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sus矫治器在骨性安氏Ⅱ类错伴中线不正中的临床应用

2013-11-22 12:18李将佘鹏钱良玉巢华军孔繁芝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杆式牙弓矫治器

李将,佘鹏,钱良玉,巢华军,孔繁芝*

(1.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1;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镇江212002)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骨性Ⅱ类错伴中线不正的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2~17岁,平均14.2岁。

纳入标准:① 骨性Ⅱ类,ANB角≥5°;② 中线偏斜5.0 mm以内;③ 非拔牙矫治;④ 牙周健康,颞颌关节功能正常;⑤无其他颌面畸形。

1.2 矫治方法

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牙齿后,上下颌使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选用合适长度的Forsus推杆式矫治器(3M公司生产),上端插入上磨牙颊面管并回弯,下端放在下颌第1、第2前磨牙间,根据需要两侧采用不对称加力方式,疗程大约8~10个月,以磨牙远中关系及中线都得到纠正、前牙覆盖≤3 mm为结束标准,矫治器上推簧不加力维持6个月后改用保持器保持。

1.3 测量变量指标

1.3.2 X线头影测量 ① 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形成的角度。② 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形成的角度。③ 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形成的角度。④SL距:碟鞍点至颏前点向SN平面作垂线的交点间距离,代表下颌颏部相对前颅底的位置关系。⑤SE距:碟鞍点至颏突后缘向SN平面作垂线的交点间距离,代表下颌髁突相对前颅底的位置关系。⑥OLp-A点:OLs为上颌平面,OLp是由蝶鞍点S与OLs平面所作垂线,A点为上齿槽座点。⑦OLp-Pg点:Pg点为颏前点。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测量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同一位医师完成。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6.0。

2 结果

经过治疗,模型测量结果显示,前牙覆盖减少(-10.2 mm,P <0.01);覆减轻(-4.5 mm,P <0.01);上下牙弓前中后段都有增宽,特别是上颌后段增宽明显(3.5 mm,P<0.01);中线不正得到纠正(-3.4 mm,P <0.01)。见表1。

表1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覆、覆盖和牙弓宽度的变化 mm,±s

表1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覆、覆盖和牙弓宽度的变化 mm,±s

测量项目 治疗前(T1) 治疗后(T2) T2-T1 t值 P值前牙覆盖12.2 ±3.0 2.0 ±1.5 -10.2 5.132 <0.01前牙覆45.2 ±3.4 46.1 ±3.1 0.9 2.563 <0.05 6.5 ±1.8 2.0 ±1.5 -4.5 5.093 <0.01中线不正 3.6±1.4 0.2±0.2 -3.4 4.230 <0.01上牙弓前段 36.9±3.3 38.0±3.2 1.1 2.421 <0.05上牙弓中段 41.8±2.5 45.2±2.8 3.4 4.082 <0.01上牙弓后段 50.5±2.8 54.0±2.2 3.5 5.320 <0.01下牙弓前段 26.8±2.3 28.0±2.2 1.2 2.151 <0.05下牙弓中段 34.7±1.9 38.0±1.9 3.3 4.120 <0.01下牙弓后段

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骨无明显变化,SNA 角变化不大(0.7°,P >0.05)。下颌骨产生明显变化:SNB角增加7.0°(P<0.01);SL距及 SE距变化也显示下颌骨向前生长了,OLp-Pg点距离增加6.2 mm,说明下磨牙也前移了。上下颌骨关系更加协调,ANB减小1.5°,达到满意效果。见表2

表2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角度及线距的变化±s

表2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角度及线距的变化±s

测量项目 治疗前(T1) 治疗后(T2) T2-T1 t值 P值/° 82.6 ±3.2 83.3 ±3.4 0.7 2.230 <0.05 SNB 角/° 73.2 ±2.7 80.2 ±3.7 7.0 4.572 <0.01 ANB 角/° 4.2 ±0.8 2.7 ±2.1 1.5 4.134 <0.01 SL/mm 44.2 ±3.7 50.1 ±5.2 5.9 4.372 <0.01 SE/mm 17.0 ±2.6 22.3 ±2.7 5.3 4.305 <0.01 OLp-A 点/mm 78.2 ±2.9 79.5 ±3.2 1.3 2.473 <0.05 OLp-Pg点SNA角/mm 77.9 ±3.3 84.1 ±4.8 6.2 5.214 <0.01

3 讨论

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矫治效率已成为正畸的发展目标。临床采用的固定式功能矫治器有 Herbst、Jasper、Jumper、Forsus 等。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6],它是在传统矫治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有体积小,不影响咀嚼,弹力温和持久,不依赖患者依从性,通过上下颌骨间的交互推力作用来调整磨牙及前牙中线关系,不需复杂辅助装置而使矫治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在使用初期可能引起少数患者轻微咀嚼肌的触痛[7],但随治疗进行触痛很快消失。相关研究也表明使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要优于口外弓[8]。

本研究中使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辅助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由于均为非拔牙病例,缺乏可利用间隙来调整中线不正,而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下牙弓前、中、后段宽度都有增加,表明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交互推力作用下,产生了轻度扩弓效果[9],有利于中线不正的纠正,说明两侧使用了不对称加力,使颌骨和牙弓发生左右方向旋转。

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SNB角增大,OLp-Pg点距离增加,这说明下颌骨向前生长,下颌牙齿也向前移动了;而SNA角变化小,OLp-A点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SNA角基本未变,SNB角增大,ANB变小,结合覆、覆盖减小,说明在Forsus推杆式矫治器持续推力作用下,下颌后牙升高,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方向旋转;OLp-Pg点距离变大说明Forsus推杆式矫治器刺激下颌骨向前生长;SL、SE间距变化也表明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1] Baccetti T,Franchi L,McNamara JA Jr,et al.Early dentofacial features of ClassⅡmalocclusion:A longitudinal study from the deciduous through the mixed dentition[J].Am J Orthop,1997,111(5):502 -509.

[2] Graber TG,Rakosi T,Petroivc.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M].徐芸,白玉兴,宋一平,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332.

[3] Jones G,Buschang PH,Kim KB.ClassⅡ non-extra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Forsus Fatigue Resistant Device versus intermix-illary elastics[J].Angle Orthod,2008,2(78):332-338.

[4] Schoop U,Kluger W,Moritz A,et al.Bactericidal effect of different laser systems in the deep layers of dentin[J].Lasers Surg Med,2004,35(2):111 -116.

[5] 佘鹏,孔繁芝,经海永.不同年龄错畸形患者和个别正常学生患者EPQ测量结果的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1):63 -65.

[6] Sanmartin O,Llombart B,Lopez-Guererro JA,et al.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J].Actas Dermosifiliogar,2007,98(2):77 -87.

[7] Krmek SJ,Bogdan I,Simeon P,et al.A three 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microleakage of class V cavities prepared by the very short pulse mode of the erbium: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laser[J].Lasers Med Sci,2010,25(6):823-828.

[8] 潘爽,张勇,郭新星,等.Forsus与口外弓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颌的比较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30 -33.

[9] 季骏,陆苇,谢晓秋.Forsus促进骨性安氏Ⅱ类下颌生长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1):1002 -1003.

猜你喜欢
杆式牙弓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杆式杀伤元可控飞散技术研究*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摇杆式桑叶采摘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有杆式飞机牵引车穿销辅助对准系统
电动推杆式垃圾车后门锁紧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