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盈洁
“5以内的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看着教材中如此简单的一道算式:5-2=3,却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我
感到迷茫极了。但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思考、去设计教学过程。
【初次实践:流畅背后的恐慌】
1.游戏导入(5的组成对口令)
2.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图意
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2)探究算法
师:这一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用减法?谁来列算式?5-2=?(这里学生直接报出了答案,但我没有写上去)
师:刚才的小朋友说5-2=3,那你是怎么算出答案是3的呢?
生1:2和3组成5,所以5-2=3。
生2:从图上看出来的。
(3)算法择优
学生站起来说各自喜欢的算法,各不相同。
(4)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4-2= 5-4= 3-1=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课间操
4.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5以内减法的口算卡片。
(2)对比练习
课本第26页做一做第一题(只出示图,没有算式),让学生提问题并列出算式:5-1=4 5-4=1,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个算
式之间的联系。
(3)拓展练习
【初次研讨】
第一次的尝试就这样结束了,与我事先预设的流程差不多。
然而,整堂课中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我们的数学团队针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交流。师傅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5以内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上都能正确计算,一节学生基本会的课,我们要不要教?既然要教,该教些什么?”
冷静下来后,思考着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
【再次实践,喜上心头】
我把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和提问上,并利用了小棒,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游戏导入
2.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图意
在出示第26页情境图后,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完整的三句话来说一说吗?
生:原来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2个,还剩下几个?(多个学生说,同桌互说)说完后师板贴,再读一读,边读边圈:原来、背走、还剩下,无形中渗透了减法的含义。
(2)探究算法并择优
这一题用什么方法做呢?为什么用减法?列出算式:5-2=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边说边用手势圈一圈相应的部分。(这样数与形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巩固算法
师:我们再来看5-2=3这个算式,老师还可以用小棒把它演出来呢,请看:(师边摆边说),原来有5根,拿走了2根,还剩下3根。示范后写一算式请学生边摆边说,再上台演示。
4.课件操
5.巩固练习
(1)课本第26页左边的小猫图(不出示算式)
观察后用完整的三句话来说一说,并列出算式5-1=4,追问:这个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猜一猜的游戏,有意识地渗透求部分数也是用减法
①师:这里一共有4个圆,其中一个是黑圆,其余的都是白圆,猜猜里面藏着几个白圆?
边说边出示课件:
■
②还是4个圆,白圆有3个,猜猜这里面藏着几个黑圆?
课件演示:
■
两道题让学生经历了猜一猜个数、说一说理由、列一列算式之后再揭示答案。
列出算式:4-1=3 4-3=1
看算式说说每一个数表示什么,再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
发现了什么秘密?
(3)课本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4)出示口算卡片
与第一次试教不同的是:加入了两题5以内的加法。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计算时特别要注意看清楚加减符号。
(5)开放题4-( )=( )5-( )=( )
【再次研讨】
再次试教后,老师们又为我进行了议课和诊课。首先,大家纷纷认为这节课上得不错,提出了很多优点。如: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起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回顾历程,感悟颇多
1.关注学生起点,找准教学切入点
学习的过程就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不断碰撞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起点设计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达成度。
2.关注算法多样化,适时引导最优化
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提出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往往不同,其所用的计算方法往往也不同。
3.关注学生“说”的训练,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课堂上常常出现会做不会说、想说不会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4.关注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以“理”入“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嵊州剡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