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的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调研及分析*

2013-11-16 06:37叶国英吴晓琴沈开忠韩慧慧黄金银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5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工学科室

叶国英 吴晓琴 沈开忠 韩慧慧 黄金银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必须以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实践,尽快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临床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1]。由于受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2]。

为了探索提高高职护生的岗位胜任力的方法,本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先基础医学课程-后临床护理课程-最后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成运动、神经、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感觉器官、生殖10大系统课程,在各系统中开展工学交替,将传统的最后一年的临床实践部分前移到前期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中来。在2010级改革班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提高了护生的岗位胜任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为10级高职护理改革班学生110名,对照组为10级高职护理1班、2班普通班学生共97名。试验组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基础-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即先前期完成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再进行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下临床实习,也未在前期两年理论学习过程中开展工学交替。

1.2 方法

1.2.1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将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传统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与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有机重组,开发了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包括2门框架课程-基础医学总论、基本病理变化与护理,10门基础医学与护理融合的系统课程-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是培养改革班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核心课程。

1.2.2 按系统开展工学交替 在系统课程中实施工学交替。即在每个系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各大医院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1~2周。如《泌尿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一结束,改革班学生便被安排至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的肾内科、泌尿外科,每家医院学生数约15~20名,每个科室学生数约8~10名。本系统见习共2周时间,1周后在同个医院内交换科室,即在肾内科1周、泌尿外科1周。工学交替阶段实行医生-护士-学校教师联合带教。学生早上跟医生查房,查完房后跟指定的护理带教老师,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沟通协调工作。

1.2.3 建立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反馈机制 工学交替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和工作态度、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日记、实习成长册等)和总结性评价(出科考核)组成。在学评教方面,一个系统的工学交替结束后,向学生发放《护理专业改革班学生系统见习评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工学交替基地的教学人文环境。并召开组长会议及学生会议,访谈了解工学交替情况。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督促临床不断提高带教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级高职护生教学实习5个月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试验组发放50份,回收49份,回收率98%。对照组发放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实习期间的岗位胜任力比较 例(%)

续表1

调研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适应医院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能较好地进行护患沟通、熟悉某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根据疾病知识为患者做健康宣教5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熟悉基础护理操作、开展整体护理查房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避免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 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按照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某系统的基础医学内容后,马上利用这些新鲜的基础医学内容去辅助学习内外妇儿等专业知识,有助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并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2 项目化教学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3-5]。一体化融合课程的开发是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护理理念,将每个系统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数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具体程序如下:先给一个完整的教学病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价。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完成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缩短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3 早期下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护生从护校生活到医院实习,会面临环境陌生、工作负荷大、理想与现实落差大、患者投诉等各方面的压力,使护生角色适应有一定困难。此阶段能否顺利适应角色并完成实习任务,对今后工作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6]。调研显示,改革班学生能在实习阶段更快地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适应环境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能更好地处理新科室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融入到科室中,开展学习和工作(P<0.05)。这与改革班学生早期下临床接受的9周的工学交替是密不可分的。在9周的工学交替中,学生去了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接触了医院中不同角色的各种人(包括护士长、护士、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甚至护工等),已熟悉了医院的工作环境,初步学会了如何与医院中不同角色的人相处,提高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国际医学教育联合会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基本标准将沟通技能作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7种技能之一,沟通是护理人员的核心技能,良好沟通能增进护士对护理对象的了解,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投诉率,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果[7-8]。沟通能力对于护生来说是岗位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班学生的沟通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较好地进行护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展护理工作(P<0.05)。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专科护理操作,改革班学生已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去过了不同系统相应的科室,见习过了不同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甚至有些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了实际操作,与普通班学生相比,改革班学生能更快地熟悉某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P<0.05);工学交替的教学任务中有一项内容是能够为该科室的1~2名患者做健康宣教,经过多次的锻炼,改革班学生在进入实习后也能更早更好地根据疾病知识为不同的患者做健康宣教(P<0.05)。

总之,改革班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便开始工学交替,使得首次下临床进行专科实践的时间前移1年,学生带着新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进入临床相应科室,马上将所学知识用于真实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中去,在知识、技能、素质等各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培训和熏陶,日积月累,岗位胜任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受临床科室的欢迎,临床科室普遍反映改革班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实习岗位、较早地融入工作团队。沟通能力较强,不止是护患沟通,也包括了与护士长、护士、医生、家属等的沟通。由于改革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都要在第一学年暑期下临床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实践3周,调研显示在熟悉基础护理操作方面两者并无显著差异。目前,改革班工学交替阶段,没有将护理查房列入教学任务中,调研显示在整体护理查房的能力方面改革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是研究表明护理查房不仅能促进服务观念的转变,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0]。虽然整体护理查房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较高,但这必须列入今后的教学计划,是需要医护工作者努力提升的方向。

3.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不管是医学生还是护生,几乎都认为神经系统的学习难度较高,在搭建系统课程体系时,考虑到其他系统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将神经系统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是继运动系统后的第二门系统课程,但是学生普遍反映接受困难,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考虑将神经系统后移至第二学年,希望在经过部分系统课程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来学习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学习效果。

[1]钱学欣.紧密联系临床 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9.

[2]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3]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92-93.

[4]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7(23):132-134.

[5]李君,张俊玲,李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5):73.

[6]叶小琴.影响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5):125-126.

[7]朱德巧,杨翔.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24-125.

[8]朱明瑶.培养护生软技能,提升岗位适应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0(12):158-159.

[9]朱小芳.落实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95.

[10]李惠英,陈静虹,陈晟.护理教学查房在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09,6(8):111-11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工学科室
盐工学人
——宋辉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