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与恩格尔定律: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

2013-11-17 08:20巩师恩
社会科学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恩格尔财产性收入水平

巩师恩

一、文献回顾

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永恒话题,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两类观点展开:一是基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理论展开的以总量为基础的研究。凯恩斯 (1936)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是边际消费水平逐渐降低。〔1〕但凯恩斯只是从收入和消费的总量概念出发,并没有关注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特征。二是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展开的以结构为基础的研究。弗里德曼 (1956)界定了收入与消费的结构,将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与收入相对应,将消费分为持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弗里德曼认为决定消费者持久性消费支出行为的不是现期收入,而是持久性收入。〔2〕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为研究消费与收入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拓展:不同特征的收入与不同特征的消费存在的相关关系是不一致的。以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理论为基础,Mayer T(1966)对比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平均消费倾向大小,使用修正的持久性收入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得出低水平的持久性收入具有相对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而高收入水平的持久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较小。〔3〕Joseph P.Dejuan,John J.Seater and Tony S.Wirjanto(2010)通过对加拿大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持久性收入具有非对称的边际消费倾向,其负向消费促进效应高于正向消费促进效应。〔4〕

按照上述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其收入的来源结构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经历着动态调整。现有研究已经对中国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关系问题进行了关注,根据对收入分类方法的不同,相关研究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将收入按来源划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四类,检验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李春琦、张杰平 (2011),温涛、田纪华、王小华(2013)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5〕另一类是按照特征将收入进行分类,如张秋惠、刘金星(2010)将家庭收入分为基本收入和非基本收入,其中基本收入是指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非基本收入是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非基本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为强烈,而基本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不明显。〔6〕韩海燕、何炼成 (2010)将收入划分为非稳定性收入和稳定性收入,其中非稳定性收入是指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定性收入是指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非稳定性收入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较高,而稳定性收入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较低。〔7〕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2011)将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均与消费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与持久性收入假说并不十分相符。〔8〕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关于收入结构的划分标准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这种差异性划分也使得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理解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特征。但不无遗憾的是,现有研究中较少关注“恩格尔定律”对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关系的可能影响。由于“恩格尔定律”既考查了收入与消费的总量关系,又考察了收入与消费的结构关系,因此在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相关关系必然受到“恩格尔定律”的影响。本文试图在此领域进行一定的拓展,从结构视角建立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并采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对“恩格尔定律”影响下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典型特征事实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按照收入来源,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共四类;居民消费支出分为食品消费等共八类。

首先考察不同省份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恩格尔定律”是否发生作用,即收入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不同收入水平下食品消费和非食品消费的动态变化。为此,本文借助描点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0年全国各省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此初步判断,“恩格尔定律”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在“恩格尔定律”的作用下,纯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在研究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恩格尔定律”对于消费支出结构的影响。

图1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纯收入之比)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关系

既然总量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可能的关系,那么不同类型收入,也即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就可能存在更为深层次的相关关系,为此,本文使用1999—2010年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①其中西藏缺少2003年不同来源收入的数据,本文根据总收入数据,使用插值法进行补齐。为了考察不同类型收入可能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收入与消费之间可能具有的不同相关关系,首先对不同来源收入进行统计上的分析,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描述性统计单位:元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中国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约为0.51,是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这表明在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居民主要还是依靠来自农业的经营收入增进收入水平;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例约为0.40,仅次于经营性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所有制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渠道;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例约为0.06,财政支出总体上偏向于支持城镇发展,保障城镇居民生活所需,农村居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相对较少;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仅为0.03,比例较小,由于财产性收入是一种财富增值的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其财富的积累较为缓慢,同时由于投资渠道等的缺乏,主要通过银行存款获得较低比例的投资收益,所以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整体较低。从上述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结构可以看出,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工资性收入,两者之和占比约为91%,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两者之和仅为约9%。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来源收入的特性,本文通过设定不同来源收入的变异系数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变异系数值为0.37,其他不同类型来源收入的变异系数值均为1以上,这表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稳定性远远高于其他不同类型来源收入,事实上,上述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的特征,即农业经营活动作为农村居民的主业活动,构成了其收入的稳定来源,而其他非农业经营性活动,则构成了农村居民收入的非稳定来源。这种不同类型收入所具有的不同稳定性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其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基础。

与不同来源收入的特性分析相一致,本文继续考察不同类型消费支出所具有的数据特征。按照“恩格尔定律”,本文将消费支出分为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消费支出,并进行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描述性统计单位:元

从表2可以得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例约为0.44,非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例约为0.56;非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支出类型。从稳定性特征来看,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为0.46,远低于非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0.68,食品消费的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恩格尔定律”的形成机理,这初步表明,进行“恩格尔定律”影响下的消费结构动态变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计量结果及分析

