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大众健身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3-11-16 06:47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有偿体育场馆场馆

春 潮

(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30)

在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首先要着手解决好体育发展的均衡问题,其中,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失衡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应加快群众体育的建设。而群众体育资源的匮乏成了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面对当前的困境,有学者提出把我国体育资源相对集中的高校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以满足群众体育之需,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但由于群众体育需求上的巨大缺口,若是采取免费开放会导致进入高校锻炼的人数众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混乱。大量进校锻炼的人群还会影响在校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模式,这样既不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过大的压力,也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一是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所具有的先天资源优势进行研究,即研究学校在客观条件上实施有偿开放的可能性[1];二是对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有偿对外开放的模式进行对策研究,如合理定价、制定管理员制度、加大宣传等方面[2];三是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开放的意义与效果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的运作模式提出建议[3-4]。然而,已有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还显得相对不足:只关注到了高等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及开放的硬件条件对开放模式的影响,却缺少对行动者主体意愿的关注。体育参与的主体行动者对高校体育资源有偿开放的态度是支持还是赞成,直接关系到有偿运营模式的成败。主体对有偿经营的态度如何?有偿开放时,锻炼人群对学校体育资源除了场地需求外,是否还有别的需求?赞成或反对有偿开放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如何?如何解决不同人群在体育需求上的矛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鉴于此,笔者对高校的周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从行为者主体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场馆有偿开放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弥补了同类研究“多论述少实证”“重客体轻主体”的不足,通过定量分析为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

1 数据与样本特征

笔者与课题组成员设计了高校体育资源有偿经营调查问卷,问卷设计时,考虑到了城市规模及高校周边人口等因素。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入校锻炼的人群发放问卷721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88.5%。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对学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态度、运动偏好、运动频次以及对收费场馆的要求等。主要目的是想测量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学校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态度上的差异,以及这部分人群对学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基本需求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

本调查所涉及的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赞成收费,男性赞成的人群占75.5%,而女性当中赞成的只有64.5%,并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人群对高校场馆有偿开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其中青年人(81.6%)比中年人(65.5%)和老年人(56.3%)更倾向于支持有偿开放。

表1 人口学特征因素影响

分析上述差别存在的原因主要是,青年人多为80 后,这代人的成长环境比他们父辈要优越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他们更易于接受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观念。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学校对场馆进行有偿经营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照顾不同群体的态度。例如,对室外场馆、条件差的场馆应适当实施优惠收费价,而对室内场馆、服务条件好的场馆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

表2 控制性别后人口学特征影响

表2是对性别变量进行控制后进行的交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青年比男性青年更赞成收费,女性青年中有93.9%的人赞成收费,而男性青年中仅有74.1%赞成。老年人中这种差别正好相反,男性老年人群有87.5%的人赞成收费,而女性老年人群中仅有25.0%的人赞成收费。中年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不大,在统计学意义上也不具有显著性。

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新一代的女性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对锻炼场所的要求上与老年女性有很大的差异。年轻女性锻炼者的锻炼项目多趋于潮流,表现出对时尚、美的追求,瑜伽、羽毛球、有氧健身操等是其热门的健身项目。女性老年群体的锻炼项目多为简单的肢体活动,主要是对健康的追求,而“美”“时尚”并不在其锻炼目的之中。显然,年轻女性所选择的活动项目对场馆的要求更高,而老年女性的锻炼场所相对简单,不同的需求是造成这种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老年女性从事体育锻炼项目的特点、生活方式分析来看,老年女性从事的体育活动多为活动量较小的体育锻炼,这些活动对场馆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空地、绿荫即可。因此,如果学校要对进入校园锻炼人群进行收费,这部分女性锻炼者就会持反对的态度。学校体育场馆多为球类活动场所,如足球场、篮球场,老年女性很少参与这类对抗强度大的活动,因此适合老年女性锻炼的场所就非常少,这也是她们反对收费的原因之一。另外,老年女性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与男性有很大的差异。家务活占据了其生活的大部分余暇时间,这就决定了她们的锻炼时间多选择在早晚。这段时间不是校园锻炼的高峰期,学校的锻炼场所相对充裕,并不会对在校学生的锻炼产生挤压效应,因此,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女性对收费的态度。这就提醒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锻炼人群制定合理的差异收费标准。

2.2 个体特征的影响

表3 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表4 收入与职业状况因素的影响

考察的个体状况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和职业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赞成收费与否起着正面的影响,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们更容易接受有偿经营的运作方式。因此,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想全面推行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周边居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有偿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表4是对个人的收入状况以及所从事的职业对其态度的影响的交互分析。低收入的人群更难接受学校场馆对外有偿开放的模式,而高收入者则更容易接受这一模式。这种差异与现实情况是相一致的,收入低的群体需要把财力投入到生活必需品上,而体育锻炼的花费则是次要的。另外,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公共产品之一,本来就应该惠顾所有群众,低收入群体反对公共产品的收费态度较为强烈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体育锻炼权利,通过减免收费的方式让低收入群体能够进入校园进行锻炼。与收入的影响不同,个人的职业状况对态度的影响虽有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在统计意义上也不具有显著性。

2.3 主体意愿选择的影响

体育锻炼者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有些则是为了放松身心,有些人则是为了交友。不同的体育锻炼目的让他们对体育场馆的要求和对于收费的态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动机下人们的运动倾向差异对其收费态度的影响,以及锻炼主体对场馆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对收费态度的影响。我们选择了“运动倾向”“锻炼的时间段”“对教练的需求”这三个变量来考察对收费态度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 运动偏好因素的影响

