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伟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在世界男子竞技体操比赛中,双杠一直是我国的强势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诞生了李宁、李月久、李敬、黄力平、张津京、李小鹏和杨威等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在世界体操三大赛中,获得金牌达19枚之多,是男子6个项目中获得金牌最多的一个项目。进入21世纪后,除了李小鹏获得北京奥运会双杠金牌、继续引领世界潮流以外,又相继涌现了王冠寅、滕海滨、冯喆和张成龙等世界高手,其中最突出的是冯喆,在伦敦奥运会双杠决赛中,以15.966分的成绩获得金牌,加上此前获得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体操世界杯总决赛、亚运会体操比赛、全运会体操比赛和全国体操锦标赛等金牌,冯喆就成了中国在双杠项目的大满贯选手。
然而,我国的双杠也并非具有绝对的优势,包括冯喆“大满贯”的辉煌更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2011年第43届世锦赛双杠决赛中,被日本媒体称为“双杠大师”的冯喆,也有出现意外的时候[1],因动作失误而名落孙山(仅获得第7名),张成龙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水平,只获得铜牌;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中,日本的田中仁和与田中佑典弟兄俩排名前两位,而冯喆和张成龙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9位。面对具有动作“规格高、姿态好、编排巧”[2]等优良传统的日本选手,以及获得第43届世锦赛冠亚军的美欧选手,冯喆顶住了压力,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双杠风格,像北京奥运会李小鹏夺魁一样,以刚劲的力度,优美的姿态和高规格的质量最后登顶。本文以伦敦奥运会最后两届世界大赛为样本,从分析双杠成套动作的难度、结构内容和完成质量等入手,探讨当今世界双杠发展的特点,并对世界各国选手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国选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为我国选手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更好地备战里约奥运周期的各项赛事提供理论支持。
以参加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双杠决赛的16名选手为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录像资料法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对数据资料根据需要做统计学处理和定量分析。
表1 三届世界大赛选手双杠成套动作D分比较
按照伦敦奥运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规定,双杠成套动作D分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10个难度动作的价值之和(最好的9个动作,加上下法);(二)动作组别价值(在所计算的10个动作内)[3]。表1是三届世界大赛双杠成套动作D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成套动作D分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 平均D分逐渐有所回升
北京奥运会选手们的平均D分为6.888分(s=0.105),而进入伦敦奥运周期后,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的平均D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北京奥运会至第42届世锦赛的D分依次为:6.888分-6.525分-6.438分[4];导致D分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缘于规则的修改:一是部分动作难度降组;二是规定“开始姿势相同的动作只能做一次,第二次视为重复,不再计算难度”。至2011年第43届世锦赛,成套动作D分才开始回升到6.538分,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升至6.650分,表明选手们对新规则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表1数据还显示,伦敦奥运会双杠决赛,选手们的D分高低与取得的成绩,其顺序正好一致。这充分说明,成套动作的D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预计各国选手还会不断努力,使成套动作的平均D分继续有所回升。
2.1.2 最高D分再次提升的空间较小
