段学校建设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机制,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各种委员会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相当重要,向管理要质量必须成为高职战线的共识。

第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由于发展阶段和学校特点所致,高等学校的管理队伍建设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教师双肩挑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通病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这样,重视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技术化建设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较大幅度增加教师数量。无数事实证明,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负担过重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较大幅度增加、配足教师、调整师生比,应该是各高职院校今后一个阶段的共同任务。

第四,切实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师的师德风范影响乃至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增强教师的责任性,激发教师的事业性,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愿和本领是今后一个阶段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点。

第五,努力改进和优化学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精神风貌。高职院校要弘扬正气,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把时间真正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积极改进和改善教学条件。据调查,高职学校毕业生对学校反映的最大意见是教学内容不适用和实习实验时间不够用,这实际上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关,增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应该是高职学校的工作重点,也是其特点所在,必须加强。

[1]周建松.构建开放、多元、立体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5(06).

[3]程凤春.再论教育质量及其衡量标准—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2(06).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忠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