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促进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技术完善的相关分析

2013-11-19 12:38郭文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步长肌群肌力

姜 迪,郭文俊,袁 鹏

(1.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5;2.江苏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3;3.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3)

专项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改善身体形态,优化运动技术结构和提高运动成绩。已有的力量素质特征方面研究成果虽然涉及训练学理论、形态学测量、力学评价和训练实践等多个领域,但大多以相对独立的视角加以分析。目前有关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特征的研究指标和方法还未能得到进一步统一,并且也鲜见了解并掌握力量素质特征能促进专项技术完善的相关报道。本文从形态学、训练学和动力学等角度综合分析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特征,并从这三个角度探讨力量素质与专项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江苏省田径队女子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共12人,其中健将10人,运动员基本情况与相关数据如表1。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实验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

表1 江苏省田径队女子短跑运动员基本情况与相关数据

本研究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方法分析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等速肌力特征,从环节肌力角度探讨专项力量素质特征。测试仪器为ISOMED2000(德国),测试速度为300°/s,测试运动方式均为各主要发力部位的屈伸活动,最终选择高速时的肌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数理统计法中对形态学指标、专项技术指标、等速肌力指标和专项力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显著性水平P<0.01(**),统计软件SPSS11.5。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跑专项力量素质特征的分析评价

2.1.1 短跑专项力量素质与专项技术特征的关系

所谓专项力量,王保成[1]认为是指为充分完善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在时空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训练和比赛要求的力量。换言之,即力量训练的要求必须符合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所表现出的动作特征、用力特征、肌肉工作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特征。现代短跑途中跑最高速度已超过12米/秒,着地支撑时间仅在80毫秒左右。因此,根据短跑项目的运动特点,速度力量是短跑专项力量素质的核心。

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三点:伸髋技术(跑进中髋部的伸展意识与速度,髋关节几乎不参与缓冲),着地技术(着地的速度、方式、距离及效果等),以及摆臂技术(上肢运动速度、摆臂幅度等)。因此,短跑专项力量素质特征为促进技术完善,也应具备相应特色,针对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特点力量素质有以下特色:分别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退让与超等长力量以及以肩为轴的摆动力量。此外,以躯干和骨盆为主的核心稳定力量也是近年来的新兴内容。

2.1.2 短跑专项力量素质的常用评价指标

短跑的摆动动作是在高速状态下完成的,下肢前摆的速度可达20米/秒以上,大腿前摆时仅用0.04-0.05秒,其加速度就可达到80.8-90米/秒。这提示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员重要的专项力量指标,这类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高支撑状态下的高速跑、负重车轮跑、弓箭步交换腿跳等。有效跑动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快速伸髋对跑速的影响远远超过快速伸膝,支撑阶段膝关节角度只是在150°-165°之间波动,而髋关角度则从148°扩大到203°,角度变化比膝关节要大得多。因此,股后肌群和臀大肌的快速伸髋力量也是重要的专项力量指标,这类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挺举、半蹲跳、提铃翻等。

已有资料表明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80毫秒左右,后蹬30毫秒左右,后摆时踝部的加速度可达到180米/秒,前摆中小腿的加速度也可达到120-140米/秒。短跑着地缓冲动作完成的技术效果和力学效果,首先取决于掌趾和踝关节肌群的退让收缩能力和离心一向心超等长收缩能力,这类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栏架跳、多级跳、跨步跳等。

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动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运动环节,摆臂的方向、速度,直接影响下肢的摆动运动效果和整体运动效果。此外,在跑动过程中躯干和骨盆维持正确、合理的运动姿态所需的核心稳定性力量,也是近来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补充。孟献峰[2]等实践研究认为核心稳定性力量直接影响上下肢动力链的协调发力,并且间接影响步幅和步频等专项技术指标。这类指标既包括最大力量评价方法如卧推、深蹲等,也包括爆发力评价方法如前抛、后抛,还包括核心稳定性评价方法如借助瑞士球或平衡板等核心稳定动作。