表5显示的是人们的运动倾向和人们对高校场馆有偿收费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选择篮、排、足项目的人对收费的接受程度要低于选择乒、羽、网项目的人。其原因可能是篮、排、足大多是室外的场地,而这类场地过去是不收费的。这种观念习惯性地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收费的态度。乒、羽、网这类项目的场地过去大都也是收费的,所以人们容易接受此类场地的收费行为。另外一个潜在的原因是乒、网、羽这类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场地比较稀缺。因此,选择乒网羽的人群较之选择篮排足的人群更易于接受场馆收费。健身、健美、瑜伽等项目需要专门的室内场地和专人指导,历来都是收费项目,因此选择此类项目锻炼的人群几乎全部都赞成高校场馆的收费。

表6 主体主观意愿因素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文献和日常生活经验,人们锻炼的时间多集中于早、晚两个时段,选择在中午锻炼的人比较少。表6显示,选择在晚上锻炼的人群有58%是赞成收费的,略高于在早晨锻炼的人群。这种锻炼时间上的差异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有关。但值得留意的是,选择在中午锻炼的人比选择在早晚锻炼的人群更倾向于接受收费模式,赞成的比例高达79.3%。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事先假设似乎有些出入。但实际上,这种状况是与我们的锻炼习惯相一致的,一种可靠的解释是,选择在中午活动的人,一般是进行室内体育活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健美等。这部分人群大都赞成收费正好佐证了前面的分析,因此也是合理的。表6表明,希望有教练指导的人群对收费的态度多是赞同的,占到了93.4%,而对有教练指导认为无所谓或不需要的人,对收费持赞同态度的只有56.4%。换句话说,对场地或服务需求高的人群倾向于支持收费,这一结果与表5的分析相互印证。

2.4 多因素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比较多因素的影响效应,这里拟构建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由于本研究数据多为名义数据,且态度是一个二项变量,故用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来拟合数据。具体分析结果见表7。

表7显示伪决定系数(NagelkerkeR2)为0.553,这表明入选模型的自变量(若干因素)对因变量(对收费的态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所入选的变量中,只有职业状况这一变量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其余的变量都具有统计意义,这与前述的分析是一致的。在所引入的变量中,从回归系数的大小和OR 值大小来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和是否需要教练等变量具有重要影响,即这几个变量对高校体育场馆收费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实施中小城市高校场馆对外有偿开放运营模式,应着重考虑学校对外开放的直接对象是哪些人群,以这些受众特点为依据制定收费标准,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在充分考虑这些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真正做到双赢和互惠,即一方面能使学校的管理经费短缺得到缓解,另外也能改善群众体育锻炼场所的匮乏状况,改善民生。

表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校场馆对外有偿开放的主体条件基本形成。对高校场馆提供有偿服务,持支持态度的人约占7成左右(69.8%),持反对态度的占到3成(30.2%)。大部分人是支持高校有偿对外开放校内体育资源的。

不同的人群对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所持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年龄群体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难接受有偿开放模式,尤其是老年女性群体有75%持反对态度。另外,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在态度上也有显著差异。高收入群体更容易接受有偿开放模式,而低收入群体则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持支持态度的人也越多。

过去的习惯、个人的主观倾向也对态度产生影响。运动项目有收费惯例的,人们越支持有偿开放,而对于没有收费惯例的项目,人们一般持反对态度。较为时尚的锻炼项目年轻人参与得较多,他们也更注重对形体美的塑造,而老年人群更多关注的是锻炼的效果,因而对有偿开放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项目场馆的稀缺性、是否具有良好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也影响着人们对高校体育资源有偿开放的态度。越是场馆稀缺的运动项目,人们越倾向于接受有偿开放模式。同样,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体育场馆更容易让人们认同收费模式。

3.2 建议

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场馆开放观念。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体育锻炼需求,努力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公平的锻炼机会,把学校场馆的赢利当做次要目标。高校的体育资源属于社会公共产品,除了保证在校学生的锻炼外,还应该有义务对市民开放。但鉴于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对稀缺,如果全面实施无偿开放,往往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国内部分高校对社会有偿开放体育资源,效果非常好,既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的不足,也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带来部分资金[5]。但有些高校管理部门把学校体育资源当成赚钱的工具,甚至把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以外包的方式来获取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资源的有偿开放是权宜之法,目的是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的匮乏,所以不应该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在中小城市的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兼顾体育锻炼人群和学校双方的利益,公平定价,使高校体育资源的有偿开放能真正惠及校外锻炼群体,缓解当前社会体育资源不足的现状。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需要,建议高校体育场馆收费应该实行差异定价的方式,差异定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场馆差异为基础的差异定价。按照体育场馆的条件、提供的服务项目等实行不同定价标准;②区别不同人群,实行差异定价。高校实行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时,应考虑对收入不同的群体实行差异定价。例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降低收费或免除的办法。具体实施措施尚需要相关部门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③区分不同的锻炼时段,选择差异定价,以合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按照我国居民的生活作息习惯,锻炼的高峰期多出现在下午到傍晚,这就导致了其他时段体育资源浪费而高峰期资源不足的局面。因此,建议选择差异时段的定价机制。

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完善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服务体系。前文分析结果表明,服务质量是参与锻炼人群考虑体育场馆是否应收费的重要因素,对此,高校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收费场馆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争取更多人群对有偿开放的支持,进而实现高校和锻炼人群的双赢。

[1]雷厉,严苏平.对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优势分析[J].体育文史,2001(1):44-45.

[2]雷厉.影响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赢利效果的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38-41.

[3]张中林.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7-8.

[4]胡济群.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1(5):54-54.

[5]张立新.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扩大公共服务的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3):34-37.

猜你喜欢
有偿体育场馆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场馆风采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