(一)模型设立

众所周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也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既存在区域性差异,同时又存在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由于面板数据模型既考虑了时间序列因素,又包含了对于不同区域的考察,因此本文建立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的计量关系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检验不同类型收入与不同类型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恩格尔定律可能对消费结构造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不同来源收入与总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 (1)式为不同来源收入与总消费支出的回归关系模型。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度,cit代表消费支出水平,ys,it代表工资性收入水平,yo,it代表经营性收入水平,yt,it代表转移性收入水平,ya,it代表财产性收入水平,μit和 vit分别表示不可观察的逐个省份的个体差异与随机扰动项,α代表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代表不同来源收入的系数值。(2)式代表食品消费支出与不同来源收入的回归关系模型,(3)式代表非食品消费支出与不同来源收入的回归关系模型,其中,cf,it表示食品消费支出,cnf,it表示非食品消费支出,其余符号所表示的含义与 (1)式相一致。

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需要对模型的数据关系特征进行识别,Hausman检验和F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在总消费支出和非食品消费支出回归方程中,Hausman检验值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在食品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中,检验值在5%的水平下显著,所以,三组方程均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检验的结果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三组方程均显示出个体效应特征。本文最终将三组方程都设定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并取AR(1)消除残差中存在的一阶序列自相关。三组方程的计量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结构关系的估计结果

由所示回归结果可以得知,三组回归模型都呈现出比较好的拟合特征,相关性水平也比较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不同类型消费支出之间都显示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财产性收入与总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之间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财产性收入与非食品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其中,从回归方程 (1)总消费支出与不同来源收入之间的计量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支出倾向具有如下关系: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其中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消费倾向总体相差不大,但经营性收入的消费倾向较低 (0.51),远远低于其他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属于主业收入,通过上文可知,经营性收入的变异系数最低,即稳定性程度较高,成为农村居民最为稳定的收入来源;相对于经营性收入,其他不同类型来源收入变异系数均远远高于经营性收入,即稳定性程度较低,这可能表明非稳定性收入具有较高的消费促进效应,稳定性收入具有较低的消费促进效应。

食品消费回归模型 (2)和非食品消费回归模型 (3)的计量结果显示了更多的信息,首先,对于食品消费支出,不同来源收入的食品消费支出倾向关系为: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食品消费支出倾向最高,表明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极为有助于促进食品消费,但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仅为0.03,所以总体上看,财产性收入对于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有限。除了财产性收入之外,经营性收入的食品消费倾向相对较高,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食品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最为必需的消费,其变异程度较低,是一种稳定性程度较高的支出。从此处的回归结果可以推断,农村居民稳定性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稳定性的食品消费支出。对于非食品消费支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非食品消费支出倾向较高,经营性收入的非食品消费支出倾向相对较低,从前文分析可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而非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异系数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非稳定性收入主要用于非稳定性的消费支出。上述实证结果与弗里德曼(1956)关于持久性收入的理论分析较为一致。

基于“恩格尔定律”可能的影响,本文将消费支出分为食品消费支出和非食品消费支出,从实证结果来看,这一划分具有现实意义,由表(3)中模型 (2)和模型 (3)的回归结果比较可知,食品消费支出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促进消费更多地依赖于非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非食品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均远远高于其对食品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在分析“恩格尔定律”可能对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关系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不同来源收入与不同类型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食品消费的“恩格尔定律”已经在起作用,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非食品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支出的主要方向;(2)作为农村居民稳定性来源收入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作稳定性的食品消费支出,作为农村居民非稳定性来源收入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用作稳定性程度相对较低的非食品消费;(3)现阶段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从计量结果看,其与食品消费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非食品消费关系不显著。

居民的消费支出既是改革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支持。然而,消费不足是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研究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①从国际比较而言,中国是消费率较低的国家之一,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0年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国别数据为例,在所有参与统计的160个国家和地区中,低于中国消费率水平的只有5个。数据来源为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E.CON.TETC.ZS。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是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相关研究旨在提供解决消费不足问题的一些政策思路。对居民消费水平不能简单归为受到消费能力 (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关注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的相关关系。由于不同类型收入具有不同的消费水平促进作用,所以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定律”在发挥作用的背景下,应该更多地关注居民收入结构,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居民不同类型来源收入,以促进不同类型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根据前文的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中主要是以经营性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为辅,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在二元经济背景下,相较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的增长率一般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的经营性收入增长有限,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应该主要依靠提高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时由于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处于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过渡中,根据“恩格尔定律”,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会逐渐降低,因此应该重点关注非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从不同来源收入对非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来看,应该大力提高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胡雪峰,武玉宁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3〕Mayer,T.,Propensity to Consume Permanent Incom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ume56,Issue 5,February 1966,pp.1158-1177.

〔4〕Joseph P.Dejuan,John J.Seater,Tony S.Wirjanto,Testing the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Using Canadian Provincial Data.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ume 72,Issue 1,February 2010,pp.89 -108.

〔5〕李春琦,张杰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收入构成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2):36-44;温涛,田纪华,王小华.农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总体影响与区域差距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42-52.

〔6〕张秋惠,刘金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支出行为的影响——基于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4):48-54.

〔7〕韩海燕,何炼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0,(3):8-12.

〔8〕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持久收入假说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5):56-62.

猜你喜欢
恩格尔财产性收入水平
生活迷宫
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恩格尔持续壮大——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
Measure of Chance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法学院哪家最强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