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丽
临床研究发现,近年来胆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由于此类肿瘤生长大多较为隐蔽,且肿瘤生长的部位都有密度较高血管网存在,因而患者被确诊时,附近组织大多已经有癌细胞侵犯,致使很多患者丧失手术机会,即使存在手术机会,其手术治疗成功率也较低[2]。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胆道内支架置入(EMBE)术目前已成为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3],虽然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程度,因此临床中很多学者仍在探索术后后续治疗方案[4]。现将笔者研究的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在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能有效接受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共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的11例分为A组,余27例分为B组。其中A组男7例,女4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者3例,低分化者8例,平均年龄(58.8±7.5)岁;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221.6±43.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平均(105.4±21.8)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BIL)平均(94.8±18.6)μmol/L;血清总蛋白(STP)平均(32.7±8.3)g/L,血清白蛋白(A)平均(21.3±4.4)g/L,血清球蛋白(G)平均(20.2±3.1)g/L。B组男16例,女11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者9例,低分化者18例,平均年龄(59.1±6.5)岁;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220.7±41.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平均(103.2±20.7)μ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BIL)平均(92.9±19.1)μmol/L;血清总蛋白(STP)平均(31.9±8.5)g/L,血清白蛋白(A)平均(20.8±4.2)g/L,血清球蛋白(G)平均(20.1±3.2)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A组采取常规EMBE介入治疗;B组在常规EMBE介入治疗后加用局部灌注栓塞化疗术。局部灌注栓塞化疗术具体步骤如下:顺沿导丝置入5F导管,送达导管至肝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处,后行造影明确肿瘤血供及浸润情况,选择可供插入灌注栓塞微球及药物的肿瘤供血动脉干,置入上述装置后行栓塞化疗。灌注药物包括:阿霉素或表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选择其中的2~3种联合应用,栓塞剂选用超液态明胶海绵、碘化油。
1.3 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共计2年,随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定义为从治疗开始到病理检查证实肿瘤进展的周期,总生存期定义为从治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周期。统计A组和B组术后2 w血清胆红素及血清蛋白水平和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8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2 w血清胆红素及血清蛋白水平和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2 w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蛋白水平比较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2 w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2 w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TBIL(μmol/L) DBIL(μmol/L) IBIL(μmol/L) STP(g/L) A(g/L) G(g/L)A 组(n=11) 122.8±34.8 85.3±13.6 64.7±14.7 34.8±8.8 23.2±4.7 24.2±5.4 B 组(n=27) 74.2±14.7 54.1±8.6 62.8±13.4 57.2±11.4 31.6±5.9 22.8±6.1 t值 5.94 6.38 2.06 4.95 5.37 2.13 P值 0.039 0.034 0.069 0.048 0.041 0.061
2.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s) 月
表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s) 月
组别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A组(n=11) 1.4±0.5 4.3±1.2 B 组(n=27) 7.1±3.6 20.2±3.8 t值 7.18 8.04 P值 0.031 0.027
胆道内支架置入(EMBE)术对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已被多数学者公认,但EMBE术后的再狭窄也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难题[5]。基础研究发现,EMBE术后的再狭窄原因众多,其中被公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进展而阻塞支架或引流管[6]。因而寻找EMBE术后限制肿瘤进展的有效方案成为当前肿瘤科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着重对照分析A组和B组患者血清胆红素、血清蛋白水平、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探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在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上升而引起肝组织损害。有研究表明,胆道阻塞时间越长,肝细胞及细胞内的亚细胞器损伤越严重,表现为形态异常,数量降低,由于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以致使ATP生成量显著不足[7],进而使肝功能受损,如不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即会因肝功衰竭或肝肾综合征而死亡。因此在病情不允许手术根治时,保持胆道通畅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对于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EMBE术可维持胆道畅通,显著消除或降低因胆管占位导致的阻塞性黄疽,但对于限制肿瘤进展意义不大。国外有学者报道,后续经动脉灌注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痛苦程度[8]。本研究结果和上述学者报道的类似,表2显示,EMBE术后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的B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不加用的A组患者。肿瘤无进展,胆道持续性畅通而利用患者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恢复。本研究中的表1显示,B组患者术后2 w血清TBIL及DBIL均显著低于不加用的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使癌灶供应血管网栓塞,不但降低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而限制其生长,也可使抗癌药物持续缓慢释放而杀死部分癌细胞。
赵明等[9]学者报道,对于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血清蛋白正常与否意义也很大,可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动物学模型研究表明,胆红素降低,肝细胞损害而随之减轻,其合成功能也渐趋正常[10]。因而临床中血清蛋白的测定也成为评定肝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本结果中表1显示,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的B组患者,术后2 w血清STP和A水平显著高于不加用的A组患者。提示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有助于改善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得益于肿瘤无进展周期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有效降低,肝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周期也得以延长。本结果中,B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长于A组患者。
本研究样本资料虽较少,但研究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对于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EMBE术后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期。
[1] 韩新巍,李臻.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9):3249-3254.
[2] Van Delden O M,Laméris J S.Percutaneous drainage and stenting for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bile duct obstru-ction[J].Eur Radiol,2008,18(3):448-456.
[3] 郑家平,张远,邵国良,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9,15(7):678-681.
[4] Moss A C,Morris E,Leyden J,et al.Malignant distal biliary obs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ndoscopic and surgical bypass results[J].Cancer Treat Rev,2007,33(2):213-221.
[5] 曹树伟,兰文婧,张静,等.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8(30):1143-1145.
[6] Soeki T,Tamura Y,Shinohara H,et al.Increased soluble 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21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Int J Cardiol,2003,90(223):261-268.
[7] Indar A A,Lobo D N,Gilliam A D,et al.Percutaneous biliary metal wall stenting in 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5(8):915-919.
[8] Freeman M L,Overby C.Selective MRCP and CT-targeted drainage of malignant hilar biliary obstruction with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J].Gastrointest Endosc,2003,58(1):41-49.
[9] 赵明,张伟,韩新巍,等.阻塞性黄疸介入胆道引流术围手术期血清蛋白变化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8):48-49.
[10] Suzuki S,Inaba K,Yokoi Y,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a case series[J].E-ndoscopy,2004,36(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