2.2 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及其与技术指标相关分析

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分析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上述短跑项目专项力量素质需求的分析,以及综合张昌言[3]和袁运平[4]等有关短跑体能指标和专项力量训练特征的研究成果,选定9种常见的专项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分别是卧推、深蹲、挺举、半蹲跳、提铃翻、负重弓步换腿跳、立定三级跳、前抛和后抛。并借助身体形态和动力学指标,综合分析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特征及其与技术指标的关系。

2.2.1 身体形态与短跑专项技术相关性分析

身体形态最为直观的作用是判断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与专项能力的发展潜力,通过相关形态学指标可用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研究,如选材时考虑下肢长、小腿长、踝围等此类受先天遗传影响较大的指标,而受训练因素影响的形态指标仅有克托莱指数广为适用。梁建平[5]比较中外女子短跑运动员克托莱指数发现,中国短跑运动员体重、克托莱指数发展不符合国外优秀选手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身体充实度、匀称度和专项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本研究选取胸围、腰围、臀围、大小腿围度指标作为评价短跑运动员形态的特征指标,为消除个体差异影响,各部位围度均采用骨性相对值即胸围/肩宽、腰围/髂宽、臀围/髂宽、大腿围/下肢长、小腿围/小腿长,以期客观评价肌肉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表2中,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均为相对值,该指标的变化既可用于个体间横向比较也可用于纵向比较,而且能够客观反映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对各主要工作部位的适应性变化。表2中,步频指标与林青等报道的国外优秀选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6],而步长指标要远小于国外优秀女选手的2.10米/步。

表2 女子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与专项指标

表3中,上述身体形态特征相对值与技术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臀围/髂宽指标与步频和步长呈显著相关(P<0.01),而其他部位的形态学特征与技术无显著相关。洪涛[7]等认为随着短跑专项技术向摆动式方向发展,髋受力力量训练应作为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陈野[4]等研究也表明髋部的专门性力量训练对成绩提高有显著作用。表3中的髋部肌群形态学指标显著与步频呈正相关,说明臀部肌群的肥大程度很大程度上有积极影响。与步长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臀部肌群的肌力对于步长提升更为重要,即在臀部肌群一定肥大程度基础上,臀部肌力应是步长能力的决定因素。

表3 女子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技术指标相关性分析

2.2.2 专项力量素质与短跑专项技术相关性分析

根据众多相关研究文献和调查访谈结果,选定表4中9种力量训练手段反映专项力量素质特征。从结果可以看出上肢最大力量约1.35倍体重,下肢最大力量约2倍体重;爆发力练习约0.9倍体重;跳跃性练习约4倍体重左右。对于短跑项目而言,其运动实质是人体克服重力对自身的作用,因此克服自身能力的水平如何确定了专项力量素质的水平。这种专项力量素质的表述方式在国内文献中鲜有报道,在国外有关力量素质的研究中则较为多见,并作为比较研究的度量标准。

表4 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相对均值指标(相对体重值、相对步长值)

袁运平[8]等在研究短跑项目体能指标中,曾经运用关联分析法探讨了与运动成绩高度关联的体能素质指标,但未有相对详尽的力量素质指标。本研究在系统分类专项力量素质指标的前提下,细致分析各项素质指标与具体技术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了各项素质与技能间究竟是何种关系。表5中,与步频显著正相关的有半蹲跳、后抛(P<0.01),立定三级跳(P<0.05);与步长指标显著正相关的有卧推、深蹲(P<0.01),负重弓步换腿跳、立定三级跳(P<0.05)。结果提示,最大力量仍旧是短跑专项速度力量素质的基础,半蹲跳和后抛等全身性爆发力训练方法对步频更加积极的作用,而弓步换腿跳和立定三级跳等与专项动作结构相近的爆发力训练对步长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王保成[5]等关于现代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认识,即专项力量训练应注重与专项技能规律相一致。此外,表5中结果更加细化了各项专项力量素质对频率和幅度的不同影响,为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2.2.3 等速肌力指标与短跑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王海涛[9]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等速肌力与运动成绩相关性时发现,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肩部肌力、各环节快速肌力和膝关节120°/s的等速肌力对运动成绩有显著贡献。陈野[10]分析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秦旺萍专项力量训练时认为,增强髋关节力量特别是伸髋力量对优秀短跑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当代优秀短跑选手以髋为轴高速摆动技术的重要保证。