北京奥运会双杠决赛,有3名选手成套动作D分达到7.0分,而进入伦敦奥运周期后,成套动作的最高D分和平均D分一样一路下滑,至第43届世锦赛,日本的田中仁和又回升至6.8分,到伦敦奥运会我国著名选手冯喆再次提升到7.0分,超过其他选手0.2分以上,显示出巨大的难度优势,而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D分的空间较小。这是因为,冯喆成套动作的难度构成为6E3D1C,其中6个E组几乎涵盖了双杠所有组别的高难度动作,再像德国的纳亚和希腊的特索拉基迪斯一样,继续提高难度,完成更高的F组动作,无论对选手的体能和技能,还是对选手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3 选手地缘结构分布特点
表1还能够看出,参加北京奥运会双杠决赛的8名选手中,中国和韩国各有2名选手,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余均为欧洲各国选手,总体实力明显低于亚洲选手。到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双杠决赛时,总共有17名选手参加,其中日本取代了韩国,与中国一样,每届世界大赛均能“满额”参加决赛,总共8名选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日本的田中仁和与田中佑典两兄弟,伦敦奥运会资格赛排名前两位,中国的冯喆最终夺冠,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其次是欧洲的德国、法国、希腊和俄罗斯等国家有7名选手,无论是成套动作的D分,还是完成动作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实力逐渐接近亚洲选手。第三,尽管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各有1名选手,但美国的利瓦却一鸣惊人,凭借着完成动作的高质量而获得第43届世锦赛金牌。若对各个体操强国的现役国手和后备人才比赛成绩进行比较,美国[5]和欧洲[6]选手比赛的“数据”似乎比中国[7]和日本选手[8]成绩稍高一些,这“也许是美国人在奥运会前夕所采取的一种战略上的计谋,从而来影响或迷惑世界体操界,特别是执法的各国裁判员”。但实际上我国选手中包括冯喆、王冠寅和滕海滨等诸多世界冠军,日本也有内村航平、加藤凌平、田中和仁和田中佑典等世界名将,只是因为中国国内比赛中,采取的是“压低”成绩的策略,以培养选手“抗干扰”的能力。世界冠军滕海滨在中国奥运选拔赛后,曾半开玩笑地评价:“我们感觉国内扣分严一些,这样告诉我们哪里有毛病,提醒我们一下,这样也好。[9]”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和日本选手的实力略强一些。
双杠动作共包括5个组别。表2是两届世界大赛双杠决赛,16名选手完成C组以上动作的数量和比例。从中首先可以看出,选手们在连续两届世界大赛中,成套动作的组别除了挂臂摆动增加4次外,其它组别动作数量,均没有很大的变化,表明世界级双杠优秀选手的成套动作的内容结构趋于“定型”。其次,按照趋于“稳定”的数据,可以大体估算出选手成套动作的内容依次为:支撑摆动组(含下法)、短半径回环组、悬垂大摆组和挂臂摆动组,各个动作组的比例约为4:3:2:1。下面按照百分比从高至低依次分析各组动作的发展特点。
表2 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C组以上动作组别的数量和比例
2.2.1 支撑或经支撑摆动动作的发展
双杠传统上属于支撑类项目,这是因为,不仅双杠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由支撑或经支撑姿势开始的,而且又都是以支撑或经支撑姿势结束的。因此,该类动作占了总数的近30%;再加上下法的10%,接近总体的40%。这个结果与张红星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表3是两次世界大赛C组以上支撑摆动动作的形式和数量,下面依次分析各种形式支撑摆动动作的发展特点。
表3 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C组以上支撑摆动动作的形式和数量
2.2.1.1 支撑摆动转体动作的发展
(1)支撑前摆转体动作:支撑前摆转体共8人次,占总数的40%。这类动作虽然难度不高(前2个动作均为C组),但却是双杠最基本的难度动作,其中前2个动作再加上“后空翻成倒立”,曾构成传统双杠难度主体的“三大件”,这几乎成为各国选手的“规定动作”;随后又发展了“前摆转体270°倒立”的 D组难度,而这个动作相对较为容易,但后面必须连接难度较低的横杠B或C组动作,如果从继续提高成套动作D分考虑,除非成一杠手倒立后立即再转体90°成两杠倒立,随后连接“希利夸尔”等难度动作,否则,这种形式难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2)希利夸尔动作:从表3可以看出,“希利夸尔”的数量从第43届世锦赛的5人次,增加至伦敦奥运会的7人次,也几乎是所有选手的“规定动作”。这类动作难度较大,最低是D组动作;还可以发展成更难的动作,在第40届世锦赛上,哈萨克斯坦的瓦雷耶夫,创造性地完成了“后上成一杠倒立”接“从一杠倒立希利夸尔”,由两个D组升为两个E组动作,使人耳目一新。在伦敦奥运会上,法国的沙波特再次复活了这一联合动作,不仅提高了成套动作的D分,而且完成得非常漂亮,获得了双杠季军,也创造了法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新纪录。
