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桃义
随着中国旅游业被国家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追求新颖、独特、猎奇、体验的心理体验增加[1]。中国旅游业快速增长带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特别是应用性人才的极大需求。为此,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然而,高校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人才有不适应旅游业经营管理现实需求,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从培养目标、技能培养、课程和教学上等来研究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笔者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的表述,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提出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实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旅游业人才需求相吻合,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结合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提出构建民办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人才培养的优先目标,应坚持以学生素质为本位,依据学生自身水平及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差别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能力性强、行业性强的专业特点,通过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的方式,将素质、能力、课程三大模块与市场人才需求充分衔接发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扎实的实践教学,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保障。必须摒弃过去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突出本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启发性,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要特别注重师生互动,强化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的教学相长的机制,促进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互通互融式发展。
旅游业服务属性突出,实践性强,对知识的应用性要求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人才需求,可将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涉外旅游业务操作能力的旅游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旅行社、饭店及各类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业培养能具体操作导游、饭店服务和市场营销业务的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为旅游管理部门培养能从事旅游景区(点)、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财务运筹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业应用性人才。
通过采用课程设置模块化,冲破原来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单科分段式模式,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设置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每一模块的课程与职业所需知识、技能要求相对应,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以一种新的视角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主干课、素质技能课和基础实用知识课三大系列模块来设计更能体现应用性人才的特点,更有利于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科学地设置课程(如图1)。
1.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和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开设实验课,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程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旅游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
图1 民办职业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模块
2.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
可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一方面开设外语口语课,如基础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口语、各国小语种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鼓励学生经常到学校“外语角”锻炼和提高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开设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提高学生应对信息办公和管理需求,如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软件设计》等课程中注重实践环节,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注重采用互动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
突破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借助案例讨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形成教与学互动相长;运用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地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实务感;引入角色模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角色体验,增强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采用专题研讨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互补与统一
建立定位准确、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强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人才培养的空间。校内建有完备的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操作实验室等),学生实习前进行封闭训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然后到实习基地再进行操作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实践。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尽可能在设施设备、操作程序上保持一致;聘请旅游业内专家指导实验室的封闭训练,以节省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的时间。同时实习基地也成为院校观察行业动态的窗口和获取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据此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使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旅游市场。
1.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的立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不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持久地推进教学法的改革,而且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课堂教学属于传统教学部分,是立体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模式中的基础部分。教师针对不同课程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成功实现立体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实践教学是以旅游业实际操作为主,获得相关旅游的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它包括导游情景模拟、旅行社和酒店实习、旅游线路设计、游客偏好社会调查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操作三者有机结合用于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和服务旅游业发展需要。
2.构建以教学人才、教学教材和教学器材支撑立体化教学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以教学人才(教师结构和教学管理人才)、教学教材和教学器材支撑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是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和基本途径。首先,强化建立合理稳定高效的教学人才是关键。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高效的教学管理人才,可以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计、规划、考核、制度的制订更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其次,教材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选用适应时代需要、突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教材至关重要。然后,教学器材是实施实践质量教学体系的基础。要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选购教学器材建立实验室。如酒店模拟实验室的教学器材应与实际酒店设施相同,这才能获得实际教学效果。
3.建立学生反馈、同行间相互评价和教学督导评估的立体化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学生反馈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促进教学相长。同行间相互评价可以起到监督评价效果,在监督中吸取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提高。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4.建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质量反馈体系
毕业生跟踪质量反馈体系是了解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根本途径。毕业生跟踪质量反馈体系主要包括就业单位与岗位登记;毕业生任职岗位素质与能力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单位的综合表现反馈;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建议等内容组成。毕业生就业岗位反映职业岗位的定位是否正确,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使用评价反映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建议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肖刚,肖海,石惠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2):107-111.
[2]曹洪珍 ,王颖.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当代经济,2008(02):104-105.
[3]孔德慧.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91-192.
[4]蔡柏岩.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2006(07):89-90.
[5]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8.
[6]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4(S1).
[7]石吉勇.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8]付立彬.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3):11-15.
[9]刘晓慧.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