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极化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边缘化与消解

2013-11-16 06:47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生代阶层极化

陈 升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州 350108)

社会极化是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极化现象具有阶段性,因为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之一,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不同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社会极化现象的研究都具有其特殊的意义。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1]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活跃在国家城市化建设的第一线。与第一代农民工以生存为目的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追求,而与此相矛盾的是,该群体缺乏体育资源,丧失体育权益意识,成为城市体育文化生活的弱势群体。因此,从社会极化视域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成因,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以体育运动为契机,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门户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民工网等,查阅了近十年来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广泛阅读了中国城市空间演化、社会分层研究、社会体育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等相关论著。

1.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新生代城市农民工。新生代城市农民工指的是年龄处于18岁到25岁之间的农民工。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此本课题的调查首先以中国地理位置划分为原则,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了12个省、直辖市;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别抽取较为发达的城市,最终确定的东部城市为北京、上海、福州、广州、南京;中部城市为长沙;西部城市为重庆;最后在选定的城市中随机抽取有较多农民工分布的企业单位,如建筑、餐饮服务、环保等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800份,回收问卷1 680份,回收率为93.3%,有效问卷1 57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2%。

1.3 访谈法

在问卷发放、问卷回收以及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走访企业、体育相关部门以及与新生代农民工面对面交流,获得丰富的现实资料,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现状,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情况。

2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边缘化

2.1 体育资源匮乏,供给水平低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虽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但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较为窘迫。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住宿环境一般较为脏乱,住处多在离市区较远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区域往往为国家体育健身工程所忽视,直接影响了体育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对体育资源满意程度的调查(表1)显示,超过70%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体育资源供给严重匮乏或缺乏,仅有不足30%的人认为体育资源供给尚可,这些体育设施大多是单位提供,或者是住处离乡村较近,可以分得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一杯羹,使用健身路径、乒乓球台以及篮球场地等等。

表1 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资源满意程度的调查

2.2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缺失

2.2.1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体育权益意识缺失

相对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具有更高的体育需求,但是由于多数农民工仍然来自农村,加上工作流动性强,难以完全融入某一城市,模糊的归属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城市里寻求体育权益的欲望。

受我国户籍制度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工觉得他们不过是生活在城市的农村人,事实上,农民工也确实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福利政策。以体育场地设施为例,生活于城市的农民工们已难享受到农村体育健身福利,而在城市里,远离居住地的市中心体育场馆、高昂的体育健身消费、拥挤的体育人群,让他们在追求体育权益面前无奈止步。对农民工体育设施的调查显示,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生活场所周围几乎没有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重,也让农民工逐渐淡漠了对体育权益的追求。受经济地位、语言流通、户籍身份、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面仍然较小,更多的农民工依旧倾向于与老乡或熟人交往,这也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在户籍制度的影响下,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福利,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丧失城市主人翁意识,并不断被城市边缘化,这种精神的边缘状态加剧了他们体育权益的边缘化。

2.2.2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正确维权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维权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更强,他们会更加主动地追求各项权利。即便如此,在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农民工在体育权益的保障和维护上依然处于边缘状态。以农民工普遍选择的健身路径为例,刘超在研究中发现,多数乡镇的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大量损坏,且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城市里免费健身场所和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也缺少有力保障[2]。这对农民工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在这样的体育需求权益受到损害时,农民工往往选择更换运动场地或项目,或者直接放弃运动健身,这显然不利于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树立体育权益保护意识。工作流动性强以及由此导致的城市归属感降低,也都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体育需求的回避和放弃。

2.3 用人单位对农民工体育责任的缺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将自己定位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却往往忽视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员工作为企业的细胞,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者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正式员工,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具有临时工身份的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很难受到关注。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组建了类似工会的组织,但大多形同虚设。本次调查显示,仅有12.6%的工会举办过体育活动,每个月开展一次体育活动的仅占4.2%。

3 社会极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影响

3.1 社会极化理论的概念界定

社会极化是指在社会中不同阶层间不断增长的不平等,是指构成城市这一社会空间实体内各阶层,特别是最高与最低阶层之间相互悬殊、彼此社会距离扩大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认为在一个社会实体内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3]。社会极化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部分社会学家认为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和“全球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相关。社会中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职业选择的相对性、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公平等原因,造成了经济转型期,财富分布的极化现象,进而导致社会极化现象的加剧。社会极化产生的社会效应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的出现以及社会空间分化的改变。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向“五大社会等级十大阶层”转变,十大阶层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或失业人员基层。按照拥有的组织、文化、经济资源的多少划分,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或底层。