2.2.1.2 支撑摆动空翻和下法动作的发展
(1)支撑摆动空翻的发展:除下法以外,支撑后摆前空翻和支撑前摆后空翻动作的数量相对较少,各只有3人次,但其难度价值较高,其中,“屈体前空翻二周挂臂”和“屈体后空翻二周挂臂”以及“屈体前空翻5/4支撑”等均为E组难度,是获得奖牌选手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优选内容,我国的冯喆就是在“屈体前空翻5/4挂臂”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屈体前空翻5/4支撑”,提高了D分,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完成这种前空翻动作具有较大的风险,因为,前空翻动作翻转结束时,选手的视觉不便发挥作用,两手完全凭感觉去撑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下法动作的发展:在第43届世锦赛决赛中,出于落地稳定性的考虑,所有选手都采用“屈体后空翻二周下”,遂成为选手们的“规定下法”。但是,到伦敦奥运会决赛时,情况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是德国的纳亚打破常规,表演了“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360°下”的E组动作,显示出选手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体能;墨西哥的巴隆,再次复活了“团身前空翻二周下”的E组动作,展示了选手的个性和下法的多样化特征。
2.2.2 短半径回环动作的发展
短半径回环动作组是发展最快的一组动作,该组动作包括后上和弧形上两种形式,由于弧形上的难度价值较低,世界级选手只作为“过渡性”动作,大都不计入10个难度之中,其余全部为D组以上的后上动作,成为成套动作难度构成的主体。从表4首先可以看出,“后上成倒立”已成为选手们的“规定动作”,每届各有8次;并在此基础上,法国的沙波特和俄罗斯的加里波夫又发展成“后上成一杠倒立”的E组难度;前者还与“单臂希利夸尔”连续完成,动作一气呵成、天衣无缝,显示出选手高超的技巧。
表4 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C组以上短半径回环动作组的数量和比例
其次,在“后上倒立”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形式的转体动作,其中选手们采用最多的是“后上转体180°和360°倒立”两个E组动作;而且有7名选手把2-3个“后上倒立”和“后上转体倒立”连接起来完成。可见各国选手都已较好地掌握了双杠“早倒技术”,促进了该类动作的进一步发展。早在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著名选手滕海滨,就曾创造了“后上单臂转体360°倒立(一把转体)”的F组动作,在第43届世锦赛又被美国选手莱瓦成功“复活”,是短半径回环动作组中难度价值最高的一个动作,是大多数选手继续努力追求的目标。
2.2.3 悬垂大摆动作的发展
悬垂大摆动作也是双杠发展较快的一组动作。该组动作包括悬垂大摆和屈伸上两种形式。从表5首先可以看出,该类动作在两届世界大赛中,两种形式分别为17和18人次,表明动作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其中“横杠长振屈伸上经直角起倒立”各有2人次,而且都是由日本的天中兄弟俩完成的,这是由于“支撑前摆转体270°倒立”后,只能连接的较高难度的动作。因为本身的难度价值较低,最高只有C组,世界级水平选手一般都不会选用长振屈伸上类型的动作,预计今后不会有什么发展。
表5 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C组以上悬垂大摆动作组的数量和比例
其次,从表5可以看出,“向后大回环及其转体”占有较大的比例。单个的向后大回环分别为4人次和5人次,虽然只有C组难度,但却是重要的“调整”动作,以便连接更高难度的大回环转体或空翻。其中连接“向后大回环转体360°”有2人次;而美国的莱瓦在第43届世锦赛上,表演了“向后大回环转体540°”的E组动作,为大回环转体动作继续提升难度开启了新思路。同时,在“向后大回环团身和屈体后空翻二周挂臂”的基础上,日本的内村航平在第43届世锦赛中,又把空翻和转体结合起来,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转体180°挂臂”的新动作(D组难度),也使人耳目一新。
第三,在伦敦奥运会18人次悬垂大摆动作中,运动员选用较多的还有“梯佩尔特”,共5人次;其中只有一人选择“莫伊”,这是向“梯佩尔特”的“过渡性”动作;而墨西哥选手巴隆又发展创造了更高难度的“梯佩尔特成悬垂”(接长振屈伸上)的E组动作,显示出选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难度提供了榜样。
2.2.4 挂臂摆动动作的发展
