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莹 郑锦萍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化疗是控制复发、转移及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1]。由于患者手术需要切除卵巢,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且化疗药物在毒杀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也较强,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适,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做好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确保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通过对护士加强目标性心理护理,制订相关护理预案,总结出针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目标性心理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5~70岁,平均(46.05±3.05)岁。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卵巢癌,拟行化疗的住院患者。(2)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3)不存在交流障碍及意识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实施不同的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并针对出现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1)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卵巢癌化疗的方法,相关药物用法、用量及其可能引起机体的毒副反应和应急措施,让患者有安全感,增加其治愈信心。(2)心理疏导。卵巢癌患者手术需要切除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患者怕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正确与患者沟通,拉近护患距离,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疏导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给患者讲解化疗成功的案例,使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并告知坚持长期规范化化疗的重要性。嘱患者化疗期间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4)关心支持患者家属。患者家属面临亲人饱受癌症痛苦的折磨,情绪悲观,护士要理解同情家属的心情,稳定家属的心理状态,指导家属给患者一些心理行为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给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共有36个条目,各维度得分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该量表共有24个项目,大部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得分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1)为 t'值
组别 例数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 活力 精神健康观察组 69 74.16 ±2.66 72.31 ±2.33 76.93 ±2.74 72.37 ±2.28 79.04 ±3.36 76.66 ±4.54 77.34 ±5.61 79.09 ±5.87对照组 69 54.35 ±2.71 59.03 ±2.54 50.07 ±2.98 55.69 ±2.47 58.11 ±3.04 53.41 ±3.43 52.31 ±5.54 51.24 ±6.55 t 26.3704 26.302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5 <0.0值43.3342 32.0041 55.1147 41.2188 38.3695 33.94161)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s)
评分观察组组别 例数 HAMD 69 9.31 ±2.71对照组 69 15.28 ±2.97 t 值<0.001 12.3342 P值
由于癌症目前无法治愈,并且要忍受放化疗的副作用,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机体上的痛苦,害怕病情加重,而且心理负担严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5],科学的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缓解肿瘤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情绪非常重要,能使患者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说明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目标性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不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较为满意的感觉,使患者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有限的旅程,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综上所述,目标性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照料,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突出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重视患者的感受,积极的采取各种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尊重临终患者的生命,维护家属的身心健康,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无限的关爱,为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1] 杨秀芹,杨君东,谷振芳,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55 -56.
[2] 林 桢,高莉蓉,陈 盈.对癌性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42 -43.
[3] 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4] 陈晓丹.氟西汀治疗抑郁症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8 -20.
[5] 陈桂莲,张秀平,王春香,等.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