表6中,伸髋和背伸肌群相对力量均超过3倍体重,其次是屈髋、伸膝和背屈肌群力量超过2倍体重,再是屈膝和伸踝肌群力量超过1倍体重,最后是肩部和屈踝肌群力量在0.5倍体重左右。从这样的相对体重峰力矩结果分布可以看出,各部位肌力在人体做功的贡献程度。

表6 女子短跑运动员等速肌力指标(相对体重峰力矩,Nm/kg)

表7中,与步长显著相关(P<0.05)的等速肌力指标有髋屈伸肌力、屈膝肌力、屈踝肌力和背部屈伸肌力,这一结果与苑玲伟[11]等人的研究结果有相同之处,即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特点的需求。现代短跑技术强调髋关节摆动技术,髋关节的屈伸肌群力量是短跑运动的主要动力源,膝关节的屈膝力量更多参与折叠剪绞过程和落地支撑工作,踝关节的背屈力量则是支撑和扒地阶段重要的拮抗肌群,而躯干的屈伸肌群是维持正确运动姿态的重要保障。在系统研究少年女子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力量特征方面也有同样发现,随年龄增长和运动成绩提高,朱民华[12]发现髋关节屈伸肌力也随之增长,并且屈伸肌群拮抗肌比例呈上升趋势,杨明媛[13]发现躯干伸肌随成绩提高和年龄增长而提高明显。上述学者的研究表明,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应着重提高髋关节屈伸肌群、屈膝和屈踝肌群、躯干屈伸肌群力量,最佳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应以此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以提高专项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表7 女子短跑运动员等速肌力指标与运动技术指标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1)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与专项技术中步频、步长的专项技术关系为:半蹲跳和后抛等全身性爆发力素质影响步频;弓步换腿跳和立定三级跳等与专项动作结构相近的爆发力素质影响步长;卧推和深蹲评价等最大力量是短跑专项速度力量素质的基础。

(2)女子短跑运动员臀围指标与专项技术中的步频和步长专项技术指标显著相关。

(3)女子短跑运动员髋屈伸、屈膝、屈踝和躯干屈伸肌力与步长显著相关。

(4)进一步统一有关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特征的研究指标和方法,加强了解并掌握力量素质特征与专项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完善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前提。本研究是将形态学指标、动力学指标和训练学综合应用于短跑专项力量素质特征研究的初步尝试,其和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明晰。

[1]王保成.对我国短跑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思考与建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39-41.

[2]孟献峰,冯嘉.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9(25)4:79-81.

[3]张昌言,周日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425-427.

[4]袁运平,张良力.短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9)2:26-30.

[5]龙家勇,梁建平.中外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特征研究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3)39:2044-2048.

[6]林青.提高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100米跑步幅的训练方法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3):243.

[7]洪涛,张增惠.髋受力下肢技术力量训练法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运动技术和关键专项力量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14-216.

[8]袁运平.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54-58.

[9]王海涛.肢体等速肌力与女子短跑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109-110.

[10]陈野.增强髋关节力量的重要性— —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秦旺萍的训练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92-94.

[11]苑玲伟,董慧娟.BlODEX_Il型等速测力仪检测男性短跑运动员各关节肌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2:8299-8302.

[12]朱民华.女子少年运动员髋关节力量特征,及其与短跑跳跃成绩的关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58-59.

[13]杨明媛.躯干肌力与女子少年运动员短跑、跳跃成绩的关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1:61-62.

猜你喜欢
步长肌群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董事长发开脱声明,无助消除步长困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