双杠挂臂摆动的数量虽然最少,两届世界大赛分别为7人次和10人次,但动作难度都比较高。从表6可以看出,难度价值最低的是D组的“挂臂后摆屈体前空翻成支撑”,这是日本选手本间发明的得意动作之一,被命名为“本间空翻”,是近几届世锦赛又兴盛起来的潮流动作,如果加上张成龙(获得决赛第9名),伦敦奥运会决赛选手中有4人选用该动作。但由于挂臂后摆的动力较小,不容易连接更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发展的潜力不大。而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是挂臂前摆动作,其中,希腊选手特索拉奇迪斯在伦敦奥运会决赛中,先后完成了“挂臂前摆转体540°倒立”的F组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再接“挂臂前摆马库茨”两个E组动作,是两届世界大赛完成挂臂摆动最多的选手,也是成套动作最有特色的选手之一。因为,随着选用悬垂大摆和短半径回环动作的增多,双杠器械的宽度逐渐变宽,这给完成挂臂摆动动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能像我国选手冯喆那样,成套动作中既有“向后大回环屈体二周挂臂”,又有“挂臂前摆团身后空翻二周挂臂”——把悬垂大摆与挂臂摆动兼顾起来,确实需要选手具有超强的实力。可以预计,今后挂臂摆动动作组的发展,将以挂臂前摆后空翻动作为主,其中我国著名双杠高手李小鹏,曾创造了“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二周挂臂”的E组动作,被命名为“李小鹏空翻”,仍将是各国选手学习、赶超的目标。
表6 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C组以上挂臂摆动动作组的数量和比例
通过对参加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选手双杠决赛成套动作的分析,当今世界男子双杠成套动作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选手成套动作的平均D分较低,整体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获得奖牌的选手的动作难度,最高D分已经达到7分左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我国双杠高手众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各个组别的高难度动作的先进技术,又有优质的良好传统,领导了当今世界双杠发展的潮流,预计在里约奥运周期仍将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2)世界级双杠选手成套动作的结构趋于“稳定”,其内容依次为:支撑摆动组(含下法)、短半径回环组、悬垂大摆组和挂臂摆动组,各个动作组的比例约为4:3:2:1;成套动作整体仍以支撑摆动组为主,短半径回环和悬垂大摆动作迅速增加,并构成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挂臂摆动组动作数量仅占一成,但难度价值较高;下法的动作类型在“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360°下”,并再现了“团身前空翻二周下”的E组动作,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3)选手成套动作平均E分较低,提升完成动作质量尚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下法落地的稳定性,或将成为取得更好成绩的决定因素。
[1]曾珍.历届奥运男子双杠前三 李小鹏两金一铜冯喆加冕[EB/OL]. 搜狐体育,2012-08-07.
[2]周福弟.伦敦奥运男子体操比赛前瞻(三):双杠志在必得[EB/OL].中国体操协会网,2012-07-02.
[3]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年-2012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M].中国体操协会,2009.
[4]张红星,王素娥,孟宪林.伦敦奥运周期世界男子双杠比赛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11).
[5]周福弟.美国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E分有水分--评2012VISA[EB/OL].中国体操协会,2012-06-11.
[6]周福弟.2012年第30届欧洲男子体操锦标赛成绩[EB/OL].中国体操协会网,2012-04-28.
[7]上海市国际体操中心.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名次公告[EB/OL].中国体操协会网,2012-01-08.
[8]康少寒.日本男队奥运名单确定内村领衔期盼获得团体金牌[EB/OL].中国体操协会网,2012,05,06.
[9]李旭.滕海滨笑称全锦赛为奥运攒人品 国内比赛打分低[EB/OL].华奥星空,2012,05,10.
[10]攀登,孟宪林.北京奥运周期世界男子双杠比赛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
[11]胡建国、魏旭波、孙伟.新规则下双杠动作编排的最优化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
[12]高琪.双杠动作技术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