3.2 社会极化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成因分析

3.2.1 社会极化导致社会阶层划分的差异性与体育运动层次的相对趋同

在社会极化现象的影响下,城市不同阶层间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居住空间的日渐分离以及各阶层内部文化追求的趋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城市上、中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差异。以经济能力为基础,以职业为划分依据,参考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可将我国市民体育划分为精英体育、中产体育、大众体育、基本体育、体育匮乏,其分别对应为上层阶层、上层中产阶层、下层中产阶层、工人阶层和下层阶层[3]。

3.2.2 社会极化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生活空间的影响

社会空间分化是社会极化的必然产物之一,其背景是社会变革。在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位福利分房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商品化了的房产开始对城市居住空间和生活空间进行分化,并在城市内进行社会空间结构的重组。在对新生代农民工锻炼场所的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农民工选择免费的公共体育场地,而有超过50%的中上阶层人群选择经营性的体育场馆,或者由单位支付其运动费用。由此可见,对体育生活空间的选择也具有相对的阶层性[4]。

表2 新生代农民工与中上阶层人群体育生活空间的比较

3.2.3 社会极化导致各阶层体育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在对体育消费目的的调查中发现,各阶层对体育消费目的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差异。其中,上层、中上层阶层的运动群体对体育消费的目的更倾向于愉悦心情、修身塑形、强身健体等。而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目的更多地来自于结识朋友、消磨时间、改变生活方式等[5]。处于下层的农民工人群由于工作负荷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在闲暇时间多选择距离工作现场较近的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由于农民工多来自农村,因此他们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多少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调查显示,45.1%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散步和慢跑作为体育活动内容,36.4%选择在公共场所开放的健身路径上进行活动,34.2%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活动的内容,29.9%选择球类项目作为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中、上层体育人群大多选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进行运动,其次是慢跑、散步、健身操等,较少人选择利用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6]。可见,不同阶层体育人群的体育生活方式差异较大。

表3 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

4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消解

4.1 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保障农民工的体育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边缘化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界的范畴。上文通过社会极化视角已对影响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差异、文化差异、城市认同感低、社会保障疲软等因素都与现在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在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城市和农村居民在客观和主观上产生了隔阂,这种隔阂又进一步对体育生活的相对分离产生了影响。户籍制度原是本着公平的原则,仅作为公民身份的一种确认,但在社会极化影响下的群体认同差异逐渐显现的今天,它也渐渐失去了公平性。当社会阶层出现极化,当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当社会阶层朝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路前进时,中、上阶层便不可避免地对下层人群的平等权益造成损害。

有许多学者在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提出了差异性公民身份。本着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精神,笔者也认为,应正视公民身份的差异性,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赋予专属的代表权益。应该让社会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达到很好的社会融合效果。

4.2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体育主流人群的文化交流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来自农村,但他们的学历水平较上一代农民工已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多都已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有更高水平的教育经历。在学校时接触多项运动技能,这些运动技能虽仍以现代竞技运动为主,但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时,却成为了很好的敲门砖,打开了与人沟通交流的大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竞技项目对农民来说也许不是强项,但在农村长期生活的经历,让他们也学会了许多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而这些项目多数是中、上层人士接触较少的。由此,应该利用工会、社团、协会等单位组织或由社会组织,以体育为媒介,加强农民工之间或是农民工与城市人群之间的体育交融,重视农民工的民俗体育发展,以体育活动为形式,逐渐消除农民工与城市人群的隔阂。

4.3 构建农民工体育需求的有效表达机制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多数城市已将体育场馆的建设视为民生工程的大事。但多数场馆的建设是以城市居民的方便参与为依据的,在社会极化的影响下,农民工鲜有机会到这些场馆进行运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承认和正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表达机制,了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特殊性。这一机制建立的重点是要农民工在体育资源建设和使用中具有发言权。例如,在进行人大代表选举时,适当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当选率,以确保农民工的提议可以直接进入权力机关。让农民工可以真正参与到体育资源建设和配置的讨论中去,并最终成为这些公共资源的受益者。在组建农民工体育协会、举办各项体育活动时,体育主管部门应给予适当支持和保护,并做好安全和维稳工作。

5 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表现出了体育资源匮乏、供给水平低,自身体育权益意识缺失,用人单位体育责任缺失,农民工体育需求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正确维权等边缘化特征。社会极化现状导致社会阶层差异性的扩大,进而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生活空间以及体育运动需求的相对趋同性。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中、上层人群体育文化的交流,构建农民工体育需求的长效表达机制可以成为社会极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有效手段。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2010-01-31)[2012-05-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htm.

[2]刘超,李国,赵一平.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与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4):108-112.

[3]齐书春.社会极化理论视域下城市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5):9-11.

[4]李仕丰.试论我国城镇居民体育生活及其方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5-98.

[5]林朝晖,林晓虹.城市农民工体育权益调查与研究——以泉州、莆田两市为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4):8-12.

[6]蒋津君,张金,万海波.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基本现状及发展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4):33-34.

猜你喜欢
新生代阶层极化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