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芹
烧伤是指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损伤,有一定的突发性,烧伤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的时间长短所决定。烧伤患者在受到生理上创伤的同时,心理上难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治疗中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随之而来,悲观、失望的心态将伴随患者,让其对生活失去信心[2]。为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我们对18例烧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烧伤外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8例。年龄5~78岁,平均(62.3±5.8)岁。患者为I~Ⅲ度烧伤,平均烧伤总面积(86.9±7.5)%,其中蒸汽烧伤8例,热液烧伤6例,火焰烧伤4例。
1.2 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1.2.1 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 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与其保持密切接触,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尽可能改善患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激发患者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及自我控制能力,指导患者运用有效地应对方式,提高对创伤的接受和适应水平,入院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获得其高度信任。这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打好基础。
1.2.2 情绪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告诉患者不要对未来持太多的消极想法,尽力帮其走出黑暗心理,重拾生活的信心。
1.2.3 药物治疗 对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焦虑、抑郁、恐惧、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出现精神性症状(幻觉、妄想)的患者可以小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1.2.4 健康教育 烧伤患者及亲属都希望获得与其疾病诊疗和护理相关的健康知识。护士应针对患者伤情及时讲解烧伤后伤情的演变过程、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烧伤后创面护理及瘢痕预防等知识,满足患者和亲属的信息需求,消除疑虑,使其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进展,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2.5 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爱好 疼痛是烧伤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可以通过看电视,看书,玩游戏,与人交流等方式来达到目的。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习惯爱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医院允许的时间和空间内,让患者尽情施展兴趣爱好,以缓解其各种不良心理情绪。
1.2.6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1.2.7 放松训练 放松疗法是通过人体放松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是由行为医学领域发展而来的一种干预方法。它可以降低应激所致心理焦虑反应,具体的有自发训练、静默松弛反应和渐进式放松训练。
1.2.8 宣泄疏导 未来和家庭的情况是患者考虑最多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并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变化,如果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要善于疏导,给予理解、支持和关心,让其得到适当的宣泄,启发患者逐渐接受现实,积极正确面对人生。
1.2.9 经济压力的护理干预 烧伤患者焦虑症状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烧伤治疗费用高,疗程长,手术多,大多要植皮、整形美容等,对患者而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获得最佳治疗及康复的保障,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后期的治疗及康复,对其综合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告知其大致费用,提供每日清单,做好费用的解释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各种医疗保险,对经济困难者尽量节约费用,免除不必要的费用,减去不必要的治疗。
1.2.10 出院后的随访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心理支持来源;但出院后,家庭成为主要支持源,此时患者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或情感障碍问题,自己也不希望给家庭成员带来太多的负担而迫切寻求他人支持与帮助,并希望继续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医护人员所提供的追踪个别访谈与心理咨询是患者乐于接受和最有效的两种方式。
1.3 评价方法 (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D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7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总分>24分,严重抑郁;17~24分,肯定有抑郁症;7~16分,可能有抑郁症;如小于7分,便没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烧伤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s)
表1 烧伤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s)
HAMA HAMD干预前时间 例数18 23.26 ±7.84 26.31 ±3.81干预后 18 9.31 ±4.82 10.91 ±2.82 t 0.001 <0.001 3.452 3.839 P值值
3.1 烧伤患者心理问题
3.1.1 创伤后应激障碍 患者烧伤后几天或者数月往往会出现应激障碍,精神症状将可能持续1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多达数年。反复出现噩梦、对类似应激事件的强烈反应、睡眠混乱、激惹反应、逃避、情感麻木等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患者自伤、暴怒、社会退缩、对抗行为及对他人施暴的行为,创伤后患者出现了自控能力降低,容易产生愤怒、羞耻及罪恶感。
3.1.2 焦虑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3.1.3 抑郁 烧伤后的患者很容易产生抑郁心理。总认为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想也想不通,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悲伤、孤独、容貌和形象的改变使烧伤患者往往会脱离正常的生活,并失去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严重烧伤可以导致容貌毁损、瘢痕增生、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使患者综合生活质量降低[3],悲观和孤独感油然而生。
3.2 心理障碍的根源
3.2.1 烧伤因素 烧伤后出现的机体疼痛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这种疼痛也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强烈干扰着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代谢加快。烧伤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与心理反应也有很大关系,如面部毁容、截肢后肢体功能障碍、会阴部烧伤导致性功能障碍等。治疗期间如换药或多次植皮等操作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
3.2.2 个体因素 个性特征、个体应对方式、既往精神障碍史、周围环境支持及主观对创伤的感受程度,在心理应激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烧伤就是最残忍、最痛苦的损伤,这种意外就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突如其来的改变让患者身心处于一种危机状态,因此,个体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患者心理变化。
3.2.3 家庭社会因素 很多家庭关系中,夫妻矛盾,老人、子女矛盾的激化往往也会成为引起烧伤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烧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升高。社会家庭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退化、过重的压力都导致烧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大大提高。而那些在治疗康复过程中接受到社会支持的患者,相对于那些没有支持的人拥有更好的个人价值感,更能积极地投入治疗,而且享受到更高的自尊和较少的沮丧[4]。
3.3 心理干预的作用 烧伤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会出现焦虑、抑郁、淡漠等负性情绪,活动减少,尤其是重度烧伤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心理护理则日益成为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5]。故要加强对烧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包括躯体功能康复及社会心理康复,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实现救治与心理康复一体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6]。
[1] 和淑云.46例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623 -624.
[2] 李 新.烧伤重症患者的导管护理[J].全科护理,2011,9(4A):894 -895.
[3] 刘美玲主编.护理科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3-317.
[4] 贺丹军主编.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
[5] 王淑杰.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6):718 -719.
[6] 安丽萍.影响护士履行健康职责的因素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7(6):477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